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從損傷的血管内流出叫做出血。血液經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流至體外叫外出血;流入器官或内髒,叫内出血。出血分為動脈出血、靜脈出血和毛細血管出血。動脈出血呈鮮紅色,噴射而出;靜脈出血呈暗紅色,如泉水湧出;毛細血管出血則為溢出。
止血的方法很多,應根據損傷血管的部位和性質具體選擇。
1、加壓包紮止血法:用已消毒的紗布墊,在緊急情況下可用幹淨的布類、毛巾等折成比傷口稍大的“敷料”狀,蓋住傷口,再用紗布、三角巾、四頭帶或繃帶等适當加壓包紮,其松緊度達到能止血為宜。此法可用于毛細血管、靜脈和四肢小動脈出血,是外傷急救的最常用方法。
2、指壓動脈法臨時止血:指壓法系用手指壓迫動脈經過骨骼表面的部位,以阻斷血流,使遠端暫時止血。
①頭顱、颞部出血:頭頂或一側颞部出血,救護者右手扶住頭,左手拇指用力将位于耳屏前一指的颞淺動脈壓在颞骨上。
②面部出血:一側面部出血,用手指将位于下颌角前一橫指的颌外動脈壓向下颌骨。
③頭頸部出血:用拇指或四指在氣管外側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交界處扪及頸總動脈,然後将其壓向後方的頸椎橫突處。注意不得同時壓迫兩側的頸總動脈,以防腦供血中斷,發生缺氧、昏迷。
④肩部及上肢出血:用拇指在該側鎖骨上凹内,将鎖骨下動脈壓向第一肋骨上。
⑤上肢出血:用四指或拇指将肱二頭肌内側的肱動脈壓向肱骨。
⑥手指出血:用拇指、食指壓迫手指根部兩側的指動脈。
⑦下肢出血:用拇指重疊起來壓迫大腿根中部的股動脈。
3、填塞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是用棉墊、消毒紗布填塞在傷口内,并在外加壓包紮,傷口内還可以放止血劑。
4、強屈關節止血法:在腋窩、肘關節、腋窩、大腿根部加墊曲肢,再用繃帶或三角巾縛緊固定肢體于屈曲位,可控制關節遠側血流,适用于四肢出血,但有骨折時忌用此法。
5、止血帶止血法:一般适用于四肢大動脈出血。止血帶通常采用彈力好的橡皮管、橡皮帶或氣壓止血帶,也可用大三角巾、布帶、手巾代替,在采用上述物品止血時,可用小木棍絞緊,并在近旁加縛固定。
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上止血帶的部位要準确,止血帶要纏在傷口的上方,盡量靠近傷口,不可直接纏在創面上;上止血帶的部位必須先襯以繃帶或布料以免損傷皮下神經;綁紮的松緊度要适宜,太緊會損傷神經,太松不能達到止血目的,以出血停止,遠方不能扪及脈搏為好;綁紮止血帶的時間要認真記錄,每隔半小時或1小時應放松—次,每次1~2分鐘。綁紮的時間過長則可引起肢體壞死,腎功能衰竭,盡量縮短使用止血時間最長不得超過3小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