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文化現象,它通常簡潔、诙諧、又富有智慧和哲理,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老牛吃嫩草”,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用在現代社會它用來特指生活中一種特殊的現象,即年紀大的男子卻喜歡小姑娘,也借指姐弟戀。
這句俗語自然也是來自農村,在農村,放牛是一件很尋常的農活,不過這活看似簡單,卻跟天下其他行業一樣,從事久了就會留下一些經驗。比如放牛娃就知道,把牛帶到一個什麼地方去吃草,才能讓牛兒吃得又飽又好。
剛發出來的嫩草雖然鮮美,但水分太多,牛吃了不多久就會餓的,所以比起嫩草,已經茁成長起來的茂盛草叢更加實用。但是人們發現,其實所有的牛最喜歡的還是剛發出來的嫩草,尤其是老牛,可能因為牙齒松動,身體機能下降,對嫩草更加情有獨鐘。這本來隻是生物學上一個正常現象,但勞動人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竟将其與人類社會的一些場景相聯系。
老牛吃嫩草的含義現在基本上已經固定化了,隻要一看到這幾個字,大家就立馬就會想到他的另一層含義,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而對于這句,雖然也非常經典,知道的人卻很少。
這句也是與家禽家畜有關,叫“殺雞要趁早”,與上句連起來對仗還算工整,音調也十分和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内涵。“殺雞要趁早”有兩層含義,其一指的是 ,如果要殺雞時間最好選在早上,因為農村的雞一般都是放養,早上雞還沒出窩,是最容易捉住的時候,其他時候想要捉就相對比較費勁了,當然這也是最淺顯的一層意思。
此外,這句俗語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說隻要雞長大了到了可以殺的時候就不要不舍得殺,長大長成熟了該殺就殺。因為好比是人長成成人一樣,當身高體重長到一定的度,以後就不會再有多大的變化。對于雞而言,該殺時還養着,這樣就會浪費不少的糧食,而這些糧食或許又可以養大另一隻小雞了,何況老雞肉的口感實在不比嫩雞。因此從經濟實惠的角度考慮,殺雞要趁早。
如此看來,“老牛吃嫩草,殺雞要趁早”,也隻不過是古代老百姓從日常中,總結積攢的生産生活的經驗而已。到後來,随着工業時代的到來,城市化的發展,人口的職業結構和社會經濟結構都發生了變化,漸漸地大家忘卻了這種直接的生産經驗,而賦予了這些傳統新的内涵,也就有了我們現在的新理解。文化這種傳承性很強的精神活動,是時代的産物,更随着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