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江門是廣東農業大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廣東省首個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就設在江門新會。
2016年7月7日,袁隆平首次率科研團隊到江門市新會區三江鎮的廣東天之源種業示範種植基地,現場考察了“超優1000”試驗示範田的種植情況,盛贊江門農業生産條件。在考察現場,袁隆平表示:“接下來,我們将把江門作為重點示範基地,擴大新品種試種、推廣,還要搞院士工作站,加強合作。”
當年8月29日,袁隆平及科研團隊與江門本土農企廣東天之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簽約,攜手共建院士工作站。該工作站系我省首個“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廣東省天之源良種繁育院士工作站),專注于種出畝産1500公斤(兩造)的世界最高産“超級水稻”。
2020年7月末,新會區雙水鎮木江村文發農場30畝示範田完成收割,其種植品種系由袁隆平科研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水稻“Y兩優90”。經專家測産,該片示範田早造畝産612.6公斤。假設當年晚造畝産能達到前一年的791.4公斤,那麼該示範田早晚兩造年畝産量将達到1404公斤。
根據新會區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在雙水文發種植場内,袁隆平院士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2020年早造收割7.26畝,平均畝産706.4公斤;晚造實割4.52畝,平均畝産796.1公斤,早晚兩造畝産合計達到1502.5公斤。
“超級稻畝産高,對确保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江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工作站會繼續以超級稻作為父本、以本地優質的絲苗米作為母本,研發更适合當地人口味及市場需求的雜交水稻,通過兩到三年的研究,本地絲苗米畝産有望增加約200公斤。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設成果一覽
2017年:經聯合育種,成功選育了兩系雜交稻新品種,并于4月、10月參加了廣東省水稻新品種審定區域試驗;引進示範了院士創新團隊成員高産優質水稻品種“明兩優143”,于年底完成該品種在廣東省的引種備案;早造引進11個雜交稻品種進行區域試驗,引進超高産品種“超優1000”雜交稻進行大田生産表征示範,目标産量3000斤/畝·年;晚造引進9個雜交稻優質高産品種進行大田生産性試驗。
2018年:繼續開展新品種選育與新品種試驗示範工作,研究開發與引進的水稻新品種合計34個。
2019年:聯合選育的“Y兩優098”水稻新品種正式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号“粵審稻20190061”。該品種株型好,群體平衡,穗多且均勻,熟色好,結實率高,米質鑒定為部标優質2級,抗稻瘟病屬于感溫型高産、優質抗病品種。
2020年:水稻新組合“裕優油占”于11月17日正式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号“粵審稻20200027”。該品種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組合,适宜我省粵北以外稻作區早、晚造種植。
【整理】南方日報記者 黃烨倩 李霭瑩
【作者】 黃烨倩;李霭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