從文保領域上,一般50年以上的建築,有着特定的曆史關系就可以被劃歸為曆史建築。曆史建築是城市文化的載體,反映了這座城市當時的精神,記錄了一個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城市的記憶。
在江西省新餘市分宜縣湖澤鎮尚睦村有一座鄧家圍屋,原名立三堂,又稱鄧純雅公祠、鄧家老屋,是贛西北最大的客家圍屋。
鄧家圍屋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當時有一位名為鄧勳的商人,随父輩從廣東嘉應州(現為梅州 ),遷到分宜白田村,後在袁河兩岸開始經營糧油生意,發家緻富後定居在尚睦村,在此建起了這幢客家風格的老屋。
宅院建于乾隆中期,由于工程量大,曆時十四年至嘉慶十年(1805年)才建成竣工。老屋系磚木結構,坐西朝東,面寬46.8米,進深92.4米,周長260米,整體占地約十五六畝。四周又有磚牆圍繞,形成一個整體。從外形上看,猶如一個堡壘,四周有高高的圍牆。
整體建築呈平面中軸對稱布局,中軸線上依次排列門樓、栅門、曬場、茶廳(前廳)、前天井、大廳(中廳)、中天井、上廳(後廳)、祭堂、後天井、龍廳。前後共有五進,一進為曬場,二進為茶廳,三進為大廳,四進為上廳及祭堂,五進為龍廳。内設有大堂、卧室、洗澡間、廂房等,共有99間房屋,亦稱為尚睦百間屋。至今宅院内,還有上百人在此生活,皆是鄧氏後人。
走進圍屋,無論宅牆還是門樓,在大院建築内外的各個重要部位,随處都能夠看到那些具有較高藝術造詣和文化内涵的木雕工藝,木門、窗戶和樓閣雕刻工藝造型獨特,技藝精湛、精美絕倫,多是一些漁樵耕讀、祥禽瑞獸、福祿壽、松竹梅等等傳統文化方面的東西。
當你置身于寂靜的大院中,完全可以想象到當年屋裡的擺設:中堂、條桌、撣瓶、字畫、太師椅、八仙桌……完全可以想象小帽、大辮、長袍、馬褂、水煙袋的主人賓朋滿座、杯光觥籌……管家、丫環、傭人在院子裡來回穿梭幹着各自的營生……
漫步在落滿曆史遺痕的古老建築,觸摸那斑斑鏽迹的木門鐵環,不由自主地便融入了歲月的長河之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