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傳統節日二年級下冊教案第一課時

傳統節日二年級下冊教案第一課時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03 04:14:02

傳統節日二年級下冊教案第一課時(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傳統節日教案)1

【課前解析】

《傳統節日》這篇課文是一首民謠,按時間順序依次介紹了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以及相關的節日習俗,表達了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熱愛。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依次介紹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這七個節日,最後一句和開頭相呼應。課文句式長短相間,節奏感強,讀起來琅琅上口。課文還配了兩幅插圖,一幅貼窗花,一幅賽龍舟,體現了傳統佳節的熱鬧與喜慶,能喚起學生的節日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識字課文,仍然需要以識字與寫字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鞏固多種識字方法,比如生字“傳和轉、磚”結合,讓學生掌握換偏旁識字法。看圖識字可引導學生留心在生活中識字。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采取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的策略,從而讓學生的注意力保持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态,提高學生識字的效果。

關注課題: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着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教學本文的主旨,是增進學生對傳統節日以及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喜愛。

關注課文:《傳統節日》是一首介紹祖國傳統節日的童謠,講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以及節日的習俗,讓學生從中認識、了解祖國的傳統佳節習俗、具體時間等知識。本課的内容貼近生活,淺顯易懂,讀起來節奏感、韻律感強,學生易于接受。教學時,主要讓學生根據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是怎樣過這些傳統節日的,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根據課文,進行生字分類學習。

關注生字:本課需要書寫的三個生字“貼、敬、轉”是左右結構的,可以歸為一類對比學習,從整體上把握左右結構字的書寫,這裡“貼、轉”都是左窄右寬,而“敬”是左寬右窄。“街”是左中右結構,每部分都比較勻稱,“熱”為上下結構,上寬下窄,另外還要注意強調“熱”字的部首四點底,它與火有關。“團”和“鬧”分别為全包圍和半包圍結構,可以放在一起學習。此外,“舟”、“轉”要重點指導筆順,“艾”要重點指導筆畫“撇”和“捺”。

關注詞語:節日、春節、花燈、清明節、先人、龍舟、中秋、圓月、轉眼、全家、團圓、熱鬧。這些詞語都是關于節日的,可以運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教學目标】

1.認識“傳、統”等15個生字,會寫“貼、街”等9個字,會寫“節日、春節”等10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能按時間順序排列。聯系生活,選一兩個節日,說說自己是怎麼過節的。

【教學重點】

1.認識“傳、統”等15個生字,會寫“貼、街”等9個字,會寫“節日、春節”等10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标】

1.認識“傳、統”等15個生字,會寫“貼、轉、敬、街”4個字。

2.朗讀課文,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能按時間順序排列。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引入課題: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過節嗎?你們和家人都一起過哪些節日?

你們說到的這些節日,有一些是國際上的節日(比如:兒童節),有一些是我們國家建國以後才有的節日(比如:國慶節),而有一些是我們中國獨有的,而且是世世代代都在過的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這些世代傳承下來的節日,我們管它叫——傳統節日。

下面咱們玩個猜謎遊戲,根據圖片猜一猜是哪個節日?

你們都猜對了,這些節日在今天學習的課文中也都提到了,咱們趕緊走進課文去看看吧!

教師闆書課題:(2傳統節日)。學生齊讀課題,認讀“傳統”2字。

(設計意圖:由看圖片猜謎入手,将同學們帶入情景,讓學生把生活實際與即将學習的内容産生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朗讀課文,認字讀詞

1.在朗讀中認讀生字新詞。

(1)教師提出學習要求

(2)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明确要求:這是一首小民謠,共8句話,現在請幾名同學來為大家讀一讀課文,一人讀一句,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誰讀的又準确又好聽。

(3)範讀課文

教師播放課文音頻,第一遍請同學們看着書認真聽,細細品。

第二遍請同學們小聲跟讀,再把不認識的字或難讀的句子讀一讀、記一記。

(4)齊讀課文。

讀文要求:剛才幾位同學都讀得很好,現在請大家一起拿起書,大聲地齊讀一遍課文。

2.認讀生字、理解詞語。

(1)出示帶生字詞語,認讀字詞。

引出生詞:傳統節日喜氣洋洋,那有關節日的詞語你們是不是都認識呢,我們一起先來帶着拼音讀一讀。

增加難度:去掉拼音,我們再來讀一讀。先齊讀、開火車讀、再指名個人讀。

引入生字:詞語我們都認識了,如果我隻留下單個生字,你們是不是還能認出它們?

(2)教師講解重點字詞。

“統、巷、堂、郎、餅、賞”都是後鼻音,注意讀準字音。

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傳、宵、餅、菊”利用形旁表義的規律來識記生字。

減一減識字法:“巷”我們雖陌生,但是香港的“港”我們熟悉,可以用減一減的方法識記。

食字旁的字與食物有關:如,“餅”。還有之前學過的“餓、飲、饑、飽、飯”等。

換部首識字法:“郎”和形近字晴朗的“朗”進行區分,可以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堂”和“賞”可以放在一起記憶,上半部分都相同,利用換部首我們還可以聯想到很多以前學過的字如:“黨、掌、常、裳”。“傳”可以與“轉、磚”放到一起辨析。

“祭”與“乞”較為陌生,出示圖片祭祀、乞巧節記憶。

講解:詞語“熱鬧”注意兩字連讀時,鬧讀輕聲。

3.字詞送進課文,再來大聲讀一讀課文。

引導去拼音讀課文:字詞都讀準了,也理解了,現在把這些字詞送到課文裡,去掉拼音,我們再來讀一遍課文,相信你能讀得更好聽。要大聲讀,開始吧。

三、學習課文,讀出節奏,品讀字詞

1.啟發思考:大家讀的既準确又通順,那大家從這首民謠中找到了哪些我國傳統節日?

預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

2.提問:這些節日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排列的?

預設:時間順序。

教師講解: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清明節——公曆4月5日左右,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遊戲要求:那通過老師的講解,你們對節日的時間都有所了解了,現在老師把這些節日打亂順序,你能按時間順序重新排列嗎?

3.提出讀文要求:看來大家對這些節日的時間都了解了,那接下來請大家再讀課文,找一找這些傳統節日文中都講到了哪些習俗?

預設:春節——貼窗花、放鞭炮;元宵——看花燈;清明——祭掃先人;端午——賽龍舟、吃粽子、挂艾草;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中秋——賞圓月、吃月餅;重陽——敬老、登高、賞菊。

(設計意圖:在反複朗讀中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并學會在讀文中檢索到關鍵信息。)

4.引導理解課文:在衆多傳統節日中,最隆重最喜慶的是哪一個節日?

春節的濃濃年味至今還讓我們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文中關于春節的描述。

拓展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春節的習俗?

預設:春節——吃年夜飯、看春晚、壓歲錢、吃餃子、逛廟會、拜年、舞獅子。

教師小結:有一首關于春節的古詩《元日》當中也提到了過年的風俗,燃放爆竹、飲屠蘇酒、貼對聯、街頭巷尾熱鬧紛繁。

5.課文過渡:元宵佳節也是一個熱鬧的節日,俗話說,不到十五,年不算完,加上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上元佳節也是到處喜氣洋洋。

我們找到文中描寫元宵節的句子讀一讀。

提問:從哪句可以看出元宵節喜氣熱鬧?

預設:“大街小巷人如潮”。這是一個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說明大街小巷裡的人非常多。

教師講解:除了賞花燈、我們在元宵節還可以猜燈謎、吃元宵、耍龍燈。

四、觀察對比,練寫生字

1.交流學習

指導觀察:熱鬧的節日氣氛中,讓咱們來看看關于節日的字怎麼寫吧?首先觀察“貼、轉、敬”這三個字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講解:“貼、轉、敬”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仔細觀察,“貼”和“轉”都是左窄右寬,而且注意“貼”貝字旁最後一筆是點,“轉”字最後一筆也是點。“敬”字左寬右窄,寫字時注意把握字的結構。(闆書:貼、轉、敬)

指導觀察:“街”字怎麼能寫好看呢?(闆書:街)

預設:這是一個左中右結構的字,每部分要寫的勻稱,寬窄差不多。

講解:注意中間倆土的最後一筆是“提”。

2.學生自己書寫,每個字描一遍寫兩遍。

指導書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來寫生字,描一遍寫兩遍,注意寫字姿勢。

(設計意圖:對比書寫生字,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記憶生字的結構,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書寫,加上教師适時的鼓勵,讓書寫變得有趣,學習更有動力。當然,對于有難度的字,應該具體指導,帶學生一起書空練寫。)

【闆書設計】

2.傳統節日

貼、轉、敬(左右結構)

街(左中右結構)

第二課時

【課時目标】

1.會寫“舟、艾、熱、團、鬧”5個字,會寫“節日、春節”等12個詞語。

2.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聯系生活,選一兩個節日,說說自己是怎麼過節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複習要求:給節日和對應的時間連連線。

二、探究學習,積累詞語。

1、學習三到八句民謠。

談話引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春節和元宵節這兩個團圓熱鬧的節日,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我國的傳統節日。(闆書:春節、元宵節)

中國是一個傳統大國、禮儀之邦,那自然我們不能忘記祭奠我們的先祖,清明節和端午節就是祭掃先人的節日。

啟發思考: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文中關于這兩個節日的描述。想一想這兩個節日有什麼不同?(闆書:清明節、端午節)

預設:清明節掃墓是為了紀念逝去的先人、長輩。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

講解:清明節在春天,不僅是個節日還是個節氣,人們在祭祖之外還會出門踏青、插柳、放風筝、吃青團。端午節是在夏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都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除此之外端午時節蚊蟲盛行,因此人們還會佩香囊、避五毒、飲雄黃酒等。

引導讀文:七夕節是為誰而過的節日呢?請大家讀課文第5句話,找一找答案。

預設:為牛郎織女而過的節。

講解:傳說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隔在銀河兩岸,每年隻有七夕這天,喜鵲搭橋,幫助他們相聚團圓。七夕又叫乞巧節,一些年輕的姑娘在庭院會向織女星乞求智巧,乞求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闆書:七夕節)

感悟讀文:中秋節是一年之中的月圓之夜,也象征着團圓,在這一天人們圍桌而坐,賞着圓月、吃着月餅,觀着潮水、賞着桂花、飲着桂花酒,其樂融融。讓我們帶着這份美好的祝福,想象着這幅和諧的畫面,美美地讀一讀第6句話。(闆書:中秋節)

引入下文:重陽節是一個教育我們愛老敬老的節日,王維有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寫的重陽節這一天,登高、插茱萸,尊師敬長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在這一天我們更應該為我們的長輩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關心他們一些、多孝敬他們一些,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闆書:重陽節)

2.引導背誦。

一年中的節日過完,轉眼又到新的一年,讓我們結合着圖片,試着背一背這首民謠。

3. 拓展提問:這些節日中,你最喜歡哪個?說一說你是怎麼過節的?

(設計意圖:探究學習,在充分誦讀的過程中,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自己感悟主動去尋找想要探索的答案,激發學習主動性。)

三、積累詞語,背誦全文。

讀詞要求:學完課文,讓我們再來積累一些詞語。請同學們大聲讀一讀,記一記。

根據提示,背誦全文:根據這些詞語的提示,我們再大聲背一背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詞語提示背誦,不僅幫助了記憶課文,而且鞏固了生字詞的識記。)

四、練寫生字新詞

1.交流學習

導入會寫字:今天我們要學習“舟、艾、熱、團、鬧”5個生字。

指導學習:請同學們來看看“舟”字,獨體字,第一筆是“撇”,最後三筆筆順是“點橫點”。“艾”字一撇一捺是主架構,一定看清占格再動筆。“熱”四點底的四個點方向看清,一點朝左,三點朝右,“熱”字第五筆是橫斜鈎,不要寫成橫折彎鈎,“鬧”是半包圍結構字,“團”是全包圍結構字。

2.學生自己書寫,每個字描一遍寫兩遍。

寫字要求:下面請同學們自己來寫生字,描一遍寫兩遍,注意寫字姿勢。

3.抄寫詞語:節日、春節、花燈、清明節、先人、龍舟、中秋、圓月、轉眼、全家、團圓、熱鬧。

抄寫要求:自己讀一讀本課詞語,然後寫一寫,每個詞抄寫一遍。

【作業設計】

1、背誦《傳統節日》。

2、拓展延伸:我國有很多民族有自己的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

3、搜集一些關于傳統節日的詩句。

(設計意圖:将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促進語言積累,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自覺性。)

【闆書設計】

2.傳統節日

春節、元宵節

清明節、端午節

七夕節

中秋節

重陽節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學會的識字方法認識記憶生字。學生通過多種方法認識生字,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記憶生字。對于識記本課生字的效率有所提升。

在教學中,通過指導學生讀出幾個節日和習俗,不同的節日分别讀出歡快和悲傷的感情。使學生熟讀、有感情朗讀,為背誦課文打好基礎。對于學生比較陌生的“乞巧”我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我們這個地區艾葉不常見,我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認識艾葉,這都是比較成功的地方。

不足之處是,在課堂上教師的話太多,給學生說的時間太少,在今後教學中,應多注重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上占主導地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