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1 08:36:04

很多人認為“永曆新政”是範仲淹一生的高光時刻,其實不然。作者更傾向于“經略西北”是範仲淹一生真正的高光時刻。西北的戈壁與漫天黃沙,見證了範仲淹作為一個成熟政治軍事家的表現,也讓西北的李元昊徹底止步西北,難以越步。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1

範仲淹

北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剛剛經曆景祐黨争的範仲淹,正在享受自己的第三次貶谪。恰在此時,宋王朝的西北被一個叫李元昊的人給鬧翻了,此時已經建立西夏的李元昊先後多次率兵進犯北宋邊境,逼迫宋朝承認西夏的地位。并于三川口、好水川等地大敗宋軍。宋軍主将任福等将領戰死,将校士卒死者數萬餘,一時關右震動。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2

好水川戰圖

康定元年(1040年),經韓琦提議,宋廷急調遠在越州的範仲淹奔赴陝西。未幾,範仲淹與韓琦共同擔負起防禦西夏的重任。自此,範仲淹開始了與李元昊多年的正面對決。

而範仲淹所面臨的軍事形勢可謂異常嚴峻,宋史有言:“自澶淵之盟後三十餘年,“天下忘備,将不知兵,士不知戰”“将不素蓄,兵不素練,财無久積,小有邊警,外無重兵”。過慣了太平日子的宋朝君臣,已經忘了外有強敵環伺。軍備财政日趨松弛,将兵之間久疏戰陣。範仲淹很明白靠這些是打不敗強如狼一樣的李元昊!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3

好水川戰役


李元昊和他的西夏到底有多強?

李元昊原為黨項族,祖上拓拔思恭因幫助唐中央鎮壓黃巢起義有功,唐封其為定難軍節度使,賜國姓李氏,并将銀、夏、綏、靜、青五州之地歸其管轄。北宋初立,承其舊制,被加官太尉、封西平王、賜皇姓趙氏。所以,在元昊未反宋之前,應該叫趙元昊。在趙元昊任黨項族首領時,領土不斷擴張,在原有五州之地上,相繼控制了靈、鹽、會、勝、甘、涼、瓜、肅、洪、定、威、龍等十餘州境。包括了今天的甯夏、甘肅、内蒙、陝北的部分地區。俨然成為西北的一大割據勢力,但就從屬關系而言,與宋朝仍保持臣屬關系。但是,事情在仁宗景祐五年發生了改變。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4

武威西夏博物館李元昊

景祐五年(1038年),已經繼王位六年的李元昊,雄心勃勃,不甘于被宋、遼兩國壓制。于是在這一年,李元昊在野利仁榮、楊守素等親信大臣的擁戴下正式稱帝。此時李元昊領導下的西夏已經不是一個落後的封建部族,而是經過數輩人的積累和開拓,成為一個擁兵五十餘萬(還大多是騎兵)、占領河西、遏制吐蕃,“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裡”的強大政權。兵峰所向直指宋王朝的西北邊境。而國主李元昊已經成為與宋、遼兩國皇帝平起平坐的君主。而宋夏之間的戰火,随着李元昊的日益逼近,而愈發激烈。而範仲淹一個文弱書生能行嗎?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5

西夏軍事地圖


範仲淹能行嗎?

剛到西北走馬上任的範仲淹,就開始了與李元昊的第一次“天人交戰”。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6

打來打去苦的還是百姓

康定元年,李元昊為争取時間作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向宋廷釋放求和的煙霧彈,派遣被俘的原北宋寨主高延德至延州,向範仲淹表示求和的意願。但是這個高延德估計是投降的不太徹底,演技也差,台詞也沒背好。剛開始談判就被一眼看破,雖然知其無和談誠意,但範仲淹仍然寫了一封《答趙元昊書》與李元昊。從曆史、民生、軍事等諸多領域剖析了宋夏之間的關系,其中言道:

“二年以來,疆事紛起,耕者廢耒,織者廢杼。邊界蕭然,豈獨漢民之勞敝耳, 使戰守之人日視豺狼,竟為吞噬,死傷相枕,哭泣相聞,仁人為之流涕,智者為之扼腕”。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7

打開打去苦的還是百姓

這封信的言辭很中肯;多年征戰,無論大宋或是西夏的百姓,都被卷進了這場戰争,聞者無不流淚。範仲淹希望雙方能夠早日停戰,互通貿易。


徐徐前進“淺攻進築”!

但是,很顯然範仲淹的書信并沒有收到任何效果。而初到西北邊地的範仲淹,是真真切切的看到國家的貧瘠與羸弱。莫說是擊退強敵,即使是禦敵于外,不使敵兵進犯已實屬困難,若想“畢其功于一役”剿滅西夏更是妄想。于是,在将前人經絡西北經驗與宋夏國力結合後,範仲淹提出了“四字心訣”,即所謂“淺攻進築”的戰略思想。

何謂“淺攻進築”?通俗解釋:是指以屯墾築寨為主,減少大規模的軍事動作。

範仲淹觀敵我之态勢,西夏雖然猛如狼,但是其生存條件惡劣,且兵源有限。長期的對峙會加速其國内生存環境惡化以及民衆的生活成本,所以李元昊總是伺機尋求決戰。而宋軍一方,雖兵力未及西夏,但是其戰略腹地縱深,物資保障及時,即使長期對峙,宋軍隻要堅守不出,多築城寨,固守邊防。西夏軍隻能空搖軍旗,無可奈何。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8

北宋地圖

這一套戰略思想範仲淹并不是第一個提出的,卻是在他的倡導并身體力行下形成的,并有規模地付諸于宋夏戰争中,并被證明是卓有成效的。當然這是後來人的評價,至少在當時他這一套戰略思想,雖然看起來并不複雜,而且似乎比大戰一場劃算得多,但是并不被看好,甚至很容易被曲解為投降主義。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9

宋朝君臣熱衷于吵架

在朝廷内部,大多數人要求出兵擊退西夏,畢竟上戰場厮殺的不是這些動嘴皮子的官員。況且,主戰派在輿論上占據優勢。容易得到上下的支持且能博取名聲。因為進攻一旦得手,功名利祿便随之而來,即使失利,輿論上也不會遭到太大的譴責。而防禦則不同,是一件費力卻不一定能讨好的事。即使下足了功夫也難免在防禦戰中遭受失利,而一旦出現這樣的情形,主事者在政治上會蒙受很大的損失。最重要的一點,已經即位十六年的宋仁宗,在政治上可謂毫無建樹。雖是皇帝,卻并無威信。我們有理由相信,宋仁宗是多麼迫切希望自己能夠立威于朝廷,而戰勝西夏,是個機會。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10

宋仁宗趙祯

然而,就在這種風向一邊倒的情況下,範仲淹依然堅持其“淺攻進築”的戰略思想,并上疏言道:“正月内起兵,兵馬糧草動逾萬計,入山川險阻之地,塞外雨雪大寒,暴露僵仆,使賊乘之,所傷必衆”……“去秋遣朱觀等六道掩襲,所費不赀,皆一宿而還。 近者密诏複遣王仲寶等,幾至潰敗。 或更深入, 事實可憂。 臣與夏竦、韓琦皆一心速望平定, 但戰者危事, 或有差失, 則平定之間,轉延歲月,所以再三執議,非不協同。”

就在朝廷還為主和或主戰争論不休時,西北的情況正被範仲淹推動着,一點點的往前走。

康定元年,範仲淹奏報朝廷,先後收複此前被攻占或丢棄之舊寨十二座。打通吐蕃與宋朝之間的商路,雙方開始正常的貿易往來。在軍事行動上,範仲淹主張攻取西夏金湯、白 豹、後橋三寨,征服與西夏勾結的蕃部明珠、滅藏兩族,打通延州、綏州間的道路,使得鄜延、環慶、泾原三路兵勢連結,聲氣相通,互相聲援。同時提倡種世衡屯田守邊的做法,認為是經久可行之策。

慶曆二年(1042年)正月,範仲淹重申前議,并提出修築朝那之西秦亭之東水洛城,以通秦鳳等四路,斷西夏入秦亭之路的建議。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11

西北古城舊址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12

西北古遺迹


西北漢子要動手了!

然而就在範仲淹與朝廷就“淺攻進築”之策論述之時。慶曆二年九月,李元昊集兵十萬,分兵兩路,再次大舉攻宋。一路從劉燔堡(今甯夏隆德)出擊,一路從彭陽城(今甯夏固原東南部)出發向渭州發動攻擊。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13

武威博物館,李元昊騎馬雕像

李元昊計劃: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宋夏邊境地區,而宋朝關中地區的軍事力量卻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軍牽制宋朝邊境地區的軍隊,使宋朝無暇顧及關中地區,然後即可派一支勁旅乘機直搗關中平原,攻占長安(今陝西西安)。李元昊的計劃很完美,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能夠成功,但是……事情總有但是。就在宋軍葛懷敏部因指揮失誤,而被西夏聚殲于定川寨時,奔襲關中的西夏軍遇到宋朝原州(今甯夏固原)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西夏士兵全軍覆滅。李元昊直搗關中的美夢就此破滅。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14

定川寨之戰

但是慶曆二年的這場戰争,讓宋夏雙方都明白了很多問題。西夏方面,雖然在定川寨殲敵萬餘,斬殺将領十六人,此後又連破數寨,直抵渭州。但是奔襲原州的慘敗,也讓李元昊明白僅憑目前的實力,很難入主關中,逐鹿中原更是遙遙無期。宋朝方面,定川寨的慘敗,讓朝中的主戰派徹底閉嘴了,大家都明白,試圖消滅西夏,幾乎不可能了,别一不留神被人家給抄了後路就不錯了。所以在這個情況下,範仲淹的“淺攻進築”之策逐漸成為主流思想。


範仲淹,這次輪到我了!

在與朝廷反複磋商,拟定作戰計劃後。慶曆初年宋夏戰争期間,在範仲淹、龐籍、王堯臣等人的主持下:

延州修複龍安寨、栲栳、鎌刀、南安、承平等寨及石觜、安定堡、安塞堡;保安軍新建順甯寨;

環州修築細腰城;原州修築佛空平、耳垛城堡、綏甯、靖安寨;鎮戎軍修築定川、劉璠、同平寨;

渭州籠竿城則升為德順軍,又改羊牧隆城為隆德寨,建水洛城與通邊寨;

秦州修隴城寨、達隆堡、夕陽鎮;

河東路麟州也修築了東勝堡、金城堡、安定堡、宣威砦、建甯砦及清塞、百勝、中候、建甯、鎮川五堡,火山軍修築了下鎮寨。

原來範仲淹是這樣一個人(範仲淹用四字心訣)15

定川寨遺迹

至此,北宋對西夏邊防逐漸鞏固,東從麟府,西至秦鳳,在長達數千裡的邊防地帶修築了大批堡寨,諸路之間遙相呼應,互為支援。

慶曆四年(1044年),在宋夏戰争曆時六年之久,雙方國力都深感難以承受巨大的軍事支出與财政壓力,舉國上下普遍彌漫着濃厚的厭戰情緒,同年十月,雙方締結和約,結束戰争,史稱“慶曆和議”。次年,大宋應李元昊請求,在邊境設置榷場(貿易市場),恢複了貿易往來,保持了近四十年的和平。

北宋後期,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執政期間,宋夏相繼發生戰争。哲宗元佑年間的宋夏戰争,宋軍占領橫山,并遵循慶曆以來築城橫山、建立鞏固前治的戰略構想,一定程度解決了困擾宋朝多代的西夏問題,而這一切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範仲淹的“淺攻進築”。


參考資料:《宋史》、《範文正公年譜》、《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史紀事本末》、《範文正集》

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言史社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喜歡請在評論區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