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經腸鏡吸引套紮法治療内痔的臨床應用和護理。
[方法]回顧2007年一-2008年在腸鏡負壓吸引下行痔瘡套紮術116例,從術前、術中及術後3個方面探讨套紮術的臨床護理。
[結果]116例病人均順利完成套紮術,病人随訪半年未出現并發症。
[結論]經腸鏡吸引套紮術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并發症少等優點,是治療内痔安全有效的非手術途徑。術前良好的心理護理和充分準備、術中的準确配合、術後創面的精心護理是套紮術成功的重要條件
1.一般資料
116例内痔病人,男81例,女35例;年齡18歲~66歲,平均38歲;一次套紮1個痔核46例,2個痔核54例,3個:痔核11例,4個痔核5例;套紮1次治愈67例,套紮2次治愈38例,套紮4次治愈7例,4例病人套紮後無明顯改善。
2.器械準備及治療方法
OLYMPUS電子腸鏡系統1套、日本秋田套紮器MD- 487091套、中心吸引裝置1個、20 mL。注射器2個。病人取截石位或側卧位,常規給予肛門指檢。經腸鏡套紮法主要是在腸鏡先端部套人套紮器中帶氣囊的透明帽,操作前将特制膠圈套在透明帽的氣囊上方,潤滑帶有透明帽的腸鏡先端部,常規插人至直腸,緩慢退鏡觀察,在肛管齒狀線上方1。5cm~3。0cm适當部位将痔塊上方黏膜與黏膜下層的組織進行套紮,或在痔塊基底部進行套紮。見痔核後将痔核充分吸引人透明帽内,鏡下可見被吸附的痔核黏膜呈紫色,給予氣囊内快速注人4 ml。的空氣,注氣後氣囊膨脹後順勢将膠圈套入痔核基部,通過膠圈的持續收縮,阻斷痔的動靜脈血液,使被套紮的組織缺血,鏡下可見被套過的痔核呈紫色,數天後被套紮痔核缺血壞死白然脫落。一次套紮痔核數月一般不超過3個,對于痔核脫出較重,肛門嚴重松他的病人可套紮至4個痔核,分期套紮間隔時間為3周~4周,套紮後7 d左右痔核自然脫落,3周~4周後創面愈合。
3.結果
116例病人經套紮後,其中有1例于套紮後5 d出現出血,經止血治療後出血停止;3例套紮後自覺症狀未明顯好轉,效果欠俠;8例套紮後4個月複發。其餘病人經原套紮後自覺症狀明顯消失,指檢肛管無緊縮感,排便通暢,複查電子腸鏡,見齒狀線上直腸黏膜平整,無明顯痔核存在,随訪半年以上未發生并發症。
1.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
多數病人對此類治療方法不了解,對治療效果都存在一些懷疑想法,因此在術前應多向病人講解有關内鏡下治療的優點,以及舉例說明。如類似的病人做了同樣的治療,得到的良好效果。有針對性地做好護理工作,幫助病人建立良好穩定的情緒,增加病人的白信心,使其積極配合醫療護理工作,使手術順利進行,消除病人顧慮,最終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使病人心理得到安慰。
1.2術前準備
術前30 min給予磷酸鈉鹽灌腸液133 ml灌腸。排便後徹底清潔肛周皮膚。
2.術中配合
術中要密切觀察病人呼吸血壓變化情況,如果出現異常,及時與術者取得聯系。病人出現疼痛明顯時囑病人做深呼吸運動,應暫停治療,待緩解後繼續套紮。
3.術後護理
3.1術後出血
出血是痔瘡治療方法常常遇到的問題,而痔瘡套紮本身具有即時止血的作用。由于痔核脫落需要1周左右的時間,創面血管米端已栓塞,當痔核脫落後,創面未愈合之前,一般有少量出血,主要以毛細血管滲血為主,大量出血少見,若出現出血,可用馬應龍痔瘡膏納肛或生理鹽水100ml 雲南白藥保留灌腸,一般都能止血。
3.2術後肛門墜脹反應
大多數病人在術中及術後 出現便意,肛門墜脹不适,有少數病人面色蒼白、出汗、惡心、頭暈、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甚至昏厥等反應,出現此種反應的機制月前尚不清楚,可能與剛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有關。出現上述症狀的病人,多在術中有嚴重的肛門墜脹感。在操作時,護士應反複詢問病人有何不适,若出現難以忍受的肛門墜脹,應讓病人休息片刻後再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動作要盡址輕柔,盡量減少對肛門的刺激,對年老體弱,重度貧血及合并有嚴重心血筲疾病的病人尤應注意。有的病人在術後即感到肛門墜脹難忍,急不可待地要解大便,對于這樣的病人,一定要讓其平卧,做深呼吸動作,并檢查脈搏、血壓,待肛門墜脹症狀有所緩解,脈搏、血壓正常,再由他人陪同上廁所,以免發生意外。出現上述反應後,一般平卧休息20 min~30 min,症狀自然緩解,對于症狀嚴重的病人人,立即給予輸液,注射阿托品等治療。
3.3術後肛門疼痛
本治療方法一般不會引起肛門疼痛。若出現疼痛,一般是由于套紮到齒狀線以下的肛管皮膚,造成靜脈回流障礙。因此,手術時辨認齒狀線非常重要,尤其是病史時間較長内痔,直腸黏膜已明顯增厚甚至纖維化,齒狀線已不很明顯。需通過痛覺試驗來區别肛管皮膚和直腸黏膜。有的病人雖未套紮到肛管皮膚。由于有外痔存在,既往反複出現水腫疼痛,手術刺激也可能誘發水腫疼痛。
3.4術後肛管狹窄
由于痔核套紮後,基底黏膜被拉攏,1周左右後痔核脫落,創面收縮,遺留直腸黏膜缺損較小,容易修複,一般不容易出現肛管狄窄。
3.5術後抗感染
術後使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日1次,同時給子潤腸通便的藥物,一般不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藥物。
4.讨論
治療内痔的方法很多,如藥物。注射、膠圈套紮。冷凍、射頻、手術等,但近年來的觀點認為,治療内痔重在減輕或消除其主要症狀而非根治以,這也是評價療效的标準,且安全、快速、有效、痛苦小。在衆多的非手術療法中,膠圈套紮被認為療效最好,僅次于手術[3]。膠圈套紮的傳統經腸鏡負樂吸引套紮術主要是将痔核組織充分吸人套紮器透明帽内,在腸鏡直視下充分吸人組織主要以縱向組織為主,一般不會引起直腸末端狹窄,吸引負壓不低于0.8 kPa,套紮後所形成的痔核球直徑不小于0.5 cm,如果套紮後痔核球直徑太小,可将套紮後的痔核再進行負壓吸引,并再次套紮,膠圈質量對于保證手術的療效也是非常重要的。綜上所述腸鏡下負壓吸引套紮法治療内痔操作方便,快速易行,一般在門診即可進行,不需住院和禁食。凡接受治療的病人,全程操作過程在數分鐘内完成,術後不換藥,活動不受明顯限制,安全且并發症少,治療效果顯著,費用低,值得推廣。
[1] 邱煥标,慶生.自動痔瘡套紮術治療内痔83例[J],廣東醫學雜志,2007 ,28(10):1661.
[2]許瑞雲,淩雲彪,林楠.自動痔瘡套紮術(RPH)治療輕中度痔瘡[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06,6(3);3.
李仙麗、張鳴青
工作單位:363000,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五醫院(廈大學附屬東南醫院)。
本文僅做知識分享用,不用于其他商業用途。對本文有興趣,引用時請列明出處;
本文的著作權屬于原著作者本人。EndoNews内鏡新知作為知識的分享者,隻為了讓更多讀者學習到這些寶貴的知識;如有妨礙作者版權,請及時聯系我們;
EndoNews 内鏡新知
靠譜的内鏡知識傳播者
歡迎提供各類知識線索,專欄約稿,學術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