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将信息按照“魚骨”的形狀去書寫這一簡單規則,無論是誰,都可以立刻開始嘗試,實現信息整理的“視覺化”和“構造化”,使其易于閱讀和理解。——大前研一
職場上,高效記錄和整理信息是一個技術活記錄和整理信息基本上是我們每天必須幹的工作。尤其是在開會的時候、業務培訓的時候、商務談判的時候……,我們需要快速把繁多的信息整理成結構清晰的記錄。
但很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信息總是會出現記錄不全、字體潦草、無法辨認、綱目錯誤等等問題,事後更是無法有效整理。
有時即使有意識地告訴自己,會議非常重要,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聽,迅速有效地記錄信息,但是也很難做到。
直到我偶然間看到了這本日本作家駒井伸俊寫的《魚骨筆記術》,才發現不是自己記不好,而是根本就沒有掌握有效記錄信息的方法。
什麼是魚骨筆記術?
魚骨筆記術,就是按照魚骨的形狀記錄信息,将信息的“全貌”和組成全貌的“各個部分的關系”展現出來,魚骨與魚骨相連接的地方體現信息的關聯性,實現信息構造化,結果可視化。
魚骨筆記術與我們常用的綱目筆記和思維導圖筆記相比較,有什麼優點呢?
①綱目筆記
以我最近看的《公司法新解讀》這本書為例,按綱目記筆記的話,在構造化上會非常出色。
但是,按照這種形式所記的筆記,無論是記筆記還是之後查看筆記的時候,都會覺得很枯燥。
同時,經過構造化的内容,閱讀起來容易抓住整體感覺,但是并不一定适合“記憶”。因為單純地将信息羅列在面前,很難引起視覺上的刺激。
②思維導圖筆記
與綱目筆記的構造化相比,思維導圖是以放射線狀發散開去的,能夠很好的實現視覺化效果。
但是,思維導圖是以放射線狀發散開去的,整理信息時,如果控制不好,就會讓信息發散過度,給人難以總結的印象。
所以,以上兩種方法相比較,綱目筆記能夠實現構造化,卻不易實現視覺化。思維導圖容易實現視覺化,卻不容易實現構造化。兩種方法各有利弊。
③魚骨筆記術
魚骨筆記術,能夠将“整體”分成“構成它們的各部分”。也就是說,能夠很好地将“各部分”從“整體”中拆分出來,或者是用“各部分”去構造一個“整體”。
可以一眼就掌握整體圖,也可以一眼看到細節,既能将信息進行“容易理解的構造化”,也可以将信息進行“容易閱讀的視覺化”,信息能夠被很好地理解。
所以,魚骨筆記術兼具了綱目筆記和思維導圖筆記的優點,同時有效避免了它們的缺點。
魚骨圖的畫法有哪些步驟呢?魚骨圖,基本順序是寫出魚頭,然後寫背骨,然後是大刺,然後是小刺,按照這樣的順序書寫即可。主要分為6個步驟。
①魚頭
決定筆記的主題,然後将主題寫在紙張中央的最左端,用方框或圓圈将其框起來。請将這看作魚頭。
作為“筆記法”使用的魚骨圖,将魚頭畫在左側使用起來會更加方便。這是因為橫着寫的時候,書寫方向是從左向右的,而且更容易一邊看着前面的内容一邊繼續往下寫。
同時,一邊看着主題一邊記筆記,可以更好地意識到正在書寫的内容與主題之間的關聯性,加深理解。
②魚的背骨
沿着魚頭向右畫一條(有箭頭的)粗線。這是魚的背骨。
③魚的大刺
将主題分為3~8個副主題,并将其分布于背骨的周圍,用方框或圓圈框起來,然後朝着背骨的方向畫出有箭頭的線。這是魚的大刺。
大刺作為副主題,可以按照四種類型順序排列。
第一:将優先級或重要程度較高的内容寫在離魚頭相對較近的位置(優先級型)
如果已經提前構思過内容,這樣的書寫方式可以有效表現内容對主題的影響和重要性。
第二:在背骨上方從左向右書寫,然後在背骨的下方從左向右書寫(并列型)
在開會或是商議事情需要記筆記時,這種筆記方法的好處是可以一邊看着前面記錄下來的内容,一邊做新的記錄。
第三:在背骨的上方從左向右書寫,然後在背骨的下方從右向左書寫(時針型)
基本感覺是從主題(魚頭)開始,再回到主題(魚頭)的狀态,優點是筆記的内容不會斷開,适用于記錄故事性較強的或是講座類型的筆記。
第四:将對立的内容分别寫在背骨的上方和下方(對立型)
例如優點和缺點,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和做不到的事情、個人與集體、外部環境與内部環境等,将對立的項目以背骨為中心,分别寫在背骨的兩側。
④魚的中刺
在各個副主題引申出的大刺周圍進行更詳細的内容補充,然後向着大刺的方向畫出帶有箭頭的線。這是魚的中刺。
⑤魚的小刺
在中刺的周圍進行更加詳細的内容補充,向着中刺的方向畫出帶有箭頭的線。這是魚的小刺。
⑥魚的毛刺
如果需要進一步書寫詳細内容,可以繼續在魚骨周圍進行補充,然後用帶有箭頭的線将其與上一級魚骨進行連接。這就是魚的毛刺。如果依然有需要,還可以繼續寫出毛毛刺、毛毛毛刺等等進行細化。
以上就是魚骨圖畫法的6個步驟。
前段時間,我的一個朋友找我一塊加盟葡萄酒專賣,我就畫出了“葡萄酒的基礎知識”魚骨圖,一步一步向大家講解6個步驟。
葡萄酒的基礎知識
①魚頭
首先,畫出魚頭。将一張A4大小的紙橫過來放,在紙的中間最左端寫下題目“葡萄酒的基礎知識”,然後用方框或者圓圈框起來。
②魚的背骨
然後,畫出魚的背骨。從右側向着魚頭(主題)的方向畫一條有箭頭的粗線。在這之後,想象着以這根背骨為軸,将搜集到的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寫在周圍。
③魚的大刺
為了畫出魚的大刺,可以先看着魚頭和背骨,将3~8個想知道的關于“葡萄酒的基礎知識”(副主題)或能想到的内容寫在背骨的周圍,用方框或圓圈框起來。
例如,寫下“什麼是葡萄酒?”“葡萄酒的産地”“葡萄酒的制作方法”“關于葡萄酒的故事”等5個副主題,然後向着背骨的方向斜着畫出帶有箭頭的線。
④魚的中刺
将目光轉移到各個副主題,添加更詳細的信息。例如在“什麼是葡萄酒”的大刺周圍追加“定義”、“種類”和“成分”做中刺。
同樣,在“産地”的大刺周圍添加“歐洲”“新世界”“日本”“其他”等關鍵詞做中刺。
到這一層級時,對于是否要将關鍵詞圈起來,沒有特殊的要求。如果紙面的空間夠用,用圓角的長方形将内容框起來,會更方便閱讀。
⑤魚的小刺
從大刺“什麼是葡萄酒?”開始,到中刺“種類”等展開,然後再用小刺進一步詳細化。
從中刺的“種類”開始,包括“紅葡萄酒”“白葡萄酒”“無醇葡萄酒”“起泡酒”等等。
同樣,在大刺“産地”周圍的中刺“歐洲”,可以添加“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其他地區”等詳細内容。
在小刺“法國”的周圍還可以添加“波爾多”“羅讷”“盧瓦爾”“香槟”等法國不同的葡萄酒産區。
将每一根小刺都向“法國”方向畫出帶有箭頭的線。
在周圍補充了更為詳細的内容後,朝着中刺的方向畫帶有箭頭的線。
⑥魚的毛刺
還可以将小刺的信息進行進一步補充和豐富。
例如,紅葡萄酒是由黑葡萄或紅葡萄制作的,與肉類搭配更好。
白葡萄酒是由白葡萄制作的,與魚類菜品搭配更好。
在這裡,就可以在小刺“紅葡萄酒”上添加“黑/紅葡萄”“肉GOOD!”做毛刺,在小刺“白葡萄酒”上添加“适合搭配魚類”做毛刺。
如果想要繼續添加詳細信息的話,可以在毛刺的下面繼續追加毛毛刺(更小的刺)。
比如,對于毛刺“黑/紅葡萄”,可以添加“完整果實”做毛毛刺,在毛刺“白葡萄”周圍可以添加“隻用果汁”。
另外,在書寫大刺、中刺、小刺、毛刺、毛毛刺……時,可能會遇到“空間不夠寫不下了”或是“想要就小刺‘法國’的葡萄酒進行更加詳細的調查”等情況。
這時候隻需要再拿出一張紙,将“法國葡萄酒的基礎知識”做成魚頭,開始一個新的魚骨就好。
這樣一來,你是否已經已經發現信息構造化和視覺化的效果呢?魚骨圖也實現了“掌握整體”和“查看局部”的有機結合。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更好的運用魚骨圖提高工作效率呢?
第一:運用魚骨圖讀書,可以迅速了解書的結構,将書中的信息通過再構造變成自己的東西我以最近閱讀的駒井伸俊《解決問題的實踐與構造書》為例進行講解。
①明确目的
首先明确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或者說想要通過閱讀這本書得到什麼?比如,我看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如何解決職場上的問題。
②理解書的結構
首先,通過目錄、前言、後記、附錄等對書的内容、面向的讀者群以及書的難易程度進行确認,找出書中的關鍵詞,比如,這本書的關鍵詞是解決問題。
③魚頭和背骨
在魚頭上寫上關鍵詞“解決問題”,然後向着魚頭的方向畫出背骨。
如果實在找不出關鍵詞,也可以把書名寫在魚頭上。
④将目錄做成魚骨
通常書的内容會分為幾章,每章又會分成幾節,将目錄中的章作為魚骨圖的大刺,節作為魚骨圖的中刺。
《解決問題的實踐與構造書》這本書由7章組成,朝着背骨的方向畫出7根大刺,然後将各章的标題寫在大刺頂端。至此,這本書的構造已經躍然紙上了。
⑤追加小刺
将目錄做成大刺和中刺後,對書的構造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如果是關于商務的書籍,通常都會有較強的邏輯性,構造也比較科學,畫出來的魚骨圖的平衡感也會一目了然。
随着書籍的閱讀,将通過書籍内容獲取的關鍵詞或關鍵内容作為小刺追加到魚骨圖裡即可。
比如,第六章,我寫上了“戰略圖、7S、4P、AIDMA、SWOT”框架分析模型。
⑥完成
随着一點一點追加的小刺、毛刺,我們可能會發現一些新的魚骨與魚骨之間的關聯。
對于這些部分,我們可以通過箭頭、顔色或是特别标注等來進行表示。
在魚骨圖的左上角寫上作者、書名等書的基本信息,魚骨圖就完成了。看着完成的魚骨圖,就可以俯瞰整本書的内容了。
魚骨讀書筆記并不是僅僅為了進行信息整理而存在的,可以将書中的章寫成大刺,然後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内容或是自己的理解加入新的中刺、小刺,用自己的見解重新構造這本書。
第二:運用魚骨圖參加講座、培訓、談判,能夠有效理清内容體系,快速獲取重要信息
下面,我以聽的“職場人士高效能工作的方法”講座為例進行講解。
①明确目的
為什麼來參加這個講座。我的目的就是提高職場工作效率。
②魚頭和背骨
根據講座的題目、小冊子、會場的氛圍給你的印象寫出魚頭。由于我聽課前沒有多少印象,所以就将講座題目寫在了背骨上。
給大家推薦一個有趣的方法,可以将授課人的樣子畫在魚頭旁邊,像漫畫人物說話一樣,讓關鍵詞從演講者的嘴裡說出來。
這樣在之後複習時,能夠回想起授課人的樣子,而且更容易想起參加講座時現場的情景。
③魚骨
如果講座資料中對講座内容進行了分類,那麼可以直接拿過來當作大刺。如果沒有資料或是資料并沒有對講座内容進行分類,可以根據講座結構選取關鍵詞當作大刺,或者假定講座會按照背景、論點1、論點2、論點3……結論的進程,根據講座的進展情況調整大刺。
④追加小刺
将授課人的主要想法和自己關心的内容作為中刺、小刺添加到魚骨圖當中。
⑤完成
畫好箭頭和标示,将刺與刺之間新發現的關聯或需要強調的部分作出明顯的标記。如果可能的話,在背骨和大刺之間,或刺與刺之間增加一些關鍵的詞句。
通過觀察魚頭和背骨、大刺的刺與刺之間的内容,授課人的内容便可一目了然。
聽講座的時候,可以留意着記下刺與刺之間的關鍵詞句和講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語。
采取類比的方法,參加培訓和談判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技巧。
第三:運用魚骨圖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能夠更好地分析真正原因,制定有效對策
①“為什麼?為什麼?”魚骨圖,找到引起問題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為什麼?”魚骨圖
在“為什麼?為什麼?”魚骨圖中,将問題作為魚頭,将推測引起問題的原因當作大刺。
通過反複探究“為什麼?為什麼?”來落實小刺。如果能夠完成“為什麼為什麼?”魚骨圖,就能找到引起問題的真正原因。
比如,我們單位圍繞提高工作效率,雖然給員工布置了任務讓大家提交一些改善工作的方案,但方案卻遲遲提交不上來。
讓我們就用“為什麼?為什麼?”魚骨圖探究一下為什麼方案總是提交不上來吧!
在魚頭處寫上“沒人提交改善工作的方案”,然後思考一下導緻問題的要因可能是什麼,将它們作為大刺。
這裡我們先暫定有如下4個分類:“每個人”、“上級”、“職場”和“活動方案”,如下圖所示。
然後,探究什麼是導緻大刺的要因,将其原因作為中刺,再去探究什麼是導緻中刺的原因,将其作為小刺,通過反複的“為什麼?為什麼?”來找出真正的原因。
再次确認已經完成的魚骨圖,看看有沒有遺漏的原因,或是因果關系不明确的地方。
在寫出來的衆多原因當中,找到對魚頭影響最大的3~5個原因。
②“怎麼辦?怎麼辦?”魚骨圖,制定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怎麼辦?怎麼辦?”魚骨圖能夠表現問題與對策之間的關系。
“怎麼辦怎麼辦?”魚骨圖與“為什麼為什麼?”魚骨圖的構造是相同的。
将希望解決的問題作為魚頭,将可能實現問題的解決方案作為大刺。
然後通過反複探究“怎麼辦?怎麼辦?”來落實小刺。完成了“怎麼辦怎麼辦?”魚骨圖後,選擇實現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案,然後付諸行動。
下面,讓我們以“如何提高營業額?”來探讨具體解決方案吧。
将“如何提高營業額”作為魚頭,然後思考能夠成為要因的大項目,将其作為幾根大刺,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将大刺的各個要因要“怎麼辦?”具體化,将對策作為中刺,然後将中刺的對策要“怎麼辦?”具體化。
這樣反複探究“怎麼辦?怎麼辦?”,繼續深挖對策。
再次确認畫好的魚骨圖,檢查是否有遺漏的對策,或是魚頭與中刺間的關系是否有尚不明确的地方。
在衆多的解決方案中,選擇3~5個對魚頭影響力最大的要因。
今天,我們主要圍繞“魚骨筆記術”進行了闡述,講解了6個基本步驟,并以“葡萄酒的基礎知識”為例進行了演示,提出了日常工作生活中應用的三個方法:
第一:運用魚骨圖讀書,可以迅速了解書的結構,将書中的信息通過再構造變成自己的東西;
第二:運用魚骨圖參加講座、培訓、談判,能夠有效理清内容體系,快速獲取重要信息;
第三:運用魚骨圖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能夠更好地分析真正原因,制定有效對策。
希望大家看了後有所啟發和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