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邗江區?太史慈子義邗江區(321003),面積552.68平方千米,人口73萬得名于春秋吳王夫差開鑿之邗溝(又名邗江)隋置邗江縣,2000年設區是揚州市委、揚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江蘇揚州邗江區?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太史慈子義
邗江區(321003),面積552.68平方千米,人口73萬。得名于春秋吳王夫差開鑿之邗溝(又名邗江)。隋置邗江縣,2000年設區。是揚州市委、揚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轄13個街道、8個鎮、1個鄉:邗上街道、蔣王街道、汊河街道、新盛街道、竹西街道、雙橋街道、梅嶺街道、瘦西湖街道、甘泉街道、城北街道、揚子津街道、文彙街道、西湖街道、公道鎮、方巷鎮、槐泗鎮、瓜洲鎮、楊壽鎮、楊廟鎮、施橋鎮、八裡鎮、平山鄉。另有揚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維揚經濟開發區、物流園區。其中,汊河街道由揚州高新區管理,竹西街道由物流園區管理,平山鄉由維揚經濟開發區管理。揚子津街道、文彙街道、施橋鎮、八裡鎮由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
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蜀岡瘦西湖中嵌于此,境内有禅宗“四大叢林”高旻寺、千年古刹大明寺、邵伯湖、宋夾城、漢廣陵王墓、唐城遺址、隋炀帝陵等名勝古迹。
(1)邗上街道
以邗上社區得名
駐地:文彙西路268号
轄7個社區:馮莊社區、蘭莊社區、五裡社區、賈橋社區、文昌社區、翠崗花園社區、邗上社區。
命名經曆:邗上街道(2003)
(2)蔣王街道
舊有漢末秣陵尉蔣子文廟(蔣忠烈王廟),俗稱蔣王廟
駐地:何橋路與蔣王路交叉口南100米
轄5個社區、4個村:蔣王社區、和月社區、蔣邑社區、餘林社區、何橋社區、餘林村、何橋村、悅來村、四聯村。
命名經曆:蔣王鄉(1957)-蔣王鎮(1993)-分置蔣王街道、邗上街道(2003)
(3)汊河街道
以汊河得名
駐地:吉安北路與利民路交叉路口往北約100米
轄3個社區、9個村:許莊社區、西八裡鋪社區、高橋社區、徐集村、胡莊村、薛樓村、凍青村、運西村、明星村、蔣莊村、東石村、建華村。
命名經曆:汊河鄉(1956)-汊河鎮(1993)-汊河街道(2003)
(4)雙橋街道
以雙橋社區得名
駐地:文苑社區文彙東路130号
轄8個社區:武塘社區、雙橋社區、石橋社區、蔔橋社區、文苑社區、虹橋社區、康樂社區、文揚社區。
命名經曆:雙橋鄉(1983)-雙橋街道(2019)
(5)梅嶺街道
因梅嶺得名
駐地:史可法路69号
轄8個社區:鳳凰橋社區、豐樂社區、錦旺社區、邗溝社區、廣儲社區、便益門社區、漕河社區、建隆社區。
命名經曆:梅嶺街道(2004)
(6)甘泉街道
以境内甘泉山命名
駐地:育賢路114号
轄1個社區、9個村:甘泉社區、香巷村、長塘村、姚灣村、五湖村、老山村、雙山村、焦巷村、公路集村、雙塘村。
命名經曆:甘泉鄉(1949)-甘泉鎮(2000)-楊壽鎮并入(2003)-甘泉街道(2008)
(7)新盛街道
以新盛社區得名
駐地:綠楊路598号
轄3個社區、6個村:綠揚新苑社區、新盛社區、新悅社區、殷湖村、雙墩村、果園村、大劉村、殷巷村、七裡甸村。
命名經曆:新盛街道(2006)
(8)竹西街道
以竹西社區得名
駐地:江平東路1号
轄4個社區、2個村:竹西社區、安平社區、邗源社區、黃金社區、黃金村、瓦窯村。
命名經曆:竹西街道(2014)
(9)城北街道
因位于城北得名
駐地:三星村上方寺路66号
轄4個社區、2個村:蔔揚社區、鴻福社區、佳家花園社區、花都彙社區、槐南村、三星村。
命名經曆:城北鄉(1951)-城北街道(2019)
(10)瘦西湖街道
因瘦西湖得名
駐地:堡城路120号
轄4個社區、2個村:園林社區、友誼社區、濱湖社區、五亭社區、綜合村、堡城村。
命名經曆:瘦西湖街道(2004)
(11)揚子津街道
取自古地名揚子津渡口
駐地:興揚路19号
轄15個社區:裴莊社區、新華社區、新河灣社區、長鑫社區、二橋社區、綠園社區、呂橋社區、陽光社區、桃園社區、順達社區、蝶湖社區、金峰社區、樂雅社區、鴻雅社區、振興社區。
命名經曆:揚子津街道(2002)
(12)文彙街道
以文彙社區得名
駐地:興城東路108号
轄7個社區:硯池社區、花園社區、寶帶社區、梅苑社區、油田社區、金林社區、春江社區。
命名經曆:文彙街道(2002)
(13)西湖街道
因地處瘦西湖西北側得名
駐地:司徒村司徒廟路190号
轄4個社區、7個村:西峰社區、翠崗社區、西湖花園社區、潤揚社區、經圩村、司徒村、金槐村、中心村、俞橋村、蜀崗村、胡場村。
命名經曆:胡場鄉(1958)-西湖鄉(1983)-西湖鎮(1992)-西湖街道(2021.9)
(14)公道鎮
傳有一僧一道于此募化建橋,取名僧道橋,訛名孫渡橋,又名湖口橋,亦稱公道橋
駐地:人民西路3号
轄3個社區、11個村:花園社區、魁星社區、赤岸社區、太平村、桑園村、歐陽村、赤岸村、谷營村、湖濱村、柏樹村、埝橋村、河西村、三界村、河東村。
命名經曆:公道鄉(1957)-公道鎮(1987)-濱湖鄉并入(2000)-赤岸鄉并入(2001)
(15)方巷鎮
其地有方姓建方家祠堂,後稱方家巷
駐地:方興東路35号
轄2個社區、18個村:方巷社區、黃珏社區、方巷村、三裡橋村、花城村、開楊村、先進村、錢沖村、曹莊村、陳花村、正大村、興灣村、廟頭村、裔家村、工農村、合玉村、利民村、聯合村、珠玉村、沿湖村。
命名經曆:方巷鄉(1983)-方巷鎮(1992)-黃珏鎮并入(2003)
(16)槐泗鎮
因附近長有古槐得名槐子橋,後樹毀以槐泗河改名
駐地:振興北路1号
轄2個社區、13個村:酒甸社區、聚福社區、運河村、沈營村、鳳來村、龍尾村、團結村、林橋村、許巷村、肖胡村、陳溝村、陳院村、酒甸村、包家村、杭莊村。
命名經曆:槐泗鄉(1949)-槐泗鎮(1993)-酒甸鎮并入(2003)
(17)瓜洲鎮
因瓜洲古渡得名
駐地:迎江路105号
轄2個社區、3個村:陳家灣社區、四裡鋪社區、瓜洲村、鞠莊村、軍橋村。
命名經曆:瓜洲鎮(1956)-運西鄉并入(2001)
(18)楊壽鎮
以楊壽社區得名
駐地:回歸路西
轄1個社區、7個村:楊壽社區、東興村、墩留村、方集村、新龍村、寶女村、愛國村、永和村。
命名經曆:楊壽鄉(1957)-楊壽鎮(1995)-并入甘泉鎮(2003)-複置楊壽鎮(2008)
(19)楊廟鎮
以楊廟社區得名
駐地:X201與揚冶線交叉路口往北約70米
轄1個社區、8個村:楊廟社區、花瓶村、雙廟村、友誼村、新楊村、楊廟村、沿山河村、倉颉村、趙莊村。
命名經曆:楊廟鄉(1956)-楊廟鎮(2001)
(20)施橋鎮
以施家橋得名
駐地:揚子西路18号
轄6個社區、12個村:東營門社區、六圩社區、濱江花園社區、揚子新苑社區、濱江西苑社區、古津社區、橫東村、永順村、六圩村、普照村、共和村、汪家村、耿管營村、施橋村、馬橋村、孫集村、揚子村。
命名經曆:施橋鄉(1949)-施橋鎮(1987)-六圩鄉并入(2001)
(21)八裡鎮
傳因集鎮距瓜洲城(四裡鋪)八裡,又處運河東岸,故名
駐地:亨通路與金山路交叉路口東側
轄4個社區、8個村:東八裡鋪社區、金山花園社區、玉帶家園社區、九龍灣社區、瓜東村、薛巷村、卞港村、柴圩村、八裡村、桂花村、港南村、曹橋村。
命名經曆:八裡鄉(1983)-八裡鎮(1999)
(22)平山鄉
因平山堂得名
駐地:揚菱路598号
轄2個社區、4個村:西華門社區、學士社區、丁魏村、雷塘村、槐二村、槐子村。
命名經曆:平山鄉(198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