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素養來源于家教

素養來源于家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9 02:51:06

内驅力由心而發,行為才能持久穩定。内驅力來自内心需求和外部誘因。内心需求方面要關注孩子喜歡的、能夠激發成就欲望的事物;外部誘因方面要關注孩子使命感和心之所向的事物。

素養來源于家教(讀者家教内驅力的來源)1

喜歡的:做喜歡的事情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喜歡就是一束光,讓人驅光而行。為了熱愛的事物,人們可以忍受挫折、困難、孤獨;能抗住重重壓力,在絕境中重生。當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廢寝忘食、心無旁骛、眼中有光、積極奮進等類似優點就會體現在孩子身上,因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再苦都是享受。

不知道孩子的興趣愛好,是父母的失職。興趣是從嘗試到聚焦的過程中産生的,嘗試越多,越能使孩子充分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孩子剛出生時,往往是大多數父母打拼事業最忙的時候,但無論生活再忙,還是要留出時間給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内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認真觀察孩子的成長,逐步了解孩子的喜好。

一位媽媽給我說她的孩子特别喜歡踢足球,為了不讓媽媽取消自己踢足球的活動,孩子可以接受媽媽的各種安排,包括他不喜歡的課外班。他跟媽媽說:“隻要你讓我踢足球,我保證無論多晚,都會完成你安排的任務。”面對孩子如此期盼的眼神,誰又能忍心拒絕呢?最後,媽媽讓孩子自己安排興趣活動和學習計劃,發現孩子不僅能高效完成學習任務,也能保證足球訓練的時間,他們的親子關系更加融洽。

請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盡可能讓孩子多嘗試,找到真正喜歡的事物。因為喜愛,生活就會有光,誰也無法阻止孩子向光奔跑!

向往的事物:人人心中都有向往的生活

向往的生活或許是一種生活狀态、一種成為“超級英雄”的感覺。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向往,都來自羨慕和渴望,源頭往往來自日常所見所聞。

對孩子來說,人物的影響力更大,甚至會成為職業的啟蒙原點。英雄有可能是父母、電影或故事人物、身邊敬佩的人、英雄人物、老師、專家學者,曾經給過孩子溫暖和愛的人等。

彭先生是一所學校的書記,來向我咨詢孩子選擇專業的問題。他的孩子高考分數全省排名前300名,專業和學校的選擇餘地很大,他期望孩子選擇計算機專業。在現場,孩子低着頭一直不表态,于是我讓孩子談談他的想法,孩子說他想成為一名牙醫,究其原因居然是源于初中的一次偶然相遇。因為他的牙齒不好看,經常被同學笑話,他變得沉默起來。從初中開始,媽媽帶他去看牙,看病的醫生非常幽默風趣,經常鼓勵他,他很喜歡這位醫生。彭先生沒有想到,如此偶然的人生交集,居然在幾年後影響着孩子的專業和職業選擇。最終彭先生同意支持孩子,讓他選擇了一所知名大學的口腔專業。

“超級英雄”帶給孩子的榜樣力量,會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動力,甚至影響職業選擇。

有成就感的事物:内心深處對成功的渴望

再糟糕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

海梅斯·埃斯卡蘭特,你也許不知道這個名字,但你一定聽說過這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就是出自海梅斯之口。

他幾乎囊括了美國曆史上所有最高級别的教師榮譽,但最初他卻是一個不被美國承認有教師資格的老師,被迫任教于當地排名倒數第一、管理極其混亂、桌椅歪歪扭扭、窗戶破爛不堪的一所破學校。學校裡95%的學生來自貧困家庭,他們打架、鬧事,穿奇裝異服、髒話連篇。

面對這樣的學校和學生,海梅斯有兩種選擇——放棄或是堅持。為了生存,他不得不選擇堅持。結果出人意料——他拿着菜刀走進教室,經過多年努力,把400個“混混”送進了哈佛、耶魯等名校。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他經常跟學生們說:“上我的課,你隻需要帶一樣東西,而且你必須每天都帶來,那就是對成功的渴望。”

如此頑劣糟糕的孩子,内心深處仍然藏着對成功和對證明自己的迫切渴望,他們用這份渴望創造了奇迹。

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和認可,而當學習又是唯一能讓人信服的證據時,孩子就會選擇要麼學習出衆,要麼行為出衆來博得成就感。

使命感:最高層級的動機

責任和擔當是内驅力的最高層,對孩子來說,這個話題顯得深遠而厚重。

國家使命感。我們提倡孩子具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國争光、強國富民的國家使命,在此号召下,每代青少年都為之奮鬥,因國家使命感而産生的内驅力強大而持久。

家庭使命感。孩子的使命也可能是改變家族的命運、實現父輩的夢想。例如,“全家就指望你能考出去,到大城市生活”“把家裡的企業好好經營下去,不能在你手裡毀了”“千萬别再像我一樣”。

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通常肩負改變家庭命運的責任,讀書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他們别無選擇,唯有奮勇前進。無論條件多艱苦,教育資源有多局限,都不能阻擋他們奮發圖強。

父母因某種原因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就讓孩子繼續去實現。如果孩子接受,就會轉化為使命感;如果孩子不接受,就有可能引發教育的沖突。

期望改變某種社會現象的孩子,使命感會更強。比如想幫助更多的家庭擺脫病痛折磨,立志學醫,期望幫助家人以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再如對環境污染痛心疾首,想通努力去改變垃圾處理的方式。

使命感會讓孩子奮勇向前,直達目标;會讓孩子以大局為重,不因為自己的喜好和意願而改變,能接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有使命感的孩子,更能接受現實中的困難和逆境,控制自我情緒。即便不喜歡應試教育,也會忍耐和強迫自己努力學習。

内驅力是孩子内心産生的欲望,自我驅動大于外部推力,這種内在激勵比外部的獎勵更能激勵他們。

激發孩子的内驅力,你要先梳理這幾個問題。

1.孩子喜歡什麼?這種喜歡是剛露出苗頭還是堅持了一段時間?

2.孩子向往的是什麼?吸引孩子的事情是什麼?

3.最讓孩子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麼?怎麼做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4.孩子有沒有使命感?我平時給孩子傳遞的使命感是什麼?

想清楚這些問題後,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找到目标。

(摘自《誰說未來不可見——家庭教育規劃手冊》陳筱芝/著 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

編輯:王欣 責任編輯:董小玥 審核:何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