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徐晉等待千年的代價是什麼

徐晉等待千年的代價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16 03:12:31

徐晉等待千年的代價是什麼?我每年講《唐宋詞之美》這門課時,都會問學生一個問題,李後主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到底好在哪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徐晉等待千年的代價是什麼?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徐晉等待千年的代價是什麼(徐晉如流水落花春去也)1

徐晉等待千年的代價是什麼

我每年講《唐宋詞之美》這門課時,都會問學生一個問題,李後主的《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到底好在哪裡?

這個問題對于未經受哲學訓練的大學本科生來說,的确很難。答案是:“流水落花春去也”隐喻時間的無窮,“天上人間”指的是空間的無垠,從過去到現在直到永遠,他的悲怆都不會消逝,無論在天上還是人間,竟然都沒處安放李後主一顆痛苦絕望的内心。他用有涯之生,與無涯之時空作了驚心動魄的對比,故能成千古絕唱。

詩詞是時空的藝術,如果能做到時空搭配得宜,比照強烈,一般來說,寫出來的詩詞就比較有味道了。但要像李後主這首《浪淘沙》那樣時空交織,渾灏一片,對初學者來說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初學者可以分别從時間、空間兩方面入手,去訓練自己的詩性的思維。

詩中的時間,不能孤立地存在。當你在詩中舉出一個時間時,一定要想着另外還得安排一個時間與它相對比。在學習創作時,要善于運用時間的對比,以增進詩的韻味。

一種常用的對比是今昔對比。

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庾信,他的《枯樹賦》以這樣幾句話結束:

桓大司馬聞而歎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怆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作者用了東晉桓溫的典故:“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世說新語·言語》)

原典通過今昔對比,感慨時光的易逝,原典中的“今”,是公元356年桓溫第二次北伐時,原典中的“昔”,是公元335年桓溫在琅琊内史任上。

桓溫所說的“木猶如此”,隻是說樹木不知不覺中已長得非常粗大,沒有更深的含義,他的“人何以堪”,是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後的感慨。但在庾信那裡,昔年的依依與今時的搖落相對比,就有了更深的意蘊。無情的樹木尚且有搖落枯萎之日,更何況有情之人呢?庾信的賦寫出了對脆弱的生命的深沉喟歎,因此更加動人。

但我們看原典隻因用了今昔對比的手法,雖然是散文,卻不乏動人的詩味,可見這一手法是非常利于産生詩味的。

在很多名作中,都有今昔對比的技巧。比如杜甫的《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鬓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這是一首古體詩,詩中的平仄不能按近體詩的平仄來衡量。

全詩先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總括過去,說在往昔的漫長歲月裡,你我難得會面,再寫“今夕”重逢。參、商是天上的兩個星宿,商又名辰,從我們人眼中看去,它們不會同時出現在天上,故以其比喻親友隔絕不能相見。

詩人感慨過去的“少壯”,今時的“鬓蒼”。過去的老朋友們“半為鬼”,今夕與衛八相逢,各驚尚在,故而“驚呼熱中腸”。

“昔别”時衛八尚未成婚,現如今已是兒女成行了。多年好友難得相見,一旦會面,哀樂并來,這樣的複雜情緒,就刻畫得十分到位了。

詩的最後,更以“明日隔山嶽”與今夕“一舉累十觞”的快樂相比照,寫出了一位飽經世事的中年人對不測的未來的憂懼感。

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寫琵琶女自述身世,也是用的今昔對比之法: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纏頭,一曲紅绡不知數。

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顔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别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詩人借琵琶女之口,說出少女之時五陵年少争奉纏頭之資,如今則“老大嫁作商人婦”,常常“夜深忽夢少年事”,在今昔對比的中間,還有“今年歡笑複明年”四句,來作時間上的過渡。

[明]仇英《浔陽送别圖》(局部),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詩人有感于“同是天涯淪落人”,寄托其遷谪之悲,也是用的今昔對比之法:

我從去年辭帝京。谪居卧病浔陽城。

浔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今昔對比往往是七言絕句和小令詞的主體結構。如: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家在荒陂長似秋。蓼花芹葉水蟲幽。

去年相伴尋山客,明月今宵何處遊。

——于鹄《寄周恽》

惆怅沙河十裡春。一番花老一番新。

小樓依舊斜陽裡,不見樓中垂手人。

——蘇轼《戲贈》

少年哀樂過于人。歌泣無端字字真。

既壯周旋雜癡黠,童心來複夢中身。

——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七〇

宿莺啼,鄉夢斷,春樹曉朦胧。殘燈和燼閉朱栊。人語隔屏風。 香已寒,燈已絕。忽憶去年離别。石城花雨倚江樓。波上木蘭舟。

——馮延巳《喜遷莺》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臨江仙》

人生是一段悲欣交集的過程,今昔之比,蘊藏着人生的苦難與成長的記憶,故而易生發出詩性,感染讀者。

詩詞(以及賦、骈文等美文)中還往往依靠恒久的時間與短暫的時間的對比,來呈現詩性。

屈原《離騷》雲:“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日月每天照常升沉,不會有哪怕一刹那的停留,春秋節序萬古不易,這是在叙寫恒久的宇宙時間;而草木零落,美人遲暮,則是短暫的人類時間,以人類生命的短促與宇宙的永恒作比,自然能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

李白《将進酒》劈頭即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黃河之水不息奔流,是亘古不變的時間的體現,而“朝如青絲暮成雪”,則是人類生命脆弱短暫的象征。以是之故,才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生命意識的覺醒。

杜甫在《兵車行》裡寫道:“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裡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在十五到四十歲的漫長歲月中,戰士由還需要裡正給裹頭的“娃娃兵”,變成白頭的老卒,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戰士經曆了太多生死一發的場面,而武皇開疆拓土的心意,卻像永恒的時間一樣,沒有任何變化。這樣對比之下,詩的批判力量也就無與倫比了。

詩詞中時間的修短,一般都是通過形象的語言來表達。像韋莊的《楚行吟》:

章華台下草如煙。故郢城頭月似弦。

惆怅楚宮雲雨後,露啼花笑一年年。

草、月、露、花的恒久,與楚國的短暫兩相對照,就寫出了詩人對曆史的深沉感喟。

李商隐的《詠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盤。

“三百年”指東吳孫皓降晉後,先後定都于建康城的東晉、宋、齊、梁、陳,詩人用“同曉夢”三字,寫出了曆史的恒久與無情,而朝代已數番變更,哪裡有什麼龍盤虎踞的形勝可恃呢?

清初詞人朱彜尊的《賣花聲·雨花台》:

衰柳白門灣。潮打城還。小長幹接大長幹。歌闆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更無人處一憑欄。燕子斜陽來又去,如此江山。

下片的“秋草六朝寒”,意思是這秋草從六朝到清初以來一直生長不息,它像曆史一樣,給人心添上了寒意。末句以年年不變的燕子,每日如是的斜陽為烘托,感慨南明朝廷隻堅持了半年多,就因内部的傾軋消耗,不敵清人的鐵蹄,而慘遭覆滅。人事的短暫與時間的恒久一旦放在一起對比,就帶來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程千帆先生在他的名文《古典詩歌描寫與結構中的一與多》中,把恒久的與短暫的時間對立,比拟為哲學中的“一”與“多”的對立統一。他舉了初唐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來說明問題: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程千帆先生說:“詩人之所以能夠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現得如此的完美,正因為他以似乎是凝固的、永恒的、超時間的月和不斷在時間中變化的自然界的新陳代謝、人事上的離合悲歡進行了對比;用聞先生的話來說,就是月的無限、無情、永恒與其他種種的有限、有情、短暫對比,月代表永恒,是一,其他均屬短暫,是多。一始終是控制着、籠罩着多,這就使詩人不能不産生所謂無可奈何之感了。”

恒久不變的時間,象征着無以測度的命運,而短暫的時間所承載的,則是人類的生命活動。人類對時間的思考與感喟,就是生命對命運的回應,也正因此,便有了沁人心脾的詩。

(本文摘自《詩詞入門》,原題為《詩詞中的時間》)

《詩詞入門》

徐晉如 著

簡體橫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5109-1

30.00元

内容簡介

這是一本講解傳統詩詞寫作的大衆普及讀物。作者久負詩名,深明詩詞創作的甘苦,故能将什麼是好詩好詞,怎樣才能寫出好詩好詞,講得簡明著切,啟人至深。書中既有詩詞欣賞、詩詞寫作的基礎知識,也有進階的寫作技巧。寫法上深入透徹,而又淺近明白,适合一切對詩詞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本書作者繼《大學詩詞寫作教程》之後,特針對零基礎的詩詞愛好者,撰寫此書。從詩詞的格律、押韻、平仄、屬對、粘對、煉句、排布意象、虛實相生、借題發揮等方面,翔實切當地講解了學寫詩詞的諸要領。本書還解答了為什麼要學寫詩詞、好詩都被唐人做完了嗎、為什麼總也寫不好詩詞等詩詞愛好者常有的疑惑。既有詩詞理論上的講解,也有實際的詩詞寫作指導,堪為初學詩詞者指示門徑。

本書語言通俗,富含知識性,同時兼顧了創作和欣賞兩方面,對詩詞愛好者提升詩詞鑒賞水平也頗多助益。

作者簡介

徐晉如,1976年生于江蘇鹽城,當代著名詩人、學者。2016年《南方人物周刊》“青年領袖”得主之一。1994年由理工醫農科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為複系以來第一屆本科生,1996年轉學至北京大學中文系,1999年畢業。2005年,以同等學曆考取中山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博士生,師從嶺南大儒陳永正先生。并先後受業于周笃文、張衛東、龔鵬程諸名宿。有《大學詩詞寫作教程》等著作行世。現為深圳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國學院教務長、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會會長、香港孔教學院永遠名譽院長。

名家推薦

晉如此著,意在重續中國文學風雅的傳統,意在呼喚詩意、情趣和韻律的回歸,當代新詩的創作者,也可藉以收他山之助。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謝冕

本書繼承了中華詩教重視創作的優良傳統,從詩詞寫作的基礎知識而及于進階的寫作技巧,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不止是欣賞、創作詩詞的必讀之書,也是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的必讀之書。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部編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 溫儒敏

鋪設著實的初階,引向神聖的堂奧。

——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汪湧豪

徐先生根據從古到今的數量龐大的詩詞作品,明确而生動地解釋了詩詞的結構和作法規則,增強了我們對作品的欣賞能力,同時也激發了我們對作品藝術再發現的情懷。我也希望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詩詞的友人們都能喜歡上這本書。

——大阪市立大學準教授 高橋未來

目 錄

序/紅娟

為什麼要學寫詩詞

好詩都被唐人做完了嗎

寫出好詩詞并不需要特别的天賦

什麼是詩詞的格律

詩詞怎樣才能押上韻

《聲律啟蒙》與聲律啟蒙

從讀寫中學平仄

從近體開始學寫詩

學詩先學屬對

工對的技巧訓練

屬對的三個要訣

近體詩的粘對

從五律開始,從摹寫開始

因聯而成詩

煉句與詩的語言

從五律到七律

如何妥帖地排布意象

詩的篇法基礎:虛實相生

詩詞中的時間

詩詞中的空間

七絕的章法

詩意的升華:借題發揮

古體詩的聲律

五言古詩的仿作

七言古詩的筆法

詞别是一家

奉譜填詞

詞的分片

詞的分句

學詞步驟

詞的用筆

後記

掃碼進入中華書局官方旗艦店購買本書

(統籌:陸藜;編輯:思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