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出版的小說《德古拉》讓帥氣又兇殘的吸血鬼形象紅極一時。
不過,這一形象其實并不是小說家的原創。早在數千年前,古羅馬、古希伯來等地的神話傳說中,就有了吸食血液的怪物的形象。
就像中國神話中各司其職的神仙鬼怪一樣,人們往往不會随機創造出某種超自然的形象。實際上,人們通過這種行為來解釋某種難以理解的現象、表達對它的敬畏,并祈求庇佑。
出于解釋、崇拜和恐懼等目的,人們創造出了”雷公“的形象。
吸血鬼的形象也是人們在以故事的形式表達對血液的崇拜。
想象一下,未曾接觸過現代醫學的人們發現,有種鮮紅色的液體埋藏在人類的皮膚之下,還在生機勃勃地流動。如果皮膚受損導緻失血過多,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就會面臨巨大威脅。
出于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人們不斷神化血液的作用、反複表達對這種神秘液體的重視。
近代醫學的迅速進步幫助我們擺脫了愚昧、為我們揭開了血液的神秘面紗。
血液是在心髒和血管腔内循環流動的一種組織。它不僅可以向器官輸送營養與氧氣、帶走廢物,還可以殺滅細菌、抵禦炎症。
關于血液,我們最熟悉的特征就是它的顔色——血紅色。
不過,千萬不要被“血紅色”這個詞誤導了,我們的血确實是紅的,但研究發現,其他動物的血液不一定是紅色,還有可能會呈現出其他色彩。
例如,人與大多數脊椎動物的血液是紅色的;
甲蟲、海鞘、海參的血液是黃色的;
大多數環節動物(海生蠕蟲、分節蠕蟲、水蛭等)的血液是綠色的;
甲殼綱動物、章魚、鱿魚的血液是藍色的;
而南極冰魚的血液則是 的。(透明色)
►►►
并不是隻有紅色
因為不同的動物血液中含有不同的蛋白質。而血液的顔色就是由血色蛋白決定的。
含銅元素的血色蛋白,叫血藍蛋白,使血液呈藍色或青色;
含釩元素的血色蛋白叫血綠蛋白,使血液呈綠色;
含鐵元素的血色蛋白叫血紅蛋白,使血液呈紅色。
血藍蛋白
比較免疫學家克裡斯托弗·科茨發現,血藍蛋白在近 25 億年前進化,為在地球低氧環境中生存的原始生物去除氧氣中的毒素。
後來,随着地球含氧量大幅增加,血藍蛋白再次進化,具備了載氧功能,可将氧氣輸送到生物體全身。血藍蛋白含兩個直接連接多肽鍊的亞銅離子,易與氧結合,氧化時呈藍色。
常年生活在海底的鲎(hòu)就擁有藍色的血液。
鲎是一種生活了4億年的海洋生物。鲎的血液中具有血藍蛋白,含有豐富的銅離子,這些銅離子能夠殺菌消毒。所以即使鲎被細菌感染,血液中的銅離子也能如清道夫般将那些細菌清理得幹幹淨淨。
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大約在 4 億年前進化,比血藍蛋白晚得多。科茨說,這很可能是因為脊椎動物的呼吸系統比簡單的生物體更複雜。
事實上,大多數哺乳動物、魚類、爬行動物、兩栖動物和鳥類的血液都是紅色的。之所以會呈現紅色,是因為這些動物的血液中含有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由血紅素與珠蛋白構成。血紅素中的鐵為二價,故稱亞鐵血紅素,與氧結合時,形成氧合血紅蛋白,呈鮮紅色;與氧解離後呈暗紅色。人體的動脈血因含氧量較多,所以是鮮紅的,而靜脈血是暗紅的。
透明的血液
南極冰魚是唯一已知的沒有血紅蛋白的脊椎動物。它的血液是透明的。
南極冰魚沒有血色素,因為基因突變去除了它們體内的血紅蛋白。在南極冰魚所栖息的地方,氧氣充足,氧氣可以直接通過魚的鰓和皮膚進入血液循環。
►►►
沒有血液的動物
昆蟲沒有血液,而是擁有一種類似血液的液體。這種液體被稱為血淋巴,其作用是運輸養料、激素和代謝廢物。
除了昆蟲以外,水母、珊瑚蟲也屬于無血生物。
水母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它沒有血液,沒有大腦,沒有心髒,但它卻可以正常進食,機體可以正常運作。較之于其他動物,水母擁有一個更簡單的感覺系統。它的生存依賴于水中的養分,它的觸手會自然地将海裡漂浮的食物送到嘴裡吃掉。
珊瑚蟲看起來很像植物,但實際上卻是動物。
珊瑚蟲生活在海底深處,擁有植物般的外表,卻不能像植物那樣進行光合作用生産自己的食物。珊瑚蟲以海水中微小的浮遊動物為食,身體上生存着大量藻類,這些藻類與珊瑚蟲是共生關系。
藻類除了可以使珊瑚蟲擁有絢麗多彩的外表,還可以為珊瑚蟲提供氧氣與能量。
►►►
動物的血型
除了血液的顔色以外,血型也是近年來人們所關注的話題。
人類有8種不同的血型。康奈爾大學專家吉瑟羅·福布斯表示,動物也有不同的血型。目前,我們對家養動物的血型了解得最多。
研究表明,貓有3種血型,雞有多達28種血型,而家養雪貂似乎沒有不同的血型。為什麼會這樣呢?
研究人員解釋,可能是因為家養雪貂多是近親繁殖,導緻基因多樣性缺乏,而雞有幾十個不同的品種,因此血型種類更加豐富。
《好奇号》是一本全領域少兒通識雜志,每期雜志包括四大闆塊,覆蓋科技、自然、曆史、文化、文學五個領域。《好奇号》也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少兒通識雜志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