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汲黯直言切谏

汲黯直言切谏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0 03:48:23

矯诏,就是假傳皇帝命令,這是犯欺君之罪,大逆不道,往往會獲得的死罪。矯诏在特殊的情況下,分寸又掌握的很好,皇帝赦免罪過,這稱作先斬後奏。矯诏還是先斬後奏的關鍵,就在于執行者的分寸和君主對這個人、這件事的看法。但是有一點是确定的:凡先斬後奏的事,當事人都是要冒巨大風險的,輕者砍頭,重者株連家人。

汲黯直言切谏(假傳聖旨不僅無罪反而有功)1

但在以政治強硬為特點的漢武帝時期,就有這樣一個人,他假傳聖旨、先斬後奏,而且還有恃無恐,漢武帝最後貌似對他也無可奈何,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聽我細細道來。

今天我要說到的這個人叫汲黯,字長儒,西漢武帝時著名的直臣。通俗點兒講就是說話不拐彎兒,喜歡直來直去的,他性格剛直與人交往不計小節,興趣相投的就往來密切,他厭惡的人,從不提起,偶爾遇到了,也會遠遠的避開。看到這樣的描述,是不是想起了什麼,對,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不太合群的人。汲黯平時說話也很嚴肅,極少與人說笑,處事一闆一眼,循規蹈矩,看不慣别人的過錯,毫不留情的揭露,也不講場合。因此他周圍的人都小心謹慎,對他敬而遠之,連漢武帝對他也敬畏三分。

汲黯直言切谏(假傳聖旨不僅無罪反而有功)2

但如果說因為汲黯性格上的這些特點,導緻漢武帝就能敬畏他,那我是不太相信的。翻開《史記·汲鄭列傳》,我從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具體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七代公卿,官宦世家。

汲黯的祖先受到古衛國國君的恩寵,家裡世世代代為卿大夫,到了汲黯這一代人已經有第七代了。汲黯的出身,和張良家四代在韓國為相十分類似,這就叫做出身和背景。

其先有寵於古之衛君。至黯七世,世為卿大夫。——《史記·汲鄭列傳》

到了汲黯這一代人,因為他父親的緣故,也被推舉做官,汲黯一開始做的這個官,叫做太子洗馬。

第二個原因:太子洗馬,天子之師。

聽到太子洗馬這個職務,我立刻想到了一個人:晁錯。在漢文帝的時候,他擔任的職務就是太子洗馬,太子洗馬的主要責任是輔導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員,稱之為天子之師并不為過。晁錯輔導的太子,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劉啟,劉啟稱晁錯為自己的智囊,兩個人之間是亦師亦友的關系。

黯以父任,孝景時為太子洗馬,以莊見憚。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谒者。——《史記·汲鄭列傳》

汲黯直言切谏(假傳聖旨不僅無罪反而有功)3

那漢景帝時的太子洗馬汲黯,他輔導的人是誰呢?當然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劉徹。太子洗馬的官職品階雖然不高,但卻是天子的親信和太子的近臣。漢武帝劉徹在為太子時,汲黯一直教授他政事和文理方面的知識,因此漢武帝對這位嚴厲的老師心存尊敬。

第三個原因:心存天下,社稷之臣。

如果隻有上面兩個原因,汲黯不一定會冒着風險矯诏救民,關鍵在于汲黯是一個心存社稷、百姓的愛國之人,關于這一點,漢武帝劉徹的評價最為中肯:

劉徹:“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史記·汲鄭列傳》

因為汲黯心存社稷,關心天下百姓疾苦,因此他才能先斬後奏、矯诏救民,一個心裡沒有國家、百姓的人,不僅不會救民,還會與民争利、成為害群之馬。

矯诏救民:先斬後奏,行相機行事之權。

汲黯矯诏救民,起因是他被漢武帝指派為欽差大臣去河内赈災,有一次河内失火,燒了一千多家,這件事驚動了漢武帝,漢武帝派汲黯奉诏書為欽差大臣,到河内查辦。

河内失火,延燒千馀家,上使黯往視之。——《史記·汲鄭列傳》

汲黯直言切谏(假傳聖旨不僅無罪反而有功)4

但汲黯到了河内後,發現這裡的災情并不嚴重,但是這一年正值黃河流域先是大澇,然後是大旱,因此河南有一萬多家居民嚎哭求食,汲黯當機立斷,利用自己欽差大臣的身份矯诏救災。這麼做就是犯了欺君之罪,汲黯是知道的,但為了救民,他甘願承擔風險,行使了相機行事之權。汲黯回到京城之後,主動向漢武帝彙報了矯诏之事,并請求漢武帝依據漢律懲處自己。

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粟以振貧民。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上賢而釋之,遷為荥陽令。——《史記·汲鄭列傳》

汲黯直言切谏(假傳聖旨不僅無罪反而有功)5

漢武帝聽了汲黯的彙報之後,并沒有按律懲處,而是赦免了汲黯的死罪,但是一點都不懲戒也說不過去,因此,就對汲黯采取了降職處分,讓他去做荥陽令。

黯恥為令,病歸田裡。上聞,乃召拜為中大夫。以數切谏,不得久留内,遷為東海太守。——《史記·汲鄭列傳》

汲黯不太願意去做荥陽令,于是就以自己有病為由,請求回歸故裡。漢武帝便召他做中大夫,但汲黯仍不改自己勸谏的習慣,因此,在内廷之中不能久留,又被漢武帝外派到東海做去太守。

直臣典範:不媚權貴,直言敢谏。

對于朝廷的顯貴,汲黯從來不趨炎附勢,如權勢滔天的田蚡,很多人都急着去吧唧這位外戚顯貴,但汲黯從來不這麼做,還是該怎麼來就怎麼來。

當是時,太後弟武安侯蚡為丞相,中二千石來拜谒,蚡不為禮。然黯見蚡未嘗拜,常揖之。——《史記·汲鄭列傳》

汲黯直言切谏(假傳聖旨不僅無罪反而有功)6

像田蚡這樣的暴發戶,本來就沒有什麼真才實學,靠着外戚的身份得以顯貴,就表現得飛揚跋扈,他做了丞相以後,二千石的高官來拜見他,他也不還禮。但是汲黯見到了田蚡,隻是拱拱手而已,從骨子裡來說,對于田蚡,汲黯的态度是不屑。

善灌夫、鄭當時及宗正劉棄。亦以數直谏,不得久居位。——《史記·汲鄭列傳》

汲黯和灌夫、鄭當時等人關系很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直谏,這個特征顯然不招人喜歡,因此他們總是不能很長就的擔任自己的官位。其中灌夫更是因為替窦嬰出頭,而觸怒了田蚡,導緻自己被殺。如果不是汲黯家族背景,加上他擔任過太子洗馬,是漢武帝信任之人,恐怕他自己的下場也不會比灌夫好到哪裡去。

汲黯直言切谏(假傳聖旨不僅無罪反而有功)7

汲黯是個敢說話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個直男。而且說的話,又往往能擊中要害,就算是漢武帝他也不留情面。

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雲雲,黯對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義,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史記·汲鄭列傳》

漢武帝找了一些文學儒者,說了一大堆我要幹什麼什麼的話,汲黯在旁邊說:“陛下表面上說要是仁義,實際上内心欲望很多,想效仿堯唐堯禹舜的治國之道,怎麼可能呢?”這就好比說:“别裝了,你脫了馬甲我還是認識你!”

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史記·汲鄭列傳》

汲黯直言切谏(假傳聖旨不僅無罪反而有功)8

被人當衆戳穿了的漢武帝十分震怒,但是他選擇了退朝,隻是對身邊的人說:“汲黯真實越來越糊塗了!”然後就不了了之了,因為汲黯說的話盡管不中聽,但卻說的是大實話。漢武帝當然知道自己身邊不僅需要唱贊歌的人,也需要直谏之人,當他聽不到直谏,看不到直臣的時候,就不是天下大治而是天下大亂了。漢武帝是明君不是昏君、庸君,他自然知道這個道理。

群臣或數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甯令從谀承意,陷主於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柰辱朝廷何!”——《史記·汲鄭列傳》

當群臣們都來數落汲黯,認為他觸怒天威會遭遇不測的時候,汲黯說出了為臣之道的關鍵:天子設置我們這些大臣,難道是讓我們屈從上意、阿谀奉承的嗎?既然在其位便要謀其政、行其事,我身為九卿之位,縱然愛惜自己的生命,但怎麼能把國家大事當做兒戲呢?”

汲黯直言切谏(假傳聖旨不僅無罪反而有功)9

不一樣的時代,有不一樣的風骨,在漢武雄風下有汲黯這樣的直臣,是國家之幸、百姓之富,泱泱華夏、上下千年,數不盡多少英雄豪傑……

一個人的曆史,一家之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