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随着我們中國的崛起,不卑不亢一詞經常在我耳邊響起,大家都希望做一個不卑不亢的人,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不卑不亢是什麼意思?怎樣做一個不卑不亢的人呢?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多少不卑不亢的英雄人物呢?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于術!
人生立世,先讓自己值錢真的很重要,至于成功的方法,賺錢的技術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取的,隻要你做好了人,身外之物可以說有時候不請自來。可是你沒有好的品德,就不會再進一步,且會受到世人的排擠和唾棄。
心浮氣躁是隐藏不住的,不卑不亢的前提必然是一種“靜”,靜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
說到不卑不亢,就不能不提到《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出使東吳,智激周瑜,舌戰群儒的故事。
劉備新野兵敗後,攜民渡江退居江夏,這時孫權派魯肅前來試探虛實,此時的劉備實力是最為薄弱的,但剛剛加入劉備兵團的諸葛亮不卑不亢,決定将計就計,出使東吳,這才演繹出“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的曆史佳話。
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衆議
魯肅引諸葛亮拜見孫權,早見張昭、顧雍、虞翻,等一班文武二十餘人,峨冠博帶,整衣端坐。
經一番引薦之後,張昭首先發難說:
“聽說劉備三顧茅廬,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麼主意呢?”
諸葛亮心裡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
于是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隻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閑之輩哪懂得這個。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個辦法來,隻能為天下人恥笑。”
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虞翻随後問之:曹操屯兵百萬,将列千員,你說不怕,假以壯膽吧?
諸葛亮笑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身為人臣,不覺得羞辱嗎?
虞翻聽罷,無以與對……
随後:步骘、陸績、嚴畯、程德樞、張溫、駱統等先後向諸葛亮發難,都被諸葛亮一一駁的有口莫辯。
忽一人自外而入,厲聲言曰:“孔明乃當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難,非敬客之禮也。曹操大軍臨境,不思退敵之策,乃徒鬥口耶!”
衆視其人,乃黃蓋也!
孫權見罷,被諸葛亮的雄才偉略,舌如利刃,氣宇軒昂、不卑不亢如仙人般的氣度所折服,孫權逐邀孔明入後堂,置酒相待,本來戰和之間猶豫不決的孫權,聽了諸葛亮的話,心中已經有了戰的傾斜。
見到周瑜後,諸葛亮以兩句“攬二喬于東南兮,東朝夕之與共”兩句詩詞激怒周瑜,促成了“孫劉聯盟”。
随後幫助周瑜火燒赤壁,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曠世傳奇,為日後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礎。
之後諸葛亮率兵入川,降黃忠,收馬超,助劉備建立蜀漢帝國。
劉備兵敗死于白帝城,諸葛亮承擔起蜀漢重任,七擒七縱孟獲,為完成劉備遺志,六出祁山,讨伐曹魏,最終兵敗五丈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從山野村夫到貴為丞相,諸葛亮無不以不卑不亢的姿态,成為世人之楷模,為世人所敬服!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 諸葛亮
不卑不亢的人,通常都具有道德的修養、學識的自信,一身的正氣,安靜的力量
蘇武留胡節不辱,
雪地又冰天,
苦忍十九年。渴飲雪,饑吞氈,
牧羊北海邊,
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
曆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
一首《蘇武牧羊》,讓我們想起了幾千年前在冰天雪地,荒無人煙的北海放羊的不卑不亢的蘇武。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
徐悲鴻: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不卑不亢是一種高尚的人格,自信,堅強,淡定,從容的體現,在不卑不亢人的眼中永遠是平視,天下大公,人人平等,不湄上,不欺下,人沒有貧富區别,更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人皆可為。
你、我都可以做一個不卑不亢的人!
2021.10.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