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内分泌疾病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在很多情況下是比較隐匿、不容易發現的,且病因也複雜,這樣就需要更多基層醫院和綜合醫院提高對内分泌疾病的認知,及時發現内分泌系統的疾病,給患者帶來健康方面及時的保障。”北京朝陽醫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廣教授指出。
3月10日,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趙琨教授、北京兒童醫院内分泌遺傳代謝中心主任鞏純秀教授、北京朝陽醫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廣教授、維昇藥業首席執行官兼董事盧安邦做客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2022“兩會健康策”系列訪談,聚焦“建立内分泌疾病精準防控體系”,實現慢病系統性管理和精準治療。
内分泌疾病患兒的用藥需求仍得不到滿足
北京兒童醫院内分泌遺傳代謝中心主任鞏純秀教授介紹說,兒科的内分泌系統疾病種類很多,其中很多都屬于罕見病,有一部分診斷涉及症狀問題,比如大家關注比較多的矮小。
“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真正的疾病,哪些隻是表象,不要盲目追求長高。一方面不要亂用藥,另一方面,如果确有疾病也不要諱疾忌醫,要及時診斷、及時治療,不要錯過真正的生長期。對于該治的身高相關的疾病一定要早治、長療程,而且是規範治療、安全用藥,這樣才能夠達到降低生長遲緩率的目标。”鞏純秀說。
“目前,一些兒童矮小相關的疾病治療率非常低,主要是因為病人的依從性比較差,對于長時間每一天打一次生長激素,對于孩子和父母而言都是很難堅持的。” 維昇藥業首席執行官兼董事盧安邦說,“在新藥研發方面,我們在内分泌領域可做的事情還非常多,對于生長激素缺乏的矮小症而言,我們要做的就是研發,讓藥物注射的頻次大幅度下降。”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趙琨指出,目前在兒童内分泌疾病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特别是在内分泌系統兒童用藥方面,藥品短缺、缺乏兒童劑型等問題,都導緻内分泌疾病患兒的救治需求得不到滿足。對兒童來說,他們完全是另一個群體,所有生理、生化以及對藥品在體内發生的藥代動力學絕不是縮小的概念,所以我們要為兒童量身定做、為不同生長階段的兒童打造适合他們生理特點的藥物。同時,我們要規範兒童的診治治療,如果有藥,要個據兒童不同生長時期給他們适宜的藥物,而不是讓兒科醫生隻能連猜帶掰地給孩子用藥,這樣既不精準,也不科學。”
“我們鼓勵生産研發單位,特别是自主研發單位的企業可以在國家利好政策扶持下,生産兒童劑型、品規的藥物,讓患兒可以按照身高、體重來用藥。”趙琨說。
此外,“雖然近年來兒科醫生隊伍确實得到了較好的補充,但是當前兒科醫生的缺口仍然較大,培養一名優秀的專科兒科醫生需要很長的時間。”鞏純秀建議,做好兒科醫生的分級培訓,加強基層醫生的兒科專業知識和診療能力,同時要實現基層醫院與高級别醫院上下互動轉診,這樣在兒科醫生短缺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優化資源配置。
漏診、誤診、無藥可醫,内分泌患者需全周期管理
鞏純秀教授表示,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早診早治尤為重要,其中正确地診斷又是重中之重,其次就需要更好的藥品,這需要政府、醫院、企業以及患者要形成良性聯動,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良好的醫療服務。
内分泌治療領域涵蓋170餘種疾病,可發生在全年齡階段,很多情況需終身接受治療。
“現在内分泌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除了糖尿病以外,甲狀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狀激素産生過多、甲狀激素缺乏、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旁腺激素的亢進、以及甲狀旁腺激素缺乏等等。”王廣說。
王廣指出,我們還有很多内分泌系統疾病是不容易被發現的,比如某一種很重要的激素缺乏引起的疾病,其症狀是逐漸顯現的,導緻很多内分泌疾病表現出來的是隐匿、不典型的,但這種情況其實更危險。此外,很多内分泌系統的激素缺乏疾病在很多基層醫生中認知是不足的,加之很多基層醫院,甚至是縣級醫院,都不具備檢測内分泌激素的能力,就導緻很多内分泌疾病被漏診、誤診。
“例如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患者會出現低鈣血症、高磷、高尿鈣等表現,但這種表現一般體檢不一定會及時發現,檢測甲狀旁腺激素也有可能并不是常規的體檢可以看到的,這部分病人就會出現一些漏診的情況,患者會出現注入肌肉抽搐、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狀,經過長時間漏診以後,甚至會表現出來腎髒功能的損傷,如果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出現氣管平滑肌的痙攣收縮,甚至會導緻窒息。”王廣說。
趙琨教授指出,慢性疾病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特别是對内分泌系統疾病,尤其是内分泌系統當中罕見的疾病。首先我們要依托國家搭建的強大的分級診療系統,患者可以先在家附近找到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先進行鑒别診斷,若相關疾病超出它們的診療能力,便通過醫聯體、醫共體等系統,快速精準地轉診至上級醫院,由具備相關資質的醫療機構和醫生進行精确診斷并給出治療方案,之後再回到當地醫院進行維持治療和随訪,病情有需要時再啟動轉診機制。這樣就避免了患者在體系外流轉,甚至被小道消息、民間庸醫耽誤治療時機,進而實現慢病系統性的管理和精确的治療。
在内分泌患者用藥方面,維昇藥業首席執行官兼董事盧安邦表示,目前内分泌患者臨床上的用藥需求尚未得到滿足,尚有半數以上的疾病目前是無藥可醫的。對于一個創新藥公司而言,特别是内分泌領域,我們希望可以精耕細作,因為裡面的疾病很多,需求很大,同時我們在做新藥開發的時候,也想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希望在單病種方面,例如軟骨發育不全和甲旁減,都可以助力相關機構建立起更多的國内基礎流行病學數據。
責編:邱越
主編:張赫
校對:王艾冰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