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說,G時代的寶馬把産品線的劃分更清晰。
3系開始偏向舒适化去迎合大衆市場,而寶馬一貫的操控則延續到4系身上。很多人試過G時代的3系後,會說寶馬弄丢了原有“駕駛者之車”的名号。我覺得這樣說并不準确,事實是,寶馬更清晰了旗下産品線的不同定位,更運動的定位留給了更純粹的4系。
這就是寶馬一直都有的“味道”
初上手這台4系,這比印象裡的寶馬更寶馬。
極具韌性且支撐性到位的底盤質感,機敏的轉向,還有順暢澎湃的動力輸出一切的一切都是熟悉的寶馬,很容易就能收獲12分 罰款的寶馬。
2.0T發動機,258馬力、400N·m的動力儲備,在與8AT變速箱的搭配下不敢說天衣無縫,但也很難讓人挑出毛病。甚至不用将駕駛模式切換到Sport,隻是标準模式 S擋,就可以極為順滑的在城市的車流中穿行。
整個車身沒有任何拖沓的感覺,前輪就好像直接連接了你握着方向盤的手,連接了你的腦海中的思維,每一個并線超車的想法都能在第一時間響應到車身。用“人車如一”來形容可能有些誇張,但是你能很清楚的知道,為什麼寶馬的駕駛質感會讓那麼多人喜歡。
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聽話”。這種“聽話”會給人一種盲目的自信,對自己駕駛水平的自信。進而達成一種滿足感:原來我也能做一個車手!
所以,很容易越開越快,我便是如此。所以,每次在試駕寶馬車的時候,我都會時常告訴自己,别得瑟!要認清自己。不是我有多謙遜,隻是違法的成本有些過分高了。
4系是一台很純粹的運動車,它的純粹的由内而外的。相較于3系,4系可以說是純粹的方方面面。首先是車身高度降低了57mm,重心降低21mm,後輪距增加了23mm。說句廢話,在操控方面,它比3系升級的不隻是這一點點。還有前輪的負外傾角增大,避振器的行程縮短。這台試駕車還選裝了M運動型懸架、可變轉向比、前四活塞刹車卡鉗以及後橋限滑差速器。
可以說,這台4系在操控方面已經武裝到方方面面。
當然,我一直所謂的“純粹”也是相對而言。畢竟,4系本質上依舊是一台在城市道路暢行的量産小跑車。在考慮到這個維度的前提下,我覺得用純粹一詞來形容它并不過分。畢竟它的車主們也隻是偶爾會進到賽道或山路小小的撒個歡,更大數時間還是在上下班的路上。
這就不得不說,4系的駕駛模式裡有一個英文單詞:ECO PRO。
切換到ECO PRO後,儀表盤上沒有了轉速,取而代之是能量表。它會告訴你怎麼踩油門會更節能。還有一個藍色的數字告訴你節省了幾公裡的燃油等等。發動機會變得很慵懶,變速箱把升檔這個工作執行得十分徹底。
我甚至有把這台運動車的油耗跑到8.9L百公裡。
那4系可以長時間作為代步車嘛?我的答案是:可以但沒必要。我承認4系的底盤雖然硬,但硬的很有質感。它會把絕大多數路面信息通過手和屁股傳遞給你,同時你在接受這些信息的時候一定不會覺得是困擾。
可日常通勤的時候,其實并不需要這些路面信息。換句大白話,就是它不夠舒服。相比于3系來說,它真的不夠舒服。但是從功能角度來說,這台4系還搭載了L2級輔助駕駛。所以在日常代步的場景下,它又的确能帶來很多的便捷。
很矛盾對不對?這台車就是這樣,它更傾向于偏運動化的場景,但又并沒有因此完全舍棄日常的場景。思來想去也就隻能用“可以但沒必要”來形容吧。
家族化設計普及者
第一次看到寶馬全新的超大鼻孔設計我是拒絕的,甚至在網上都開始出現了一些恢複老款設計的改裝方案。我會想,如果我買這車我一定要改回去。
可随着時間的延長,尤其這台車停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的想法變了。全新的家族化設計的确在第一時間讓人不太好接受,可是你會發現它越看越順眼越看越喜歡。可以說這是一種審美的改變,更可以說這是寶馬設計師功底的體現。
4系的側面很修長,就好像是一位穿着瑜伽褲的女生,肆無忌憚地展現着自己絕美的身材。每一處線條都恰到好處的美豔,沒有一點多餘的贅肉。
尤其是車尾的設計,内斂但透着股魅惑。銳角造型的尾燈、上翹的鴨尾、還有微微外擴的輪拱。隻恨自己沒文化,隻能用一句“好看”來形容。
坐進車内就沒什麼需要多說的了,就是标準的寶馬設計。的确很難發現什麼驚豔的亮點,一切的豪華和精緻都是一如既往。如果你是寶馬車主,那這車内的一切都很容易上手。
最後
回歸文章最開頭,如今寶馬旗下的産品線劃分十分清晰。不要再去苛求3系不夠運動了,如今的3系已經是很清晰的舒适化定位,它的作用就是去滿足更大衆化的市場需求。而且實際的銷量數據也已經佐證了這件事。
想要操控、想要寶馬純粹的運動就不要再多廢話,去試試4系,你心裡就會有答案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