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言”部的三個漢字:“誄、謑、詬”,其中“誄、詬”在現代漢語簡化為“诔、诟”。在現代漢語中,這兩個字既不是常用字,也不是生僻字。因此也需要紮實掌握。關于“诟病”一詞的詳細含義,請看“诟”字詞條。三個字的詳情如下:
1、誄(诔)。讀lěi。《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诔,諡也。從言,耒聲。”形聲字。本義是累列行迹以作谥号。古時候往往累述死者功德以示哀悼并以此定谥号,多用于上對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當雲所以為谥也。”王筠《說文句讀》:“《論語義疏》:‘诔者,謂如今行狀也。’”《禮記·曾子問》:“賤不诔貴,幼不诔長,禮也。”鄭玄注:“诔,累也,累列生時行迹,讀之以作谥,谥當由尊者成。”卑賤者不能為尊貴者作诔,晚輩不能為長輩作诔,這是“禮”的規定。
後也指累述死者功德以示哀悼的文章。三國曹丕《典論·論文》:“詺诔尚實,詩賦欲麗。”銘文、诔文崇尚事實,詩歌、賦體應該華美。據《左傳·哀公十六年》載,诔文最早起源于魯哀公,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四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歲。魯哀公作诔文悼念孔子,開後世诔文之先河。據說,孔子的門徒服喪3年,而子貢則在孔子墓冢旁建房而居,6年之後才離去。
(明代《孔子聖迹圖冊》中的子貢廬墓)
陸機《文賦》:“碑披文以相質,诔纏綿而凄怆。”碑用以刻記功德,務必文質相當,诔用以哀悼死者,情調應該纏綿凄怆。李善注:“诔以陳哀。”由上可知,诔文的寫作标準。中國近現代文學裡較為有名的诔文是曹雪芹《紅樓夢》裡的《芙蓉女兒诔》,《紅樓夢》第七十八回:“因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縠一幅,楷字寫成,名曰《芙蓉女兒诔》。
(癡公子杜撰芙蓉诔)
此外,诔還用來指祈禱以求福。也作“讄”(見上一課),《論語·述而》:“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诔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孔子病重,子路請求祈禱。孔子道:“有這回事嗎?”子路答道:“有的;《诔文》說過:“替你向天神地祇祈禱。”這裡的“诔”指的祈禱,實際上應當寫作“讄”。
“诔”的小篆寫法如圖:
(诔的小篆寫法)
2、謑。讀音有三個:
(一)xǐ。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謑,恥也。從言,奚聲。䜁,謑或從奊(xié)。”形聲字。本義是恥辱。與“诟”組成專用詞“謑诟”,指恥辱;诟罵。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謑,謑诟,恥也。”《集韻·齊韻》:“謑,謑诟,小人怒。”王逸《九思·遭厄》:“起奮迅兮奔走,違群小兮謑訽。”洪興祖《楚辭補注》:“謑,小人怒。”奮起迅速往外逃,避開群小的诟罵。
(傅抱石《屈原》局部)
(二)xià。怒言。這個讀音出自《廣韻》。《廣韻·祃韻》:“謑,怒言。”
(三)xí。“謑髁(kē)”。不正貌。《集韻·齊韻》:“謑,謑髁,不正貌。”《莊子·天下》:“謑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陸德明釋文:“謑髁,訛倪不正貌。”邪曲不正,沒有才能,可是譏笑天下有大賢人。
“謑”的小篆寫法如圖:
(謑的小篆寫法)
3、詬(诟)。讀音有兩個:
(一)gòu。這是中會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诟,謑诟,恥也。從言,後聲。”形聲字。本義是恥辱。《玉篇·言部》:“诟,恥辱也。”《左傳·定公八年》:“公以晉诟語之。”杜預注:“诟,恥也。”(衛靈)公把所受晉國人的侮辱告訴他們。司馬遷《報任安書》:“行莫愧于辱先,诟莫大于宮刑。”沒有什麼行為比使先人受辱這件事更醜惡了,沒有什麼恥辱比遭受宮刑更嚴重了。
(司馬遷像)
诟又引申為怒罵;辱罵;指責。《玉篇·言部》:“诟,罵也。”《左傳·哀公八年》:“曹人诟之,不行。”杜預注:“诟,詈(lì)罵也。”曹國人怒罵他,他就不走了。
《禮記·儒行》:“今衆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鄭玄注:“诟病,猶恥辱也。”現在很多人自命為儒但卻有名無實,所以才往往被作為恥辱來講。這裡的“诟病”的“诟”,用本義“恥辱”,但現代漢語還用“诟病”這個詞,但詞義中融入了引申義“辱罵、指責”的意思,合在一起,“诟病”的意思就是:指出他人過失(恥辱)而加以非議、指責、辱罵。
诟,還指花言巧語。《廣韻·候韻》:“诟,巧言。”清代徐鼒(zī)《小腆紀年·清世祖順治元年六月》:“乃诟逋于柳,柳盡出其赀。”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此外,诟還是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二)hòu。這個讀音出自《廣韻》。憤怒。《廣韻·候韻》:“诟,怒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诟”的小篆寫法如圖:
(诟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475,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