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廈門一個不想走的城市

廈門一個不想走的城市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9 03:20:52

廈門一個不想走的城市?有效發揮廈門經濟特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多區協同效應,不斷探路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廈門一個不想走的城市?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廈門一個不想走的城市(瞭望雙循環背景下)1

廈門一個不想走的城市

有效發揮廈門經濟特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多區協同效應,不斷探路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在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土地資源稀缺、沿海外向型經濟特征突出的廈門如何突破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康淼 董建國

置身于廈門“特區·1980”湖裡創意産業園,随處可見各種老工廠和老式錄音機、黑膠唱片等老物件。複古的獨特氣質,讓這裡成為遊客打卡、劇組取景的網紅地标。

這塊小小的2.5平方公裡土地,正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之地。1981年10月15日,湖裡的一聲炮響,宣告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拉開帷幕。

特區創立之初,廈門就鼓勵國外投資者來特區興辦“三資”企業,在全國率先利用外資修建機場、成立首家中外合資銀行,發展外資經濟和混合型經濟。一批外資企業紛紛落地,廈門由此形成了特區創辦初期外引内聯的良好開局。

1985年,國務院批準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島。此後,中央又相繼批準設立海滄、杏林、集美三個台商投資區和象嶼保稅區以及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0年中央批準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一系列政策疊加,廈門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廈庇五洲客,門納萬頃濤。40年間,廈門始終以開放包容的胸懷、開拓進取的氣魄,日益成為境外資本的重要聚集地、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和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如今,廈門發揮放大經濟特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海絲”)核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多區協同效應,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探路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9月9日,人們在廈門園林植物園内休閑 姜克紅攝/本刊

多區疊加 聚合賦能

以改革為使命,以開放為動力,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關鍵節點搶抓機遇謀劃戰略格局,這是廈門經濟特區自成立以來便始終堅持的發展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絲”核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首個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任務書”相繼落地福建。與國家發展戰略同頻共振,廈門經濟特區迎來了新的開放發展良機。

将一個個政策紅利轉化為生動實踐,廈門持續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攻堅突破,改革新招實招頻出。

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辦事大廳人來人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商事登記“一照一碼”改革、設立國際商事仲裁院……自2015年挂牌以來,這裡累計推出創新舉措422項,共有30項廈門經驗獲全國推廣。

大刀闊斧的改革,讓廈門營商環境迅速提升。2015年率先啟動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以來,廈門的營商環境從相當于全球經濟體第61位水平提升至2019年的第25位,位列國家發改委營商環境評價第一梯隊。

“廈門自貿片區,就是廈門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先行區、示範區。”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常務副主任熊衍良說,廈門自貿片區創新推出了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成為廈門開放發展的靓麗名片。

依托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廈門積極進軍一向被國外壟斷的航空維修業。目前,已有太古飛機、新科宇航等十多家航空維修企業落戶,廈門已占到國内航空維修産業産值的1/4。

融入國家全新的對外開放格局,廈門視野愈加廣闊。2018年以來,以“絲路海運”命名的航線合作平台在廈門啟動運營。至今,廈門港始發的“絲路海運”命名航線達51條,成立了“絲路海運”聯盟,吸納了全球近170家港航、物流、貿易等知名企業成為聯盟會員。

跨陸連海,“海絲”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下簡稱“陸絲”)在廈門攜手。廈門将多種運輸方式有效結合,支持“絲路海運”班輪與閩台海空航線、中歐(廈門)班列對接,成為全國唯一實現“海絲”和“陸絲”無縫對接的城市。

瞄準高精尖

近日,美亞柏科公司發布2020年上半年發展“成績單”。經曆了2019年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實體清單,美亞柏科逆勢增長,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76.44%,其中新興業務闆塊大數據智能化半年業績增長了40.34%。其自主研發的“取證大師”分析工具獲全球30多個國家安全部門使用,得到國内外用戶普遍好評。

這家國内電子數據取證行業的領軍企業所在的廈門火炬高新區,僅占廈門面積的2%,卻貢獻了全市43%的工業産值。火炬高新區的鮮明特色,折射出廈門在“多區協同”中發揮長項,因地制宜調整産業布局的高質量發展思路。

相比全國其他副省級城市,廈門經濟體量偏小,地域空間狹小。“緊盯産業鍊和價值鍊高端,走‘小而精’的精細化發展之路,是廈門的不二之選。”廈門市發改委主任張志紅說。

精,是指産業布局的高精尖。改革開放之初,電子、機械、輕工曾是廈門的支柱産業。廈門有取有舍,主動放棄粗放型産業,在轉型發展中重塑産業格局。

截至7月,落戶廈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有1928家,占福建省40%左右,培育形成平闆顯示、軟件信息、航運物流等8條規模超過千億元的産業鍊。

“以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為特征的‘三高’企業是廈門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張志紅說,廈門将一方面引進優質增量,一方面做優做強存量,持續培育和發展“三高”企業,雙管齊下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起點上新目标

目前,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在廈門投資創業,外資企業貢獻了約70%的工業産值、60%的經濟增長和40%的進出口額。站在經濟特區40年發展的曆史新起點,廈門在思考:如何找準發展新方位、新目标?如何讓開放之路越走越寬?

今年以來,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世界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沿海城市外向型經濟面臨新挑戰。尤其是在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土地資源稀缺、外向型經濟特征突出的廈門,如何突破?

“危中尋機,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福建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說,今年以來,廈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面對各種因素帶來的巨大供需壓力,持續打通産業鍊、供應鍊,通過穩住外貿外資來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今年前7個月,廈門實際使用外資454億元,增幅居全國各城市前列。外貿依存度高達107%的廈門,經濟運行仍呈現持續回穩、穩中向好的态勢。

“如果說經濟特區過去一定程度依靠政策紅利,今天則更需要通過深化改革、持續開放釋放發展活力。”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穎剛說,開放包容是廈門發展的軟實力。目前廈門企業已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1328個項目,協議投資總額153.3億美元。面向未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已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廈門應更積極發揮作為走出去的門戶作用。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這些都為新形勢下廈門利用外資、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了方向。”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建議,抓住全球疫情防控倒逼之機,持續發揮“多區疊加”政策優勢,不斷促動“多區協同”效應發力,拓展對外開放廣度、深度,增強優質生産要素集中集聚能力,提升廈門核心競争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