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立秋,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氣,認為到了立秋天氣立馬就能涼快了。事實上卻沒有那麼快,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雖然已經是秋天的起點了,但在民間依舊有“熱在三伏”、“公秋扇子丢,母秋熱死牛”的說法。
可這裡說的“公秋扇子丢,母秋熱死牛”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是一種民間說法,如果在立秋比較熱,被稱為“母老虎”,如果不是則是“公老虎”,是一種比喻手法。最重要的還是,大家在立秋應該如何養生。
很多人會說立秋一定要貼秋膘,當天會買大魚大肉,全家一起吃。但并不建議大家這樣做,在過去物質條件不是很好,可能多數的家庭都是逢年過節才能省的花錢吃肉。
随着物質生活的提高,即便不是節日,在平時想吃基本上都能吃到,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要一味地貼秋膘了,吃大量脂肪隻會增加體重,不利于預防慢性疾病,而立秋養生重在這幾點:
1、立秋冰鎮食物要少吃:
因為立秋還沒有出伏,尤其是正中午還在戶外辛勤勞動的人群,高溫照射下,極易造成輕度中暑,誘發頭暈乏力、頭疼、食欲下降、口幹舌燥等情況。
此時人們更喜歡吃冰鎮食物解暑,尤其是在大汗淋漓時,吃冰鎮食物、喝冷飲成了人們的最愛。從身體健康角度上來看,雖然吃冰鎮食物可以給機體帶來短暫的涼爽,但不管對于有無腸胃疾病的人群,長期受到寒冷食物的刺激,極易造成血管擴張,增加胃腸道收縮缺血的概率,甚至會引發嚴重腹瀉。
2、立秋不宜出汗過多:
有的人認為夏練三伏正當時,出汗越多越有益,其實不是。根據每個人體質不同,并非所有人都是出汗越多越好,尤其是動不動便容易出汗的人。
反而會讓機體消耗大量水分,輕則會出現頭暈乏力、口幹舌燥,嚴重的還會造成脫水,誘發中暑。所以,正常的訓練标準就可以了,也就是每天走6000步。
3、立秋中老年人避免受風寒:
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過後每下一次雨,溫度就會下降幾度,特别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早晚溫差,避免受風寒,造成風寒感冒、關節疼痛。
在傳統中醫上認為,立秋以“收”為主,更适合早睡早起。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