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國盛證券,張津銘、江悅馨)
1.雙碳背景下,綠色轉型迫在眉睫“雙碳”背景下,能源結構面臨調整。2021 年 3 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 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标綱要》提出,2025 年非石化能源消費占比提高到 20%左右, 單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13.5%。2030 年前煤炭消費量面臨達峰,風&光裝機占比或過 半,2050 年前後新能源将成為我國主體電源,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比或快速下滑, 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是煤企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強化國有資本綠色低碳布局,綠色轉型為多數煤企的政治任務。煤企多為央企、省屬最 大國企,應當在推進國家“碳達峰、碳中和”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服務國家綠色低碳 發展戰略,将碳達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中央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 年 12 月,國務院國資委官網發布了《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 指導意見》,要求到 2025 年,央企萬元産值綜合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5%,萬元産值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比重達到 50%以上,戰略性新興産業營收比重不低于 30%。
政策導向下,新材料、新能源為破局方向。12 月 8 日至 10 日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總結 2021年經濟工作、部署 2022 年經濟工作。會議新增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不納入 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利好現代煤化工和綠電發展。
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原料用能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費,即石油、 煤炭、天然氣等能源産品不作為燃料、動力使用,而作為生産産品的原料、材料使用。能源産品轉化為原料,它并不是 100%的排放二氧化碳到空氣中,一般隻有 20% 排放,80%轉化成原料。長期以來,原料用能都是納入全部能源消費的統計中,沒 有單列出來。究其原因,一是原料用能的占比較低;二是原料用能算法比較複雜。 本次會議明确指出“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落實“精細化”統計以後, 對于使用化石燃料作為原料的企業,其碳排放的壓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與 會議中提到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相呼應,利好現代煤化工發展。
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我國的能耗雙控政策自十一五開始實施 以來,其主要目的是為促進企業節約能源,當時我國可再生能源比例較低,對能源 消費控制不區分所用的能源是否為可再生能源,其影響較小。但随着可再生能源比 例逐步擴大,且在雙碳背景下,上述考核機制稍顯不合理。因此早在 9 月 16 日, 發改委印發的《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方案》中已提出“鼓勵地方增加 可再生能源消費,對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的消納量不納入該地區 年度和五年規劃當期能源消費總量考核”。本次會議明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納 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意味着國家将大力鼓勵、支持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用能企業也可通過購買可再生能源方式提升企業能源消耗總量,緩解能源雙控壓力,利好 綠電發展。
2.新舊動能轉換提速,城市轉型為煤企發展提供契機
2.1. 轉型升級為資源型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
2.1.1.德國魯爾:歐洲最大煤、鋼産區,變身高科技技術中心
昔日德國工業核心地區。魯爾區具備突出的資源優勢,在被大規模開采之前,19 世紀魯 爾區煤炭地質儲量為 2190 億噸,占德國總儲量的 3/4,其中經濟可采儲量約 220 億噸, 占德國儲量的 90%。魯爾區區内四條運河網與公路運輸賦予其便捷的水陸交通,疊加歐 洲十字路口的地理優勢帶來的廣闊市場,貿易、銷售十分便利。19 世紀中期煤炭工業興 起,鋼鐵、煤化工等重化工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1871 年普法戰争後,德國 戰勝法國後占有盛産鐵砂的洛林地區和盛産鉀鹽的阿爾薩斯地區,進一步促進了煤鋼聯 營和重化工業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魯爾區已成為德國工業的核心地區,形成 了以煤為基、鋼鐵為主導、涵蓋化工和機械制造的産業格局。1939 年,魯爾區硬煤産量 達到 1.3 億噸的曆史最高水平,占全國總産量 65.5%,生鐵和鋼産量也分别占全國總産 量的 73.6%和 66.9%。
煤炭危機下,轉型刻不容緩。二戰結束後,戰敗後的德國經濟一派蕭條,并且随着石油 和天然氣的廣泛使用,煤炭市場需求量大幅減少,煤炭的能源地位逐漸下降;同時,煉 鋼耗煤量的降低也進一步減少了煤炭的需求量;供應方面,魯爾區煤炭資源日趨枯竭, 從 20 世紀 50 年代末開始,魯爾區平均深度 650 米的煤炭使其在開采成本上優勢愈發減 弱。魯爾區爆發了曆時十年之久的煤業危機,煤礦在經濟壓力下開始關閉,煤礦就業人 數急劇下降。20 世紀 70 年代,新技術沖擊下全球市場上低價鋼材供應增加,帶來激烈 競争,鋼鐵生産需求也急速下降,加速了傳統煤炭和鋼鐵工業走向衰落;在以煤炭工業 為基礎、鋼鐵工業為主導的生産結構下,魯爾區陷入了結構性危機。同時,重化工行業 對于生态環境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區域發展模式與産業結構急需轉型。
魯爾區積極探索産業轉型路徑。1966 年經濟部長席勒呼籲魯爾地區全面重新工業化,拉 開魯爾區轉型發展大幕。1969 年發布的《魯爾區域整治規劃》,提出“以煤鋼為基礎, 發展新興産業,改善經濟結構,拓展交通運輸,消除環境污染 ”的轉型規劃。魯爾區在 繼續發展煤炭等傳統産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環保、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旅遊、 多媒體、服務業等新的産業。随着産業鍊的整合延伸,軟件及信息服務、電信、環保等新興産業逐步發展壯大,多元産業下魯爾區經濟緊張局面得以緩解,完成了從傳統工業 向現代工業服務業全面發展的轉變;從數據來看,魯爾區服務業就業人數占比由 1965 年的 39%增至 2011 年的 72%。
煤企規模化經營,淘汰落後煤炭産能。煤炭主要采取改建、合并、轉讓等形式,增大投資推動規模化經營,1968 年北威州政府發布《魯爾發展規劃》,要求通過采取 對礦區進行清理整頓,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機械化水平高的大礦井。
給予煤企一攬子優惠政策,力促煤企轉型。為了維護社會穩定、減少失業壓力,德 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1)價格補貼。起初是由政府貼給礦業主、工人, 使之另謀出路、再就業,鼓勵提前退休,後來又将補貼延續到新成立的公司。(2) 稅收優惠。對煤炭公司所得稅予以退還,允許煤炭企業加速折舊,促進生産合理化; (3)投資補貼。對煤礦生産合理化、提高勞動生産率和安排轉崗人員等提供補助; (4)政府收購。政府提供貸款并收購部分煤炭作為“國家儲備;(5)礦工退休金 補貼;(6)限制進口;(7)環保資助。由州政府負擔 1/3,聯邦政府負擔 2/3;(8) 研究與發展補助。
引入新興産業,支持科教發展。一方面,經濟轉型需要高度關注科學教育等軟的基 礎設施,1964 年“教育緊急文件”頒布,魯爾區波鴻大學、多特蒙德大學、杜伊斯 堡大學、埃森大學、哈根函授大學等陸續成立,開啟新工業化的研發創新,為下一 階段新興産業的發展打下 1 堅實基礎。一方面,政府對生物、信息和環保型及科技 型企業在資金、土地等方面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北威州規定,凡新興産業在當地落 戶給予大企業投資者 28% 、中小企業投資 者 18% 的經濟補貼。因魯爾區空氣污 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嚴峻,促使環保企業在魯爾區落地生根,形成了 首批入駐該區的新興産業集群。1989 年“煤炭産業地區的未來倡議”方案将魯爾區 劃分為六個小型區域,每個區域由兩三個市縣組成,鼓勵各地區充分根據自身禀賦 和比較優勢發展地方優勢産業,并推行相關政策保證新興産業在企業入駐、技術研 發和人口遷入等多方面的成效。
充分利用老工業園區土地等資源,促進第三産業發展。魯爾區在發揮各城市比較優 勢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協商解決了工業荒地等環境問題,開創性地形成了工業自然、 工業文化、工業建築和地标之路四條“魯爾旅遊路線”,成功将一些龐大體量的老工 業園區打造成旅遊、休閑、文創産業集群,促進第三産業發展。其中,埃森的關稅 同盟煤礦,成為德國知名的工業旅遊觀光點,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 産,著名的紅點設計博物館即坐落于此。
城市轉型升級下,魯爾集團乘勢而上。在魯爾區轉型升級的同時,區域内的煤炭企業迎 來發展契機,“礦竭城衰”下,德國政府認為要提高德國煤礦的效率和競争力,就必須進 行企業間的聯合重組。1968 年 11 月,為整合德國煤礦開采企業,魯爾集團正式成立, 其整合了德國 80%的煤炭企業,包括 55 個煤礦、29 個煉焦廠、5 個煤磚廠,同時重組 與煤礦相關的化工企業等。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團的戰略轉型,目前魯爾集團已成功實現 從單一煤炭生産企業到涉足多領域、全球前 500 跨國集團的轉變,集團業務已涵蓋能源、 化工、房地産、采礦四大子公司,成功實現了從煤到非煤的産業轉型。
20 世紀 60~70 年代,政府領導下的煤炭産業整合。從 1958 年起,在政府以保煤為目标的政策幹預下,魯爾區内的煤炭企業開始了優勝劣汰,大量缺乏競争力的企 業相繼倒閉或被收購。到了 1969 年,在政府的協調下,當地一批盈利水平和機械 化水平較高的企業自願聯合重組為魯爾煤炭股份公司(後更名為魯爾集團),新主營 業務仍是煤炭生産。
20 世紀 70~80 年代,改造傳統産業和完善基礎設施。在這一階段,魯爾區正值傳 統工業現代化和新興産業研發期,全區在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和礦冶工業現代化努力 的同時,大力支持新的前瞻性技術和創新活動。在此背景下,魯爾集團将轉型重點 分為了五個方向:一是進行技術上的改善,更新設備和煤礦布局調整;二是通過提 升市場集中度加強集團的競争力;三是大力發展煤炭産業鍊上的煤化工、煤電、煤 機等産業,完善公司的下遊産業鍊;四是當國内煤炭産業開始收縮時,逐步開拓國 際市場;五是保持與政府的合作從而赢得政府在财政和稅收政策上的支持。
20 世紀 80 年代~90 年代,發展多元化戰略與布局全球化。20 世紀 80~90 年代, 魯爾集團借助多種手段開始進軍房地産、培訓、環保、旅遊、國際采礦、信息、電 子和橡膠産業,實現了從煤到非煤的産業轉型。1998 年和 1999 年,集團先後收購 薩爾煤礦集團和伊本比倫地區的普魯士無煙煤公司,從真正意義上完全整合德國煤 炭企業。自 90 年代中後期開始,受國内煤炭資源的限制,魯爾集團大舉開始向海 外市場擴張,進一步拓展了自己的産業版圖。
2002 年以後,優化整合全球資源與退出煤炭産業。作為一家綜合性大型集團企業, 魯爾集團同樣面臨着産業結構分散等問題。對此,魯爾集團自 2002 年開始大規模 整合其全球業務,将新的戰略方向集中于化工、能源和房地産三大非煤産業。對于 煤炭産業,魯爾集團将現有的礦井逐步關閉,由北威州政府和魯爾集團公司通過出 讓股份、政府補貼等途徑償還債務,并逐步退出煤炭産業。(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1.2.美國匹茲堡:“煤鐵複合體”的城市複興
“煤鐵複合體”式工業城市。匹茲堡擁有儲量豐富、質量上乘的煤礦、石灰石和鐵礦資 源,以匹茲堡和康奈爾斯維爾為中心的煤田是美國煙煤最重要的産區,疊加充沛的水量 和運輸便利的内河港口,為煤炭、鋼鐵工業規模發展提供絕佳條件。一戰前後,美國重 工業和鐵路建設發展迅速,拉動煤炭、鋼鐵工業繁榮。二戰期間,由于戰争對鋼鐵的需 求量猛增,匹茲堡進入鋼鐵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帶動地區冶金、焦炭、重型電氣制 造設備和玻璃等行業迅猛發展,吸納了當地大部分就業,匹茲堡由此發展成為一座典型 的“煤鐵複合體”式工業城市。
“鏽帶城市”亟需轉變,産業重構勢在必行。一方面,當地經濟對鋼鐵工業的高度依賴, 造成了環境污染嚴重、産業集中度高、就業渠道單一等問題;1948 年,匹茲堡市南部 發生“多諾拉工業煙霧事件”,緻使 6000 餘人二氧化硫中毒。一方面,自二戰後随着鋼 鐵廠采用天然氣和石油等替代燃料并提高了鐵爐的燃料利用率,匹茲堡煤炭産量在二戰 後持續下降。70 年代鎖着鋼鐵需求下滑以及日本、韓國鋼鐵行業的崛起,匹茲堡鋼鐵産 能嚴重過剩,匹茲堡的鋼鐵行業由盛轉衰,大量鋼廠被迫關閉,煤炭行業也受到了巨大 沖擊,煤炭産業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内不斷萎縮。大量人口逃離匹茲堡,匹茲堡陷入嚴重 衰退,成為美國知名的“鏽帶城市”。
促進傳統制造業進行技術升級,并逐步轉型成為先進制造業。1984 年,由“阿勒根尼社 區發展會議”組建的經濟委員會發布《增長的戰略:匹茲堡地區經濟發展計劃》,确立 “以 多樣化為基礎的現代化經濟”促進匹茲堡的經濟發展,并提出四個理想産業特征:
(1) 生機勃勃的服務性、專業性的小企業。(2)高科技、研究性和信息化。(3)擁有規模小、 高效率并且高技術的制造業。(4)關注生活質量,基礎設施亟需提升。1985 年,“21 世 紀戰略:匹茲堡/阿勒根尼 21 世紀發展戰略”提出,“促進擁有全新的企業精神,有與大學相關的研發為标志的大小企業的混合體發展”的轉型戰略,是匹茲堡經濟轉型的綱領 性文件。基于高科技與服務業兩個主要關鍵詞,結合基礎設施與工業園區的建設與改造, 疊加企學聯動多措并舉産業重構,使得匹茲堡從單一制造業逐步向以制造業為主、服務 業為輔的經濟多元化産業結構轉變,初步建立起高新技術産業、教育、科研、商業服務、專業服務的多元化經濟産業體系,為匹茲堡的複興奠定了基礎。
依靠科技創新實現服務業升級。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匹茲堡政府開始将經濟轉向教育、 旅遊和服務業,尤其是以醫療和機器人制造為代表的服務業與高技術産業。同時支持發 展教育、培育人力資本,進一步激勵匹茲堡大學和卡内基梅隆大學等高校科研成果産業 化。此外,卡内基基金會、匹茲堡文化信托基金會等社會組織作為文化發展經濟的先鋒, 在中心商業區建起科學、教育、藝術、娛樂多項并重的“文化區”,大力發展文化産業, 同時改善娛樂休閑設施,整體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對人才的吸引力;此後匹茲堡也多次 被評為全美最宜居城市。
1994 年,主題為“協同作戰,競争全球”的地區經濟複興計劃 出爐,重點發展旅遊業、高科技,并且加大人力資源培訓,以完成到 2000 年創造 10 萬 個新的就業崗位的目标。助力匹茲堡經濟轉型提質增效。20 世紀 90 年代後,匹茲堡經 濟結構徹底轉型,生物技術、計算機技術、機器人制造、醫療健康、金融、教育等産業 成為經濟支柱,匹茲堡也從以鋼鐵工業為主導的資源型城市轉變為以軟件、人工智能、 生物制藥等一系列高技術産業為主導的後工業化城市。2012 年底,匹茲堡被美國智庫布 魯金斯學會評為“從此次危機完全複蘇”的三大美國城市之一。如今,匹茲堡已獲得“綠 色宜居之城”、“文化藝術之城”、“科技創新
随着城市轉型進程逐步推進,匹茲堡當地的煤炭企業積極投身綠色轉型。1945 年,匹茲 堡煤炭公司與聯合煤炭公司合并,後續經曆兩輪合并組合成立康索爾能源,後于 1999 年獨立上市。截至目前,康索爾能源已成長為美國煙煤領先的生産商和最大的地下煤礦 開采公司。
19 世紀 60 年代~20 世紀 90 年代,通過合并提高煤炭産業集中度。在 1945 年,匹 茲堡煤炭公司被聯合煤炭公司(美國東部最大的煙煤公司)合并。随着二戰後美國 對天然氣的不斷增長,煤炭産業日漸衰落,聯合煤炭公司于1966年被Conoco收購, 到 70 年代中期,聯合煤炭公司經營着 56 個礦山,雇傭近 20000 名員工。1981 年, Conoco 連同聯合煤炭公司被杜邦公司收購,杜邦公司将聯合煤炭公司在賓夕法尼亞 的部分煤炭開采權出售給了魯爾集團下的 Rheinbraun AG 公司。Rheinbraun AG 公 司在 1991 年向杜邦公司提供煤炭開采上的股權和 8.9 億美元以成立一個合資企業 ——康索爾能源。1998 年,杜邦出售了其康索爾大部分股權隻保留 6%,而 Rheinbraun AG 則擁有 94%的股份。
21 世紀,發展多元化戰略。1999 年康索爾能源進行了公開募股,用于償還從杜邦 公司獲得的股權和部分債務。由于 2000 年出煤炭需求的不确定性,康索爾能源更 加注重多元化,開始了大量的收購。當前康索爾能源的業務共有煤炭開采、天然氣 勘探開發和生産、水淨化等業務。
2.2. 新舊動能轉換加速推進,國内煤炭資源城市轉型可期
2015 年 10 月,政府會議在對當時的中國經濟進行了初步判斷上,首次指明中國經濟正 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艱難進程中。2016 年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将新舊動能轉換作為重 點議題,強調要加快中國新舊發展動能連續轉換。2017 年 1 月 20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 發了《關于創新管理優化服務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意見》, 強調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實體經濟 升級的重要途徑,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着力點,使得“新舊動能轉換”由概 念轉為具體工作推進。在頂層設計下,煤炭資源城市開始面臨轉型的重大機遇期。山西 省、山東省為傳統工業大省,在鞏固工業大省地位地位的同時,均面臨着新舊動能轉換 的重大命題及轉型,兩省均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毅力,貫徹落實新舊動能轉 換,在轉型發展上蹚出一條新路。
2.2.1.山西:煤企強強聯合、轉型升級,新材料等新動能加快形成
作為能源大省,山西堅決當好能源革命排頭兵,2016 年前後發布《中國制造 2025 山西 行動綱要》、《山西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開始謀求轉型發展。近年來, 山西省在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推進集群現有的鋼鐵、煤炭、焦炭等傳統産業 轉型升級,聚焦“六新”領域,堅持前瞻布局、創新引領,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從零到 一、從一到多,積極發展信創、半導體、大數據、生物基新材料、特種金屬材料等新興 産業。
聚合煤炭優質資源,助力轉型升級。2020 年 6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 年)》出台,國企改革提速,推動相關企業兼并重組。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委決定聯合重組同煤集團、晉煤集團、晉能集團,同步整合潞安集團、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原陽煤 集團)相關資産和改革後的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組建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推動焦煤集團對山煤集團進行重組,重建新焦煤集團。
2020 年 10 月,老牌煤企陽煤集團整體更名為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擔負新材料産業發展領軍任務,堅持走碳基材料和 數字資産兩條路徑,錨定功能性纖維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綠色節能建築新材料、 石墨烯新材料、輕金屬新材料 5 個産業方向,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火箭級”新材料産業 集團。原山西省屬七大煤企形成了“2 2”的新格局,一方面使得山西能源優勢真正形成拳頭,有效破解山西省屬煤企各自為戰、大而不強、同質化競争嚴重的困局,解決煤 電價格矛盾、利益互為掣肘等問題,改變煤機裝備制造産業市場内部化、布局分散、同 質化嚴重、無序競争的格局,有利于培育能源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山西 省發揮煤炭作為傳統支柱産業在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成長過程中的有力支撐,提升對戰 略性新興産業的吸引力和凝聚效果,讓“煤老大”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實現華麗轉身。
新動能加快形成。山西堅定扛起轉型蹚新路這一重大使命,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信 創、大數據、半導體等新産業從無到有、蓬勃發展,14 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加快形成。 其中,山西省把新材料産業擺在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突出位置,瞄準前沿、保持 定力、久久為功,把新材料産業打造成為山西轉型發展的支柱産業。具體來看,山西已 在半導體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和特種金屬材料等特色領域達到國内領先地 位,部分産品和技術接近國際水平。
2.2.2.山東:培育壯大煤炭企業集團,培育新産業新優勢
山東省于 2018 年 1 月發布《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明确提出“化解過剩産 能置換形成新動能”,加快淘汰落後産能。2018 年 9 月,山東省印發《山東省煤炭行業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轉型升級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确“到‘十三五’末基本實現煤炭 傳統産業新舊動能轉換、新興産業新動能形成,到 2022年基本形成新動能主導發展的 新格局,到 2028 年培育形成具有現代優勢的産業集群”的發展目标。
在培育壯大産能 過億噸的煤炭企業集團、調整優化省内煤炭開發布局的同時,淘汰出清 2082 萬噸煤炭 落後産能,推進煤炭産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大力推進煤企“走出去”戰略, 提升煤炭綠色發展能力,要求到 2022年煤炭企業已穩沉采煤塌陷地治理率達到 80%, 新增塌陷地達到同步治理;曆史遺留采煤塌陷地治理率達到 80%。此外,培育壯大新産業新優勢,聚焦“十大新興戰略産業”和“十強”産業,重點推進煤電、煤化工和煤焦 化、煤機裝備制造、物流貿易和金融服務業等傳統産業升級改造,加快培育壯大信息技 術、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等新興産業,厚植支撐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近年來,山 東省堅決淘汰落後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改變資源能源消耗型的 産業結構。
煤炭産業方面:山東省實施“退出東部、壓縮中部、穩定西部、儲備北部”煤炭資 源開發戰略,加快東部煙台、淄博、萊蕪、臨沂等礦區退出步伐,壓縮中部濟甯、 棗莊、泰安等礦區産能規模,穩定西部菏澤礦區産能規模,根據全省煤炭需求和煤 炭市場發展情況,适時啟動開發北部黃河北礦區陽谷-茌平煤田。2021 年 4 月,山 東省印發《全省落實“三個堅決”行動方案(2021—2022 年)》,要求全省 30 萬噸/年及以下 8 處煤礦全部關閉,合計産能 240 萬噸;關閉退出 19 處采深超千米沖擊 地壓煤礦,合計産能 3160 萬噸;合計關閉退出煤炭産能 3400 萬噸,占山東在産産 能的 24.5%。後基于保供要力,方案有所延後。
新興産業方面:2021年年初,山東省财政部、工信部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專精特 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逐步完善“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培育企業-省市級 專精特新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的中小企業培育路徑。 同年 6 月,省新動能基金聯合省工信廳、中泰證券啟動“泰山登頂”行動,三方組成上市培育共同體,支持中小企業堅定“專精特新”發展路線,打造“後備潛力圈” “重點培育圈”“沖刺核心圈”三個圈層,精準服務和培育上市企業後備資源。
截至 2022 年 2 月,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投資企業中,已有 52 家實現 IPO,預計兩年内 投資上市企業将突破 100 家,欲加快形成獨具特色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支持企業上市闆塊。2022年,山東将啟動基礎研究十年行動,省級财政基礎研究投入增長 10%以上;全省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産業領域和其他重點發展産業領域,組織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同時持續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更大力度支持骨幹科技型企業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創新 項目、建設高層次創新平台、引育高層次人才,促進更多企業成長為科技領軍企業, 引領全省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
省内煤企聯合重組,再造能源航母。在山東省轉型升級的契機下, 2020 年 7 月,山東 省屬企業改革工作推進暨幹部大會宣布山東能源與兖礦集團聯合重組方案,戰略重組事 宜自 2020 年 11 月起交割,2021 年 4 月完成工商登記,省内兩大煤炭集團完成聯合重組,原山東能源與原兖礦集團主業相近、強強聯合,同類産業整合下,有望進一步鞏固 集團在華東地區煤炭行業的龍頭地位,聚力打造新興産業與傳統能源互補的山東省能源産業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依據 2020 年數據,重組後的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煤炭産量 達到 2.7 億噸左右,位居國内煤炭企業第三位,市占率 6.9%,為山東省唯一省屬國有 煤炭集團,區位優勢突出。
同時,新山東能源集團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物流貿易、裝備 制造三大新興産業。在新材料方面,山東能源集團以“大型化、高端化、園區化、終端 化”為方向,堅持三向并進,聚焦煤化工、石油化工、鹽化工融合發展,目前集團化工 産業甲醇協同産銷量位居國内第一,高端聚甲醛産量位居全國第二,現代高端化工的産 業集群正在山東能源集團形成。在新能源方面,集團注資 60 億元成立山東能源集團新 能源有限公司,着力打造海陸風電、光伏、氫能等新能源産業集群,整體布局開發渤中 海上風電基地,打造自主可控的海上風電全産業鍊;同時依托煤化工産業優勢,發展制 氫、儲氫、用氫産業鍊。
3.傳統煤企肩負轉型重任,多數具備轉型優勢3.1.盈利高位,現金流充沛
供改後盈利持續恢複,煤企在手現金流充足。自 2016 年供給側改革以來,總量性去産 能、結構性優産能陸續推進,煤價及焦炭價格中樞得到提振,煤企營收及利潤大幅提升。 同時,2021 年前三季度,煤價高歌猛進,多數煤企盈利達曆史最好水平,闆塊盈利水平 叠創新高,歸母淨利水平同比大增 67%。
全年長協中樞上移,盈利更為穩定。2022 年 2 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煤 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認為秦皇島港下水煤(5500 千卡)中長期交易價格每噸 570~770 元(含稅)較為合理;分地區來看,山西地區熱值 5500 千卡的煤價合理區間 為 370-570 元/噸,陝西地區熱值 5500 千卡的煤價為 320-520 元/噸,蒙西地區熱值 5500 千卡的煤價為 260-460 元/噸,蒙東地區熱值 3500 千卡的煤價合理區間為 200-300 元/ 噸。
一方面,2022 年 1 月、2月中長協實際成交價格 725 元/噸,未按照 2021 年 12 月 3 日發布的《征求意見稿》“基準價(700) 浮動價”執行,且遠未達到當前570~770 元/噸的上限,因此區間上限定在 850 元/噸或 770 元/噸并無影響;山西、陝西、蒙西、 蒙東地區的坑口售價僅針對“中長期合同”(非長協目前依然按照 700 限價執行),該售 價是由“秦皇島港下水煤(5500 千卡)中長期交易價格”減去“汽運短倒、鐵路運費、 港雜港建、堆存裝卸等”費用後倒推得出,與港口售價區間無本質性區别,應理性看待。 一方面,通知所述的 570~770 元/噸長協價格區間遠高于往年煤炭長協價格的中位數水 平,長協中樞提高,行業盈利整體更為穩定。此次長協定價亦是相關部門考慮到了煤企 轉型發展的需要,在短期内給予煤炭企業一定“合理”利潤。
3.2.手握土地、原材料等轉型資源,轉型具備可能性
采煤塌陷區治理任務艱巨。長期以來,傳統的煤炭高碳、粗放的開發利用模式對礦區生 态環境造成影響;同時,因經濟結構單一,在資源枯竭、煤價下行階段,有些老礦區陷 入了經濟徘徊、發展停滞的困難局面,随着部分老礦區煤炭資源逐步枯竭及落後煤礦産 能的加快退出,推動老礦區轉型發展成為我國建設生态文明礦山的迫切需要。
煤礦區具備轉型發展的可能性。煤礦區本身即為多能源系統,依托煤礦位于偏遠郊區或 山區,具備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蓄水能等優勢;依托煤礦區的生産條件及井下空間 優勢,可實現煤基電、熱、氣的全井下供應和生産,大力發展煤礦井下新型生産工藝; 且經過多年的生産經營,土地等産權關系較為明晰,相比于新批用地,老舊礦區的土地 等資源更加便捷、經濟,因此老礦區的閑置資源可作為未來轉型發展的戰略空間和重要 承載地,具備轉型的可能性。
政策端早在“十三五”期間就已明确提出利用采煤沉陷區等促進煤企轉型的規劃。2016 年 2 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鼓勵利 用廢棄的煤礦工業廣場及其周邊地區,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和現代農業”。《2020 年煤炭 化解過剩産能工作要點》中第十三條提到,“鼓勵推進采煤沉陷區治理和露天煤礦土地複 墾,探索利用采煤沉陷區、關閉退出煤礦工業場地發展風電、光伏、現代農業等産業”。 2021 年 6 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請提供利用采煤沉陷區受損土地發展光伏發電有關 情況的函》,要求各省組織 23 省的 115 個縣利用采煤沉陷區受損土地發展光伏發電有關 情況,介紹當地是否适合利用采煤沉陷區受損土地發展光伏發電。政策推動下,光伏 采煤塌陷區成為治理采煤沉陷區的重要形式。
近年來,煤企及當地政府愈發重視對煤炭老礦區利用,積極推動改造轉型,形成各具特 色的轉型發展模式。具體來看,
采煤沉陷區:安徽兩淮老礦區利用采煤沉陷區水面建設水面漂浮光伏電站,實現儲 水灌溉、光伏發電和漁業養殖的綜合利用。晉能控股集團利用采煤沉陷區建設 100MW 光伏電站。
廢棄煤礦巷道:晉能控股集團與大同市共同建設雲岡礦北大巷廢棄巷道壓縮空氣儲 能電站項目,利用廢棄煤礦巷道作為儲氣庫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實現資源枯竭礦井 的可持續發展。
廣場及鐵路:徐礦集團與徐州市賈汪區合作,利用原權台礦、旗山礦工業廣場,建 設生态文化特色小鎮,盤活徐州地區 120 公裡鐵路專用線資源,發展現代物流産業。
煤炭亦是部分轉型項目的原材料,發展現代煤化工契合“雙碳”要求。煤炭作為原料參 與化學反應,部分碳元素進入産品,轉化成清潔能源或化學品,部分碳元素轉化為二氧 化碳,少量碳元素随灰渣流失,由于部分碳進入産品,而煤充分燃燒後碳全部轉化為二 氧化碳,因而煤化工生産過程具有節碳能力。适度發展煤炭深加工産業,既是國家能源 戰略技術儲備和産能儲備的需要,也是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 要舉措。
2020年《煤炭工業“十四五”現代煤化工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指 出,“十四五”時期是現代煤化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現代煤化工産業必須走上清潔 高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山西省“十四五”14 個戰略性新興産業規劃》也明确提出,在碳基新材料産業方面,重點突破石墨烯、超級電容炭、三代碳纖維等關鍵技術, 打造國内領先的碳基新材料産業研發制造基地,推動煤炭産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轉型 發展。 此外,多數煤企為省屬大型國企,有望在資源獲取、項目審批、信貸支持等方面配置上 獲得更多的政府支持。
3.3.多數擁有火電、化工運營經驗,保障轉型落地
自 2012 年 5 月以來,全國煤炭市場連續 3 年波動下行,煤炭企業的虧損面不斷擴大, 經營更加困難。為此,多數煤企開始尋求聯營煤電、開展煤化工等項目,以延伸産業鍊, 新增盈利增長點。
火電聯營:2015 年 7 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建議,煤企積極與發電企業開展 橫向聯合,以争取國家優先項目批複、核準、建設電力輸送通道和優先上網等扶持 政策,争取跨行業整合重組,優化企業結構和産業結構。2016 年,為理順煤電關系, 發改委下文鼓勵煤炭企業布局電力業務。目前上市煤企中約有 1/3 涉及火電運營, 多數具備豐富的電力運營經驗。
煤化工:“十三五”以來,我國在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方 面取得重要進展。生産工藝、關鍵大型裝備和特殊催化劑等部分領域實現國産化, 特别是大型煤氣化技術取得了跨越式進步。截至 2020 年底,我國建成煤制油産能 931 萬噸、煤制氣産能 51 億立方米、煤制烯烴産能 1582 萬噸、煤制乙二醇産能 489 萬噸,百萬噸級煤制乙醇和煤制芳烴工業化示範項目實現長周期穩定運行,千萬噸 級低階煤分質分級利用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在國家大力鼓勵“煤炭清潔高效 利用”背景下,煤企按照高端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在現有化工産業鍊基礎上,向化 工新材料大力轉型。
4.煤企相繼發布發展規劃,轉型方興未艾4.1.發展規劃相繼發布,轉型值得期待
“雙碳”目标下,傳統能源企業綠色轉型迫在眉睫,在政策導向下新材料、新能源為破 局方向。同時,考慮多數煤企現金流充沛、手握土地&原材料等轉型必備資源、擁有火 電&化工運營經驗,煤企轉型具備優勢。
4.2. 重點公司分析
兖礦能源
公司為華東區動力煤龍頭,背靠全國第二大煤企山東能源,區位優勢突出。公司煤炭闆 塊三地布局,手握億噸級優質資源,産能規模居行業前列。同時,公司大力發展現代煤 化工産業,實現從基礎化工向高端化工的延伸,進一步推動煤炭由單一燃料向燃料與原 料并重轉變,由排碳向固碳轉變,實現華麗轉身。公司預計 2021 年年度實現歸母淨利 潤為 160 億元,同比增長 124.7%;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 157 億元,同比增長 140.3%。 主因煤炭、醋酸等主要産品價格大幅提升。2021 年 12月,公司發布《發展戰略綱要》, 提出公司在聚焦主業、做強做大基礎上,确定礦業、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智慧物流五個産業發展方向,綠色轉型提速。
其中,(1)煤化工:闆塊日漸成熟,大力發展高端化工新材料。公司力争 5-10 年化工品年産量 2000 萬噸以上,其中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工品占比超過 70%。公司收購集團優質資産,産品種類日趨豐富,産 業版圖逐漸明晰。未來,公司将在省内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縱深,省外持續壯大化工原料生産基地,公司化工遠期産量有望翻倍,且産品具備高端化、高附加值等特性。(2) 煤炭主業:潛力十足、未來可期。公司力争 5-10年煤炭産量規模達到 3 億噸/年(相比 于 1.7 億噸/年的在産産能,增幅達 76.5%);在現有多種非煤礦産資産的基礎上,拓展 钼、金、銅、鐵、鉀等礦産領域,實現由單一煤炭開采向多礦種開發轉型。(3)首提新 能源,布局“光-氫-儲-充”。公司将在西部地區和采礦塌陷區建設氫油氣電醇和“光-氫 -儲-充”産業鍊,力争 5-10年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 1000 萬千瓦以上,氫氣供應能力超過 10 萬噸/年。
電投能源
公司為蒙東褐煤龍頭,以煤為核心,鋁、電和新能源為重點,資本運作為平台,打造具 有核心競争能力的綜合能源企業。公司預計 2021 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 35.6 億元,同比 增長 71.9%;實現扣非淨利潤 35.2 億元,同比增長 77.8%,全年業績穩健,盈利能力強勁。
(1)電新:追風逐日聚焦綠電,轉型加速推進。2022 年 1 月,為充分利用阿巴 嘎旗豐富的風能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公司錫盟阿巴嘎旗别力古台 500MW 風力已有綠電在運 1.6Gw。此外,公司尚有 1,575.3 MW 光伏、2,665.5MW 風電、626MW 風光項目處于在建和規劃狀态,合計在建及規劃裝機量 4,866.8MW,增幅高達 304.2%,成長潛力巨大。待新産能投産後,公司新能源裝機占比将持續提高,電力裝機結構不斷優化,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争力,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打下堅 實基礎。
(2)煤炭: 資源優勢疊加市場壁壘,造就龍頭地位。公司為蒙東、東北地區 褐煤龍頭,坐擁兩大千萬噸級高效露天礦。公司噸煤成本傲視群雄,由于煤炭行業開采 成本主要受制于資源禀賦的限制,其他競争對手無法複制,因此公司極低的開采成本構築天然護城河優勢。公司主要客戶對公司産品依賴度較高,且公司擁有運距優勢,具備 區域性壁壘,在吉遼供需矛盾加劇背景下,公司受益顯著。
(3)電解鋁:鋁電聯營,協同效應顯著。公司霍煤鴻駿擁有年産能 86 萬噸的電解鋁生産線,擁有自有電廠配備裝機容量 180 萬千瓦的自備火電機組、40 萬千瓦風電機組,可基本滿足用電需求;其中, 火電用煤均由公司内部銷售,且公司選址靠近煤炭主産地,享有穩定且低成本的煤炭資 源,可充分發揮優勢協同優勢。(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華陽股份
2021 年 1 月份,公司正式更名為華陽股份,轉型大幕開啟,除了繼續鞏固做強傳統煤 炭主業外,加快培育新能源産業也将成為公司的另一重要使命。
(1)公司布局新能源蓄能新材料,打造“新能源 儲能”發展新路徑。光伏組件項目順利投産, 2022 年 1 月 公司光伏智能制造項目陽泉基地首片光伏組件正式出品,由公司子公司山西華儲光電有 限公司建設,主要生産高效光伏組件。此外,華陽集團采用全球新一代超薄氧化層隧穿 鈍化技術,6 大基地布局 21GW TopconN 型組件,其中上市公司體内 5GW 産能預計于 22 年 1 月正式投産,其餘 16GW 将于 22 年底前陸續投産。鈉電全産業鍊布局成型,2021 年 4 月公司通過基金持股中科海納(全球領先鈉離子電池研發團隊),合資建立子公司等 方式,率先打造 2000 噸鈉離子正、負極材料;2021 年 9 月,公司與多氟多、梧桐樹資 本簽訂合作協議,欲在上遊原材料、電解液、電池等環節可實現強強聯合,共築新能源 産業鍊,進一步完善公司在鈉離子電池領域的布局;
2022 年 1 月,公司鈉離子電芯項目 簽約暨開工儀式在陽泉高新區智能制造産業園舉行,該項目由華陽股份、北京中科海鈉、 陽泉市開源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建設,項目建成後,将為實現鈉離子電池産業化、 規模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轉型升級新高地貢獻力量。飛輪儲 能蓄勢待發,8月公司受讓陽泉奇峰 49%股權,以優化公司戰略布局,提升飛輪儲能業務優勢,同公司現有的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項目等業務發揮協同效應;當前,陽泉 奇峰産業基地生産的全國首批 600 千瓦磁懸浮飛輪儲能裝置正式下線,用于深圳城市軌道交通的再生制動能量回收領域。強強聯合下,公司全力鑄造一流飛輪儲能企業。預計 公司未來将大力布局 TopconN型雙面單晶電池、鈉離子電池、飛輪儲能等新能源領域 前瞻性、引領性項目,緻力通過“光伏 電化學儲能 物理儲能 智能微電網 充電樁” 系統,打造“新能源 儲能”未來能源終極解決方案。
(2)主業運營穩健,七元、泊裡 加快建設,助力公司可持續發展。公司發布 2021 年度業績預告,預計 2021 年實現歸母 淨利 33.1~39.5 億元,同比增長 119.6%~162.1%;實現扣非歸母淨利 45.8~52.2 億元, 同比增長 256%~305.8%,其中 Q4 實現扣非歸母淨利 23.8~30.2 億元,遠超市場預期。 此外,公司一直以“打造億噸級煤炭銷售基地”為目标,通過對在産礦井實施“提能提 效”工程以及收購兼并煤炭資産等方式,保證中長期煤炭産量穩中有增。 公司七元煤礦于 2020 年 10 月完成收購,地質儲量為 20.6 億噸,産能 500 萬噸/年産,煤種以無煙 煤為主,預計 2023 年 12 月投産。此外,公司還有在建礦井泊裡礦,涉及産能 500 萬噸 /年,煤種為無煙煤。公司遠景具備 1000 萬噸/年産能增量,且景福礦(90 萬噸)、榆樹 坡(120 萬噸)均具備産能核增至 500 萬噸能力,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淮北礦業
2021 年 12 月,公司發布公告,成立“淮北礦業綠色化工新材料研究院”,旨在積極落 實國家“雙碳”戰略,加快推動公司向新材料、新能源轉型。(1)新材料:EVA。公司 将以甲醇(50 萬噸新增産能已進入試生産)、乙醇(預計 2023 年年底建成試生産)為抓 手,向烯烴、醋酸進行延伸,最終實現 EVA 新材料的華麗轉身。(2)新能源:氫能 綠 電。一方面,公司布局煤化工産業鍊,具備制氫能力,未來可進一步擴展儲氫、運氫、 加氫等技術環節。一方面,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煤礦塌陷區優勢,積極發展綠電。(3)主 業:焦煤長協價格穩定,業務多元擴張。公司為華東地區煤焦龍頭,具有穩定的下遊用 戶、良好的地理區位條件和運輸優勢。信湖煤礦已于 10 月轉固并表(目前日産維持在 7000 噸 ),建築骨料産能由 400 萬噸已提升至 1000 萬噸,傳統業務多點開花,為轉型 發展提供堅實後盾。
美錦能源
公司主要從事煤炭及焦化業務,2017 年開始積極探索向新能源轉型,依托豐富的煤焦 資産以及焦爐煤氣低成本制氫的先發優勢,積極布局氫能産業鍊上下遊。
(1)氫能:全 産業鍊布局,多地布局初見成效。根據公司“産業鍊 區域 綜合能源站網絡”的總體布局,公司在氫能行業廣泛布局,目前已形成“膜電極 MEA-氫燃料電池電堆-氫燃料電池 動力系統總成-整車制造-加氫站”較為完整的産業鍊,并複制成熟的廣東氫能發展模式 在山西晉中、山東青島、浙江嘉興等地積極落地氫能産業園,覆蓋國内主要經濟區域。 未來,公司計劃用 3-5 年時間打造覆蓋沿海發達區域的供氫網絡,5-10 年時間建成覆蓋 全國的集“制儲運加用”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2)煤焦業務:盈利能力卓越,産能 有擴張預期。煤焦業務是目前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公司擁有煤炭資源豐富,共有 4 對 礦井,合計産能 630 萬噸/年(權益 582 萬噸/年),煉焦配煤為主,錦輝煤業投産後,公司煤炭産能可覆蓋 62.9%焦炭産能的原料需求,協同優勢顯著;焦化方面公司共有 3 個 在産焦化廠,合計産能 715 萬噸/年(權益 648 萬噸/年),在建産能 730 萬噸/年,同時 具有焦油、粗苯、煤氣、高純氫等多項副産品供應能力。在地産邊際改善和行業産能持 續壓縮的背景下,公司煤焦業務業績有望持續向好。
靖遠煤電
公司為西北地區首家煤炭上市公司,為甘肅省屬國有煤企,擁有煤電化一體化經營布局。 其中,煤炭主業在高比例長協加持下業績穩健,在建的白岩子礦有望在未來貢獻産能增 量,集團有資産注入下産能具備外延式增長預期;公司布局以尿素為主的煤化工項目, 延長煤炭産業鍊,打開多元化經營格局;同時,公司積極開拓新能源項目,具備遠期轉 型潛力,發展前景廣闊。2021年公司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 7.2 億元,同比增長 61.78%; 預計扣非後歸母淨利潤7億元,同比增長61.06%,煤價高位下公司盈利創曆史新高。
(1) 積極發展風光電新:2021年 11 月,公司出資組建合資公司晶虹新能源(公司控股 60%), 負責投資建設靖遠煤電 28MW 光伏自發自用工程項目,選址位于公司礦區,由 13.0741MWp 片區(王家山)、18.0492MWp(大水頭、魏家地)兩個片區構成,該項目 自發自用,在使用公司礦區閑置土地的同時,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光熱自然資源、節能 降本,提升公司資源綜合利用。2021 年 1 月,公司與上海核工程設計院簽署《合作框架 協議》,拟共同開發靖遠礦區風電、光伏、分布式風電能源、智慧能源、核能供熱、氫能 利用等市場,遠期規劃靖遠礦區 1GW 農光互補智慧能源工程項目,為公司提供新能源 轉型增長潛力。
(2)煤炭産能外延、内生均具備成長性,煤化工項目蓄勢待發。煤炭: 公司現有煤炭産能 1054 萬噸,為甘肅省第二大煤企,煤種以不粘煤為主,伴有少量的 弱粘煤和長焰煤,具有低硫、低灰、低磷、高發熱量特點。2019 年 5 月,公司股權收購 景泰煤業,其擁有的白岩子煤礦主産氣煤、1/3 焦煤等煉焦煤品種,設計産能 90 萬噸,于 2020年正式開工建設,預計 2022 年内可建成投産,為公司産能提供内生性增長。
同 時,公司控股股東甘肅能化集團為消除與公司的同業競争關系,在 2018 年 1 月簽署的 收購報告書中承諾将在五年内通過資産注入、資産轉讓、關閉或停止相關業務、剝離等 方式整合其控制的與上市公司所經營相同及相似業務的其他企業,我們預計甘肅能化集團或将于 2023 年前将窯街煤電的煤炭資産注入上市公司,公司煤炭産能具備外延式增長空間。煤化工:公司于 2020年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用于投資建設清潔高效氣化氣綜 合利用項目,項目以公司本地煤為原料,采用粉煤加壓氣化技術,生産合成氨及尿素, 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規劃産能包括合成氨 30 萬噸、尿素 35 萬噸、甲醇 4 萬 噸以及其他副産品,屬現代煤化工項目,順應國家對氮肥行業進行結構調整、轉型升級 的要求,彌補省内尿素缺口,極具發展前景。
金能科技
公司為山東省獨立焦化龍頭企業,構建了獨特的“3 3”循環産業鍊,實現煤化工與精 細化工的深度整合,成本優勢顯著,焦炭、炭黑盈利能力均位居行業前列。公司積極布 局石油化工、新能源領域,實施‚以煤化工與精細化工為基礎、以石油化工為重點‛的産 業戰略布局,保障公司可持續發展。
(1)氫能、光伏雙布局,可持續發展再添一環。氫 能:21 年 8月公司全資孫公司金能化學與青島董家口經濟區管理委員會、青島董家口發展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要求三方發揮各自優勢,加強氫能綜合利用方面的深度合作,對金能化學生産的工業副氫進行提純、壓縮、儲運、充裝,全面配套氫能交通 産業發展,逐步擴大氫能應用領域,進一步延伸化工産業鍊,提升工業副氫附加價值。 光伏:21 年 8 月金能化學投資建設“金能沐官島漁光互補海上光伏發電項目”,包含 1000MW 海上光伏發電裝置、配套 100MW/200MW 儲能設施,兼容發展海水漁業養殖 和生态旅遊;項目内部收益率(稅前)7.6%,優化公司電源結構的同時,也可為公司“大 煉化”抵消碳排放指标,順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要求。
(2)焦化供需格局 向好發展,積極布局石化行業。焦炭行業進入産能置換周期(即 4.3 米焦爐的淘汰與 5.5 米以上大型焦爐的投産),供需缺口有望保持。此外,中小産能持續清退、整合,未來伴 随着焦化行業準入标準的提高,焦化企業集中度将得以提升,行業格局邊際改善,議價 能力增強,焦炭價格高位運行,預計“十四五”期間噸焦盈利水平較“十三五”有明顯提升,公司焦化盈利持續向好。同時,公司積極布局石油化工産業,實施“以煤化工與精細化工為基礎、以石油化工為重點”的産業戰略布局,青島新建“48 萬噸綠色炭黑” 項目已順利投産,“90 萬噸/年丙烷脫氫”、“45 萬噸/年高性能聚丙烯”項目已陸續投 産,業績存翻倍空間。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