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映客主播是幹嘛的

映客主播是幹嘛的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7-01 07:33:54

直播行業一向競争激烈,在經曆了“千播大戰”後生存下來的映客,最近卻不斷被爆出頭部主播跳槽,那麼映客是否真的走下坡路了呢?一起來看看。

映客主播是幹嘛的(折射映客走下坡路了嗎)1

作為移動直播風口上的明星公司,映客看到了其他創業公司沒有看到的風景,率先主打“全民直播”概念,讓其一躍成為用戶量過億的“獨角獸公司”,在映客最為風光的時候,其品牌頻現于影院、地鐵,朋友圈不發條“你醜你先睡,我美我直播”都感覺不夠自信……

然而,TMT賽道上的資本對于“後宮”是如此喜新厭舊、始亂終棄,以緻于風口上的豬紛紛從天上掉下來,有的已經打磨出盈利模式長出翅膀,還沒有獲得業務模式突破則處境比較難堪。

以往刷屏的映客很少搞大動作了,此前傳出“球球”、“我愛大蘋果”映客主播出走YY、花椒的傳聞。最近映客一哥“大大大黑牛”跳槽YY,根據微博自媒體爆料:跟大大大黑牛一起出走的,還有王小浪、小峥、大久戈、U1等五位映客top10主播。

映客主播是幹嘛的(折射映客走下坡路了嗎)2

(YY一姐崔阿紮與大大大黑牛連麥,相談甚歡滿滿的CP感)

一、頭部主播換場子的背後,是否反映出映客沒那麼強了?

在UGC泛娛樂平台,人氣網紅的轉會、跳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說明主播“吃香”,出于個人影響,“和平分手”給對方個台階下,說不定以後混的不好還可以再回來。據說映客把跳槽的一哥号給封了,看來平台與頭部主播是徹底鬧掰了。

其實站在主打“素人直播”模式的映客角度可以理解,孵化一個百萬級粉絲的流量主播有多不容易,再加上主播是直播平台打賞分成的根基,頭牌去留直接牽連很多主播的“軍心”。任何一個行業能做到頂尖的,其實圈子都很小。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直播平台主播集體出走最重要原因是打賞收入少了,粉絲在漲,收入減少,說明流量整體在下降,主播對平台信心不足,就像這幾天科技圈某位大佬被架空出走那樣,映客COO被傳辭職,對高度依賴流量變現的直播平台來說,這些表象背後與風口停了、管理模式等深層次問題息息相關。

首先,映客本身流量壁壘比較低,在各類移動互聯網應用直播已是内嵌标配,再加上在其他巨頭湧入比如花椒、一直播等湧入做秀場直播場景時,這兩家的流量閉環、用戶存量無疑比創業公司更深。

其次,在直播用戶增量達到天花闆時,其存量用戶在碎片化場景的時間被快手、抖音等UGC平台快速吸附。2017年短視頻行業以超50%的增率快速擴張,筆者在映客上發現連主播上傳的小視頻很多是抖音的,連水印都沒有去掉,錄制小視頻好多都是按抖音的模闆,主播尚其沉迷于抖音,何況用戶呢?

盡管流量被剝奪,據說平台還是會把在線用戶量刷的好看,但是真正刷禮物的用戶就這麼多,收入減少才是映客主播跳槽的根源,而主播流失将帶動大量粉絲遷移,進而讓平台陷入惡性循環,這會讓平台變得更加焦慮。

二、映客的産品突圍,發力學YY導緻定位混亂

在經曆“千播大戰”後,随着監管趨嚴,直播行業野蠻生長窗口期關閉,數百家直播平台被淘汰,映客直播頭部效應還是比較明顯的。今年年初,映客獨立做“芝士超人”與沖頂大會争鋒,但是“撒币大戰”很快因全網巨頭均做直播答題而失去導流效果。

映客除了鼓勵UGC秀場内容外,還增加了電台、小視頻、遊戲直播等内容形态。映客做電台是與喜馬拉雅搶市場;做小視頻是防禦快手、火山小視頻;做遊戲直播則是與虎牙、鬥魚等電競搶流量,等于同時切入了三個其他行業。

但在移動文娛内容的多領域布局,并未使其用戶屬性發生實質改變,反而因多方内容引入失去了專長。反觀喜馬拉雅主打知識付費以及廣告插播制,火山小視頻則是人工智能算法引擎做推薦,快手切入直播業務之後,占據其收入的80%;而遊戲内容雖然有商業想象空間,但虎牙直播與鬥魚均獲得騰訊融資,最終虎牙搶得電競第一股,真正願意為電競付費的用戶傾向于更專業的平台而不會選擇映客。

映客主播是幹嘛的(折射映客走下坡路了嗎)3

(“映客”同時做直播、電台、電競、短視頻等多塊文娛業務)

直播依然是映客主營業務,早期映客借助全民直播的風口,素人主播模式一度用戶量迅速上漲,融資也十分順利;但素人直播的頻次低、出鏡沒有規律,難以克服尬聊,如今映客主動弱化全民直播概念,向YY學習吸引職業主播,比如主播之間的連麥、PK賽、舉辦“女神”、“先生”等挑戰賽都帶有YY模式烙印。

但由于映客本身沒有公會,與主播之間關系依然相對松散,使得主播沒有建立起上升和培養通道,嚴格來講,這回跳槽的主播并沒有把映客視為“老東家”,而隻是流量平台,映客始終沒有像YY那樣形成集主播、公會、粉絲、平台于一體的生态體系。映客在引入秀場職業網紅主播後,早先活躍的素人主播因調性不符、粉絲稀少而離場,比如筆者此前關注的一些素人就有一年多沒有更新了,有的把此前信息删的一幹二淨。

映客在定位及運營上的邯鄲學步,也給其他在風口上的項目帶來很多教訓。有些産品在風口中迷失方向,改來改去反而越來越沒有特色;産品疊代應該是保護種子粉絲、積聚勢能為前提的,而非是盲目以競争和流量防禦為導向的擴張。

三、當務之急,映客赴港IPO的前途如何?

曾經移動直播風口上的明星,從一開始就是奔着IPO去的。映客計劃赴港交所上市,的确能為投資人尋求退出通道,“獨角獸捕手”朱嘯虎是典型的财務投資人,他投出的拉手、餓了麼、ofo、映客等明星公司至今還沒有順利IPO。

此前傳聞宣亞國際入主映客,映客A輪投資人鄭剛曾表示“股權轉讓裡面沒有一家投資機構,說明大家都是一緻看好映客未來。”

據今年映客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1月嘉興光聯将其持有的部分股權轉給馳譽投資;2月底,芒果文創将其持有的所有映客股權轉給新投資者長興盛钜。但宣亞後來放棄交易,可能是與映客出價太高,或者二者商業模式其實匹配度并不高(宣亞主營公關傳播,選擇投放秀場網紅的甲方畢竟是少數),這種試圖曲線上市的左右手資本遊戲卻沒有玩轉,現在映客IPO明顯低調了許多。

筆者認為:由于直播營收主要依靠的是用戶打賞,用戶量大但市場盤子并沒有那麼大,2017年市場規模突破百億,2018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18億元,而在直播賽道,還有個悶聲發财上市公司歡聚時代(YY)去年營收為115.9億元,如此狹窄的賽道,真的需要這麼多上市公司嗎?

市面上其他頭部直播平台,一直播背後是微博,花椒背靠是360,Now有騰訊撐腰,這幾家都不需要上市了,而映客上市則是希望能夠在營收之後得到資本補給,畢竟直播平台每天開支都是百萬流水級别的。據财報顯示:

2016年映客宣傳和廣告支出達7.05億人民币,大部分都花在了邀請明星代言和直播上,而在2017廣告支出銳減3.32億,可能與平台融資困難以及用戶打賞意願下降有關。

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出:從2015至2017年,映客絕大多數收益均來自直播業務,直播收益分别高達94.6%、99.8%及99.4%,本應占據一定營收份額的網絡廣告業務占比連1%都不到了;三年來直播業務最大客戶收益分别占總收益的2.1%、0.4%、1%,所以本次頭部主播流動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映客的營收數據。

除營收過分依賴單一模式有經營風險以外,映客整體月活用戶頂峰是在2016年四季度,此後似乎有走下坡路之象。

映客主播是幹嘛的(折射映客走下坡路了嗎)4

即使映客IPO成功,其内在經營及模式問題亦需盡快提升。在直播用戶流量紅利争奪日益激烈情況下,誰能持續造血,誰就擁有更多勝算。筆者認為映客要想真正重回賽道頭陣,須着力解決以下三大難題:

  1. 如何提升主播與平台粘合度,制定主播孵化機制,對于有潛質的人氣主播給予流量資源投入,并與主播簽約有薪資 打賞收入分成的員工制,提升頭部主播的忠誠度。
  2. 如何鼓勵主播内容創新,比如引入街舞、音樂等才藝表演以避免審美疲勞,做秀場直播的最高境界是維密秀模式,其專業素質和職業榮譽感才是看點。隻有差異化内容才能讓直播用戶返流,此前直播狼人殺、直播抓娃娃、直播答題等強力引流型小産品,鑒于此前直播答題獨立為App導流效果有限,可能接下來的産品創新依然會在主産品之中。
  3. 如何讓盈利模式多元化,擺脫對to C用戶打賞的過渡依賴,積極向to B廣告模式、贊助模式等做積極探索,比如網紅到合作商線下導購、線下旅遊、美食以及文藝彙演等就須積極嘗試,畢竟平台還掌握流量分配的廣告權限。

結語

當前直播行業跑通商業模式主要是秀場和電競兩塊,這兩塊的馬太效應日益明顯,已證明“全民直播”是僞命題,這是直播平台融資及上市艱難在資本層面回應。

不管是哪個直播平台,依托其自身什麼樣資源優勢,說到底是娛樂平台和内容平台,最重要是主播和粉絲一起愉快的玩耍,主播本身幸福感直接決定了直播情緒和頻次。

如何梳理清楚主播與平台之間相對穩定、正向反饋的合作關系,是構建起一個成熟線上娛樂互動生态的關鍵,顯然這是比上市更重要的事。

#專欄作家#

李星,公衆号:靠譜的阿星,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靠譜彙創始人。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