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0 14:57:37

◎科技日報 張琦琪綜合報道

稻菽千重浪,

禾下好乘涼。

今天袁隆平誕辰92周年,

許多網友發文緬懷。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喜看稻菽千重浪)1

話題#袁隆平曾拒5千美元月薪留在國内#

登上熱搜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喜看稻菽千重浪)2

這件事發生在1979年4月,

當時袁隆平受邀到菲律賓

參加國際水稻科研會議,

在會上介紹了中國雜交水稻技術。

初露頭角的袁隆平吸引了

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目光。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喜看稻菽千重浪)3

圖片來源:CCTV國家記憶

袁隆平的學生黃淵基說,

那個時候國際水稻研究所在菲律賓,

菲律賓的研究所領導是中國人,

要留袁老師。

他說,老袁,你到這裡來算了,

每個月給你5000美金。

袁老師這麼講,

我是中國人,我要回國,

到國内發展,我不能到你這來。

高額酬金并沒有動搖

袁隆平的赤子之心,

他深知個人的命運必将與國家

緊密聯系在一起。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喜看稻菽千重浪)4

圖片來源:湖南省農科院

1953年,

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

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做老師。

袁隆平最初從事紅薯育種研究教學,

但當時國家糧食非常短缺,

于是他轉而從事國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種。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喜看稻菽千重浪)5

青年袁隆平。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1961年7月的一天,

袁隆平發現一株稻株籽粒多達230粒,

他推算用這個稻株做種子,

水稻畝産會上千斤,

而當時高産水稻才不過五六百斤。

當時世界權威遺傳學認為

水稻不具有雜交優勢。

可即便自己的結論與當時的權威相悖,

他依然堅持着自己的想法。

他和其他科研人員一起,

每天風吹日曬,

在幾千、幾萬株稻穗裡“尋他千百度”。

據記載,

僅1964年、1965年,

他們就檢查了幾十萬株稻穗,

并反複試驗和積累,

最終發表了世界雜交水稻曆史上,

截至目前也熠熠生輝的論文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喜看稻菽千重浪)6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雜志社

此後,

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法”也取得成功,

比常規稻增産20%左右,

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曆史性突破。

從1976年到1987年,

中國雜交水稻累計增産1億噸以上,

每年增産的稻谷可養活6000多萬人。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喜看稻菽千重浪)7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上世紀90年代,

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公布了一份報告,

當中國人口達到16億的時候,

需要7億噸糧食采購。

他對中國未來糧食産業的發展提出了預測,

并提出了“無人能養活中國人”的觀點。

在此背景下,

我國提出了超級稻育種計劃,

袁隆平領銜的科研團隊

接連攻破水稻超高産育種難題。

兩系法種植的雜交稻比

三系法增産5%~10%。

這時,

袁隆平肯定地回答道:

“我們中國人自己養活中國人!”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喜看稻菽千重浪)8

圖片來源:CCTV國家記憶

袁隆平院士将畢生精力

用在了水稻育種事業上

“大家吃不飽飯,我親眼見過”

當記者問他

會不會害怕那樣的場景再次出現

他堅定回答,“不可能了”!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喜看稻菽千重浪)9

18年前《科技日報》的獨家頭條

《喜看稻菽千重浪》

入選高中統編新教材。

袁隆平的故事将影響一代代青年人。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喜看稻菽千重浪)10

今天袁隆平誕辰92周年,

又快到了收獲的季節,

稻子快熟了,

我們想您了!

看千重菽浪聞十裡稻香(喜看稻菽千重浪)11

圖片來源:湖南省農科院

綜合CCTV國家記憶、央視新聞

來源: 科技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