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時間,抖音上一個包馄饨的小女孩大火。
視頻中的小女孩坐在桌子前,左手快速抽出一張馄饨皮,右手迅速用筷子把肉餡趕入馄饨皮,接着左手五個指頭輕輕一捏,一個馄饨就包好了。
堆積在小女孩面前的是數量不少的肉餡和馄饨皮,小女孩的手法十分熟練,看樣子應該是經常把父母包馄饨。
有不少網友評論:長這麼大,我都不會包馄饨,小女孩比我強!
也有網友回複:小女孩真能幹,懂得幫父母分擔,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更有網友調侃:短短幾分鐘包的馄饨,足夠我吃一碗了,小姑娘真棒!
據此視頻的上傳者稱,小女孩的父母是這家馄饨店的店主,這家馄饨小店生意很火爆,稍微晚一點去就吃不到馄饨了。小女孩則是在完成作業以後,利用空餘時間主動幫助父母包馄饨,分擔家務。
02
我居住的小區,大多是異地工作的年輕人。下班時間,小區附近小吃店内客人蜂擁而至,原本窄小的店鋪,瞬間熱鬧起來。
我常去的小吃店,店主是一對40多歲的中年夫妻。男的高高的,留着八字胡,女主人約是一米六上下,同人說話時,聲音極其溫柔,給人感覺十分舒服。
小吃店内靠近廚房的桌子上,經常擺放着小學課本和作業本,後來我發現這些書本都是店主女兒的。
每次下班,當我到達小吃店,店主女兒早已忙碌起來。
男主人專心炒菜,女主人笑意盈盈地處理顧客訂單,完成後,迅速加入炒菜隊伍。小女孩獨自站在廚房外,把父母炒好的飯菜端到顧客面前。
剛出鍋的飯菜,熱氣騰騰,小女孩怕燙,手指在盤子邊緣來回替換,等待飯菜上桌的那一刻,她立刻把雙手手指放在耳朵邊摩挲,靠近嘴邊吹一吹。
人不多的時候,小女孩就坐在桌子前寫作業。待到客人光臨,她習慣性地站起來,默默走到廚房外等候,親手把剛出鍋的食物傳遞到顧客手中。
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下班後大約是10點。點餐完成,我順勢與小女孩坐在同一張桌子。
她一擡頭,恰好撞上我的目光。
我問她:已經10點了,你怎麼還不回家?
小女孩擡起漆黑的眼眸,直勾勾望向我:我等着爸爸媽媽一起回家!
我面帶疑惑:爸爸媽媽很忙,等它們一起回家,會不會太晚?你明天還要上學呢?
小女孩合上手中的書本說:姐姐,沒關系,因為爸爸媽媽太忙,所以我要留在這裡幫助他們。不然人太多,他們就忙不過來!
我摸摸她腦後長長的馬尾,把一顆糖放在她手心,她笑的非常好看,露出兩顆可愛的小虎牙。
當父母忙碌的時候,她用自己稚嫩的小手,為父母分擔事務,幫助父母減輕壓力。
懂事的孩子,總為父母着想,親手做一件己所能及的小事,看見父母臉上的笑容,他們幼小的心裡比吃了糖果還要甜。
03
初中時期,我的父親開始在外開車。每逢春節,看着其他小夥伴父母在廚房燒菜,我心生羨慕。
十幾歲的我,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招待客人,因為母親一個人在家,既要買菜、燒菜,還要挑揀剩菜,洗碗掃地。我不忍心看見她獨自在廚房忙前忙後,不忍心看見她勞累的樣子。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開始幫母親分擔家務。
母親常說:你去和小夥伴玩,别忘了給叔叔阿姨倒些水,拿些水果吃!廚房裡的事,我一個人忙得過來。
我搖搖頭,擰開水龍頭,繼續洗着籃子裡的蔬菜。
洗碗蔬菜,我接着燒水,無論廚房裡母親需要用熱水,還是客人用熱水泡茶,家裡的兩個水壺裡永遠是裝滿熱水。
我把凳子一張張擺在圓形餐桌前,把一幅幅碗筷對應凳子小心擺好,把母親燒好的菜一一放在餐桌上。
一切準備就緒,我便張羅客人吃飯。用餐間隙,我也随時為客人倒飲料、拿杯子、遞餐紙。
有客人常常誇贊我:真是個懂事的孩子,知道幫母親分擔瑣事,你母親一定很幸福!我用力嚼着嘴裡的飯菜,心裡一陣歡喜。
等客人全部離開後,我開始挑揀剩餘飯菜,将空盤碗筷丢進水池,用熱水擦拭餐桌,再同母親鋪上嶄新的桌布。
母親背靠在廚房門口,穿着洗的發黃的圍裙,望向正在洗碗的我:女兒,你爸不在家,多虧了你幫我做些家務,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媽媽謝謝你!
我用沾滿泡沫的手指将掉落的碎發夾在耳後,微微一笑:媽媽,不用跟我說謝謝,這是我應該做的,能幫到你,我真的很開心。
我和母親對視而笑,爽朗的笑聲在明亮的廚房渲染開來。
在父母眼中,我們永遠都是孩子。很多時候,我們甘心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身為孩子,我們能做的尤其簡單。為父母分憂,為父母解愁,看見父母不再那麼勞累,我們便跟着開心。
04
女兒快滿3歲,每次吃完飯以後,她都要學着我的模樣,拿起抹布擦着桌上的污漬。
看着她有模有樣地拿着抹布,一下子擦着桌角,一下子擦拭桌子中央,我笑的合不攏嘴。
我問她:寶寶,你為什麼要擦桌子呢?你不怕髒嗎?
女兒不停搖頭,手上并沒有停止擦拭。
她奶聲奶氣地回答我:媽媽,我幫你擦桌子,你就可以休息一會了,等會再陪我玩!
我看着她墊着雙腳,努力擦拭餐桌,小小的身軀在餐桌前不斷移動,心裡滿是感動。
孩子總是在不經意的瞬間,用他們簡短的語句,笨拙的動作,迅速刺激父母的淚點。
雖然他們在外表、心智上并不成熟,但是他們卻有一顆想要替父母分擔事務的“單純之心”,這顆“單純之心”一直被孩子細緻保存。
當父母忙碌的時候,孩子不再忙中添亂,而是安靜站在一旁,找到适合自己的分工,迅速融入“小幫手”這個角色。孩子的期望十分簡單,他們希望自己父母在忙碌中能夠輕松一些,能夠放松一些。
看見父母因為忙碌額頭有了汗珠,看見父母因為忙碌肩膀有些酸痛,看見父母因為忙碌無暇顧及身體,身為孩子,也會感到父母心中承受的重擔。他們希望給父母一些幫助,哪怕微不足道。
别看孩子小小的身軀,卻蘊藏着大大的能量。
他們拼盡全力做好小事情,為父母分擔一份重擔和責任。父母得知獲得孩子的幫助,内心非常欣慰和喜悅。在父母洋溢的笑容中,孩子從中找到了歸屬感和認同感,營造了一種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推進了父母和孩子在生活中的關系。
有句話經常在耳邊響起: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再替你負重前行。
我們一直認為父母在替我們分擔,做我們身後的一方晴空。其實,我想說,相信歲月靜好,相信幸福常在,因為身旁的孩子也在幫我們分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