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宇航員總是以滿臉的笑容去迎接下一次旅行和挑戰,盡管在太空中會面臨諸多危險,但他們從未對生死感到過害怕。
經受長期訓練的宇航員可以說是新時代的硬漢,将生死置之度外,以最好的方式完成任務。
但令我們不曾想到的是,其實宇航員自己在任務中也會感到害怕。
他們不普通,但也是普通人,如果說自己不會感到害怕那一定是騙人的。
奮進号飛船的宇航員在2011年便告訴美國廣播公司相關的故事,關于宇航員的情緒,其實有不少變化。
隻是他們曆經訓練,不會将内心的表現放在台面。
從這裡望向地球,你會感到害怕嗎?
事實上不僅是奮進号船員,曾經登月過的宇航員同樣也有類似的心情。阿波羅任務中的宇航員就曾表示過自己在月球上看見地球感到一陣恐懼。
可這究竟是為何?
明明連死都不怕,為何在月球上看見地球反而是害怕的心情?
難道月球環境真的會改變人的心境?
這種情緒是如何産生的?
本文将從阿波羅任務、深空恐懼症等方面來解答這些問題,接下來一起看看宇航員到底在懼怕着什麼?
來自深空的恐懼
時間來到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正籌備着一項重大計劃——阿波羅登月。
對于阿波羅11号上的船員來講,此次任務可謂是曆經艱辛,從訓練到實驗,最終終于到了發射階段,前往人類從未踏足過的地區。
這次任務十分順利,阿姆斯特朗和他的隊員們也成為了名人,在外人們看來這群宇航員登月的心情十分激動,并且很開心。
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内心其實也充滿着矛盾。
面帶笑容的阿姆斯特朗
對于阿姆斯特朗來講,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早就将生死放在一邊,他最擔心的是美國的榮譽和國家的臉面。
要是這次任務失敗,或者沒能成功登月,“外界會怎樣看待美國?未能完成着陸無疑會導緻美國形象受損。”
這些想法給他帶來了十分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隊員科林斯也在後來的采訪中強調過,當他們下落到太空時,他對自己所依賴的裝備并沒有抱太大信心。
其實就連美國政府也做好了任務失敗的打算,公關演講都準備了兩份。
這種高壓的環境難免會讓人感到不适,不過結果倒是令人驚喜。
阿波羅計劃是迄今為止人類首次登月,并且任務過程收集到了大量月壤樣本,同時還留下了人類腳印。
對于宇航員來講,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他們曾感受到了一種無助的恐懼感。
從月球望向地球,居然會感到害怕,這種心情尤為複雜,一方面在感到震撼的同時,内心也充滿矛盾。
月球到地球的距離剛好可以讓宇航員們看見整個地球的樣貌,而月球周圍除了被太陽照射到的一面,周圍全部都是漆黑一片。
沒有光源的地帶看着令人感到了不适,阿姆斯特朗自己也曾表示,在月球上你能看見不同灰度的地表。
感受最深刻的可能要數隊員尤金·塞爾南了,他是阿波羅計劃中最後一名登月的隊員。
1972年在完成登月時,他說道:
“從未看到如此美麗的星球,但讓人認為它不是偶然,而是有一種力量在背後支撐着一切。”
尤金·塞爾南近照
矛盾的心情讓塞爾南在完成登月後不久便離開了NASA,結果不久他就轉向了神秘學,他将自己的登月稱之為生命裡的塵埃。
與塞爾南類似心情的宇航員其實還有不少,整個登月行動中的20多名宇航員都感到了不同程度的恐懼,并且這種恐懼超越了恐懼本身,讓人感到一種孤獨和無力。
可為什麼會這樣呢?探索太空難道不是一件值得興奮的事嗎?為什麼登月的宇航員會表現出如此矛盾的心情?
天體恐懼症
其實我們不妨把宇航員當作普通人來看待,盡管他們接受了專業的訓練,有着強大的心理素質,但面對未知,任何人都難免會出現恐懼。
歐洲航天局的宇航員盧卡·帕米塔諾就曾在自己的博客抱怨過類似的事情,帕米塔諾在太空執行任務時差點就淹死在自己的太空服裡。
這種情緒變化一方面由于高強度的環境壓力所導緻,同時也有來自對深空的恐懼。
“要是就剩這套衣服了該怎麼辦?”
這種感覺就像電影《地心引力》《火星救援》中表現的一樣,當宇航員隻身一人在太空或者異地行星遇難時,情緒會受到很大的波動。即便沒有遭遇事故,這種狀态還是會長期存在。
奮進号的飛行員雷格·約翰遜曾在2011年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說道:
“我感到有風險,我将在航天飛機上發射,這有點像進入戰鬥狀态。任何理智的宇航員都會在升空前感到恐懼或擔憂……”
火星救援劇照
加拿大宇航員哈德菲爾德表示,自己最害怕的事情便是飄向太空。
因為他曾經在太空經曆過一場事故,他的宇航服因為破損被氫氧化锂污染,這種物質是用來消除宇航服中的二氧化碳。
但化學物質的洩露讓他的眼睛出現了發炎的症狀,為了不讓自己暴露在太空,他不得不将自己的空氣排放出來。
後來他通過自救避免了更嚴重的事故發生,此次經曆給他帶來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對宇航員來講,這是一種放松方式
其實不管是阿波羅船員在月球上的恐懼還是其他宇航員對未知恐懼出現的擔憂,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納至“天體恐懼症”。
一般來講這是在外太空才會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對與外太空有關的一切事物感到極度恐懼,包括對天體的恐懼。
承受未知的恐懼是探索的動力
除了行星和恒星,天體恐懼症還可能會表現出聯想恐懼,例如光是聽見或者想象到相關的太空物體便會出現本能恐懼應激。
作為宇航員來講,這種恐懼感有小概率會出現,但比起一般人來講,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宇航員在承受能力上比普通人更強。
然而天體恐懼症背後沒有單一的原因,科學家認為有許多不同因素在焦慮症上發揮着作用,天體恐懼症應該也是如此。
他們認為背後的原因可能有兒時的經曆,幼年的創傷事件可能會在太空環境出現創傷應激。
面對同一張圖,有人可能會感到害怕
另一方面有來自媒體的渲染,比如不少影視作品中對太空危險因素的描述,這種印象會無意識地保留在人體大腦中。
對于宇航員來講,天體恐懼症更多可能表現在對黑暗、孤獨或者遠離家鄉的恐懼有關。
對于不同層次的人群來講,這種發病機制可能并不相同。
此外阿波羅13号和挑戰者号的事故在後來也進一步加深了不少人對太空産生的恐懼。
無助感可能是深層次原因
就目前來講,這種病症的成因十分複雜,科學家仍然在探索中。
主流的治療手段多集中在認知行為療法、脫敏和暴露療法以及催眠治療。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太空恐懼症是廣場恐懼症的放大版,不少礦工或者廣場恐懼症患者都有過類似的經曆。
面對太空的探索,或許從這一刻起,便深植在了人類内心。
人類原始又天然地對自然環境做出的情緒反饋或許是與生俱來的,面對未知我們仍然會感到害怕。
最終我們必須明白的是,宇航員的付出和艱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光鮮的背後是一顆無畏而又勇敢的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