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可以基本得出結論了,就是M1及以後的芯片系統,ssd 損耗不太可能通過系統升級來改善,隻能從使用習慣上入手。活動監視器裡swap 也就是交換内存的日常數值,決定了ssd 的損耗狀況。如果平時開的東西不太占内存,這裡數值會很低,甚至是0,如果開的東西多了,這裡數值很高,比如很多G甚至10G,這些都在ssd 上,當成内存在用,會加速消耗。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如果交換内存占用過高,解決辦法是改變使用習慣,不馬上用的APP 就随手關掉,以釋放交換内存。需要用就快捷鍵一鍵開啟。過去intel 芯片下那種長期開一堆前台後台APP 的使用習慣要改變了,要像iPhone 那樣用,随手上滑退出以釋放内存。稱手的快捷鍵一鍵啟動和退出工具就顯得很有必要,BTT 和KM 都能實現。如果開機時間比較長了,比如好幾天然後感覺交換内存已經不能及時釋放,那就重啟一次。
我自己的體驗,8G内存的Mac mini ,第一個月沒怎麼關注ssd 損耗,還像舊Mac 那樣用,損耗達到了二三十T,交換内存經常10G、11G。改變使用習慣後,交換内存通常在3G以内,退出所有APP 還有2G占用,開兩個APP 就會達到4G時,說明此時已經不能及時釋放(系統這樣做是為了加快你下次的啟動速度,但M1的啟動已經夠快,這種加速體會不明顯,不如釋放掉來減少ssd 損耗),我就選擇重啟。這樣用下來,我4月1日測得寫入33.9T,剛剛測得寫入37.3T,這期間基本不關機,重新抹盤安裝系統和恢複備份(幾十G)七八次。36天的使用量,堪稱完美!
另一個角度,蘋果把芯片和内存集成在一起,意圖很明顯,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價格親民,比如讓你覺得8G、16G就夠用,實際上内存溢出部分轉嫁給ssd ,加速損耗後ssd 又不能換,等損耗到卡頓明顯的時候人們隻好換機。縮短産品生命周期、提高銷量又不怎麼影響使用體驗,蘋果布得一手好局
(圖片是M1芯片和内存,焊在一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