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要如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要如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2:18:17

你覺得閱讀重要嗎?有沒有保持閱讀的習慣呢?

我個人是很喜歡閱讀的,不管工作多累,臨睡之前我都會拿起一本書讀上幾頁,做做批注,思考一下書中的内容。

因為閱讀,可以讓我獲得當前生活圈子無法給予我的知識和認知。通過閱讀,打破人類局限,于是我就能從書籍裡面學到很多想學,卻暫時沒有渠道去學的知識。

然而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疑問:

說是閱讀可以改變人生,但為什麼我看完書什麼都沒改變呢?

市面上的書籍這麼多,自己工作又這麼忙,沒時間看書怎麼辦?

就算看了很多書,可是為什麼總是感覺自己什麼都沒學到?

相信這些問題,大部分人都有遇到過。

就我自己來說,閱讀分為兩種方式:

1,休閑性閱讀;

無論是上網浏覽網頁,看資訊,刷小視頻,還是平時無聊拿起一本小說去閱讀,都是屬于這類讀書方式。

因為沒有特定的目的,純粹是“打發時間”或者滿足自己某種“八卦”心理而已。對于個人的改變作用并不大。

2,實用性閱讀;

如果你想學習如何拍攝小視頻,随便看幾篇拍攝的文章,是很難讓你學到什麼東西的。你需要針對自己的拍攝目的,針對性地系統學習相應的技能知識。

所以這時的學習,就需要有一個清晰的學習方向了。然後根據這個方向,投入相應的時間和專注力,期間要結合你的思考、實踐、檢驗和調整等做法,才能夠讓你真正學到東西。

換言之,如果你覺得自己怎麼閱讀都沒有效果,很可能你用錯了學習方式。不管學習什麼,想要讓知識對我們産生改變,運用實用性的閱讀方式去學習,才是唯一的選擇。

當然,既然實用性閱讀很重要,但想要做到有效閱讀,還需要知道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吸收”知識的。

要如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想通過閱讀提升自己能力)1

大腦學習知識的流程

我們都知道,大腦裡面大概有1000億個神經元。

當我們學到一個新的東西,大腦的神經元就會受到外界刺激而重新進行連結、組合,形成新的回路,最終讓我們的行為發生變化時,這就是學習。

通常來說,大腦在學習之後,将神經元聯結起來,會有三個步驟:

1,形成點狀記憶;

2,構建線性串聯;

3,形成立體結構。

這三種步驟,就是我們學習一個東西,從“無知”到“有知”,從“不懂”到“貫通”的過程。

這個情況就好像你畫一個三角形。

剛開始你畫三角形,首先設立三個點。這些“點”,就相當于你接觸到的“知識點”,例如醋有清潔的作用。

然後再把這三個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二維的三角形圖形。這相當于把幾個知識點串聯起來,成為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案。

如想清潔電熱水壺裡的水垢,想把一定量的醋和水按比例放進熱水壺裡,然後燒開放置一段時間後,自然就能夠清潔到水壺裡面的水垢了。這就是幾個知識點串聯起來的運用。

最後想把這個二維三角形變成立體的形狀,那就在二維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方向向量構成的空間系,以此構建三維的形狀。

這就相當于你把學到的知識點,跟你的其他知識點形成了一個系統而交錯的立體網絡,如你不僅知道醋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用來做其他更多的事,如抑菌、開胃、去腥等。

當然,你可能得出各種不同形狀的立體三角形(如下圖),說明每個人在腦中的“知識體系”都不太一樣,有自己構建的“立體圖案”。

而這個流程,我們大多數人閱讀時都隻停留在第一步,就是接觸知識點這個層面,這個做法,跟“休閑性閱讀”的結果是無異的。

如果我們想做到有效閱讀,讓我們能夠從閱讀中真正學到東西,我們就必須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盡量讓自己做到第二步和第三步。

簡單來說,就不要看完就算,要運用一些“手段”,讓大腦能夠達到第二步和第三步的程度,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掌握從閱讀中學到的知識。

以下分享的法則,就可以這樣幫到你。

要如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想通過閱讀提升自己能力)2

提升閱讀能力的六條法則

平時你閱讀的時候,結合以下六條法則去運用,你就不會看完就算,還能讓大腦更好地吸收學到的知識。

怎麼做呢?

法則一,清楚知道自己的閱讀目的;

你為什麼要看“這本書”,而不是要看“那本書”呢?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從這本書中學到什麼知識,這些知識又如何可以幫助到你,那麼你帶着這些目的,你就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啟動你的思考,然後從書中尋找答案。

例如你看一本講述邏輯思維的書籍,你的閱讀目的,自然就是希望掌握邏輯思維的基本知識,提升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

但怎麼構建閱讀目的呢?你可以從目錄入手,看看作者是如何安排知識的内容的。

當通過目錄,對整體的講述方向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後,接下來就可以從小标題入手思考,這個章節講述的是哪個知識點呢?我能夠從這篇文章中中學到哪些知識點呢?

經過這種思考,那麼你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就會有意識地去聚焦于文章的主題分析和知識點,明白到作者用什麼方式去講述這些内容。

這樣,你從閱讀中吸收到的知識,自然更加清晰、條理了。

要如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想通過閱讀提升自己能力)3

技巧二,設置專門認真閱讀的時間段

研究顯示,人能維持專注的時間約在 10 到 18 分鐘。

過了 18 分鐘後,人的身體因為能量耗盡,就需要補給更多營養給大腦來維持專注力,例如你會想着去吃東西,或者想着去玩手機來獲得“放松”。

所以如果你想養成閱讀的習慣,最好給自己設置一個專門用來閱讀的時間段,然後在那個時段裡,排除所有幹擾,一心一意地專注在閱讀這件事情上。

因為你每次閱讀,都不是要求自己讀上一兩個小時,這樣你做起來就不會産生逆反心理,反而更能夠提升閱讀的質量,真正學到東西。

如果可以,一天安排兩到三個“閱讀時間”,一個月下來也有二十多個小時,再忙的人,看完兩三本書也是綽綽有餘了。

法則三,把讀到的知識跟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

學到一些知識,想讓這些知識從第一個層面上升到第二步或第三步,正确的做法,就是讓這些知識跟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

例如你學習邏輯思維的知識,學到兩個概念如“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單純地記憶定義,隻是停留在大腦學習的第一步而已。

想要把這些知識點跟其他知識點聯系起來,上升到大腦學習的第二步,你就要把這些知識點跟生活中的事情做一個“對應思考”,如哪些情況是“必要條件”,哪些情況是“充分條件”。

好比說“天下雨,地會濕”這句話,“天下雨”是“地會濕”的必要條件,還是充分條件呢?又如“人不呼吸,就會死亡”這句話,“呼吸”是“不會死亡”的必要條件,還是充分條件呢?

經過分析你就知道,“天下雨”是“地會濕”的充分條件,因為隻要下雨,已經充分滿足地面會濕掉這個結果了,但不是必要條件。之所以不是“必要”,是因為潑水、澆花或者水管漏水,都會讓地面濕掉。所以讓地面濕掉,沒必要等天下雨,這就不是必要條件了。

同樣,呼吸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因為沒有呼吸我們肯定會死亡,但不夠充分,因為除了呼吸,我們還需要進食,喝水,睡覺,避免各種意外等,結合這些條件,才能充分保證我們能夠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

把這些知識點跟我們生活中的知識點聯系起來,甚至舉一反三,這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呢?

要如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想通過閱讀提升自己能力)4

法則四,暫時忽略看不懂的地方

我們大腦對于“新事物”的理解,通常都會從“已知”或者“熟悉”的東西中尋找理解的方向的。

當我們看書時,遇到不明白的“新概念”,由于我們對于書中的内容還沒有構建出一個整體的認知,所以這些“新概念”,我們就暫時無法獲得理解了。

但如果我們遇到不懂的地方,先暫時跳過,然後繼續閱讀後面的地方,對整本書講述的内容有了一個熟悉的了解後,這時再回過頭來理解那個“新概念”,我們說不定就有了理解的方向。

所以,千萬别執着在看不懂的地方。先标記起來,接着往下看,說不定作者會在後面的章節補充更多相關的知識,或者是當你讀到後面對本書的架構有更深入的了解,你就會發現之前不明白的地方,有了理解的能力了。

這個情況就好像拼圖,我們可能不清楚某一塊拼圖是什麼。

沒關系,隻要我們把其他清楚的拼圖全部拼接完畢之後,那麼剩下那些不清楚的,自然就被我們弄明白,應該拼在哪裡了。

法則五,學會運用關鍵詞總結要點

你能不能在讀完一段内容之後,用幾個關鍵詞,總結出這段内容的核心要點呢?

怎麼總結閱讀後的要點,取決于你是否對這段内容已經理解了。如果你不理解,就需要針對不明白的地方重複閱讀,或者查閱相關的資料。

換言之,閱讀時,随時要做批注,提煉某些内容的關鍵詞,這樣簡化書中的内容,可以把核心部分概括出來,以此提升我們的閱讀效率。

但怎麼做批注運用關鍵詞,這裡有四個要求:

1,用自己的語言去概括學到的知識;

2,把知識點用一句話簡要地提取出來;

3,講述每個知識點的内容能總結成一個關鍵詞;

4,如果可以,用類比的方式去理解内容。

例如你學習“馬太效應”這個概念,單純地記憶定義,或許讓你有點吃力,但如果你用類比的方式去理解,其情緒如同“滾雪球一樣,讓資源積累得越來越大”,你對于這個概念是不是一下子就把握到核心呢?

當你學到新的東西時,死記硬背是最低效的學習方式。

嘗試思考如何運用類比,把學到的知識跟自己熟悉或者已知的東西串聯起來,這樣就可以很快速地讓你對知識産生進一步的理解,上升到學習的第二步,甚至第三步。

隻要你能夠做到這樣子,說明你的閱讀就起到效果了,這就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體現。

要如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想通過閱讀提升自己能力)5

技巧六,運用回想和複習鞏固知識

如果你想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轉化為長期記憶,必須要符合兩個條件

1,思考印象特别深刻;

2,知識重複刺激大腦;

如果沒有做到這兩點,那也就說明,你沒有讓知識上升到大腦學習的第二步和第三步。過不了多久,剛形成的神經元聯結很快地就會被清除掉。

而解決辦法,除了在閱讀的過程中,按照前面的方法去加強“思考的印象”,閱讀結束之後,還要做到兩點:經常回想和定期複習

很多人認為,要把一本書完全被我們的大腦吸收,需要靠反複閱讀。但心理學家研究指出,看完後立刻對知識進行回想,比重複閱讀甚至翻開筆記來得更有效。

所以,試着在你學習的專注時間結束後,花幾分鐘回想剛才你所閱讀到的内容,這樣一段一段的回想内容,效果一定比反複閱讀同本書來的更有效率,花的時間也更少!

同時,如果你想把那些複雜又難以記憶的知識,長期記在大腦裡,那麼就可以使用間隔式複習。把你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做成筆記,然後定期翻閱去複習,複習時間的間隔可以慢慢地拉長并搭配回想,由一天到三天至一星期到一個月。

通過一次次定期的複習,以此強化自己記憶神經的連結,你就能學到更多東西了。

要如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想通過閱讀提升自己能力)6

最後

研究顯示:對于閱讀的内容,人們隻能記住10%,對于聽講的部分隻能記住20%,觀摩教師演示的部分,能記住30%。而當人們使用主動學習方式時,諸如讨論、實踐、教導别人等,能記住50%到90%左右的内容。

如果你想确認自己有是否真的學到了東西,看看你能不能順暢地把學到的知識,複述給一個完全沒有概念的人聽,并且讓他完全理解你想表達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某些地方你還不能完整的複述出來,這代表你還沒真正吸收進去并内化成自己的東西,這時你需要重新“學習”了。

隻要按照上述的方式去閱讀,并搭配思考、實踐、檢驗和調整等做法,那麼無論你學習什麼,自然就能夠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能力,提升自己的認知,獲得更好的進步。

久而久之,閱讀就會慢慢改變你的人生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