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諸葛亮了解司馬懿性格的故事

諸葛亮了解司馬懿性格的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05:20:04

大家好,歡迎收聽本期的《鸮胖說千字文》,我是鸮胖。在節目開始之前,鸮胖想托付一下,如果您喜歡鸮胖的節目,就請您多多關注,并幫鸮胖轉發分享一下,您的舉手之勞,就是對鸮胖最大的鼓勵。提醒您一下,您點開鸮胖文史的圖标,就能完成關注鸮胖的工作,鸮胖在這,謝謝您啦。

咱們閑言少叙,說一說本期内容。上一期鸮胖給您講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典故,跟您聊了聊破釜沉舟、卧薪嘗膽的故事。如果沒有印象的聽衆朋友,可以返回上一期,在溫習一下。今天鸮胖接着給您往下講,講講“學優登仕,攝職從政”。其實這這八個字翻譯起來非常簡單,就是說學問做好了,應該去當官。當官就要當大官,要去擔當要職,管理政務。

您别覺得周興嗣說的俗,說的直白,但這确實是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們,夢寐以求的事情。誰不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呢?隻不過啊,想達到這種境界,不是那麼容易的。

“學優則仕”,這句話出自《論語》,但卻不是孔子說的,而是孔子一個特别聰明的徒弟說的,他叫子夏。子夏,姬姓,蔔氏,名商,字子夏。可以叫他蔔子夏。他是孔子學生中,年齡比較小,但是壽命又特别長的人。所以在孔子去世後,他是儒家弟子中輩分比較高的,類似于《射雕英雄傳》中,周伯通似的人物,丘處機等人,得管他叫師叔。

諸葛亮了解司馬懿性格的故事(千字文044隻是一句話)1

子夏

之前鸮胖在《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一講中,提到過兩個人,就是魏文侯和田子方。這魏文侯,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創始人,田子方呢,是魏文侯的老師,是個杠精。鸮胖為什麼提這倆人?是因為這倆人,都跟子夏一起學習過儒家之道。所以這子夏,對儒學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的。

剛才咱們提了,“學優則仕”這句話,是子夏說的,原句是“學而優則仕”。但人們隻是斷章取義,記住了後半句,認為做好學問是為了當官,把做學問看成了一個非常功利性的一件事。但其實,這句話還有前半句,那就是“仕而優則學”。如果把兩句連起來解釋,意思就不太一樣了。

其實這句話所體現出來的,是學習、實踐,與應用的關系。大意是說,學會本事,就應該去做官從政,發揮自己的能力,等到積累一定經驗之後,要總結經驗繼續學習。這樣,對于人來說,是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幫助自己全面的提升。

在封建時代,即便是當上了大官,仍要繼續深造,進行經典的學習與講讀,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免俗。這個制度,從漢唐時期逐漸發展起來,原本是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禦前講席,宋代逐漸形成定制,稱為經筵。經典的經,筵席的筵。明清時期,不僅順延,而且有更為嚴格的規定。翰林院的優秀人員為講解官,全程隻有他可以講解,可以比劃。皇帝到其他臣子,隻能凝神靜聽,不能有任何動靜。如果天子偶然失去了莊重的儀态,講官就會說,“為人君者,可不敬哉?”講官不能打皇帝手闆啊,就用這話不斷責問,直到皇帝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為止。至于講解的内容,自然是四書五經,隻不過他的着眼點是指出曆史的鑒戒意義,希望做到古為今用。

諸葛亮了解司馬懿性格的故事(千字文044隻是一句話)2

明代經筵

咱們現在,也有類似的行為。比如組織政府官員,組織企業管理者,定期學習培訓。這種培訓通常會給咱們一種感覺,就是比較嚴肅,畢竟說的事情是很重要的,需要嚴肅的場合。不像鸮胖這樣,能和您聊聊天。隻不過鸮胖覺得,我錄好您聽吧,還是沒有聊天的感覺。我和您們認識時間不短了,咱們也得更進一步見面了,您說是吧?所以我啊,打算和鸮胖二号,在五一期間,開個直播,和您聊聊天。直播咱們就不聊千字文了,和您聊聊您一定感興趣的話題,就是考古。盜墓和考古有啥關系啊,您聽我們跟您聊聊,一定會感覺神清氣爽。所以啊,如果您有什麼關于考古的問題,任何問題都可以,您加我微信告訴我,我和二号盡量給您解答。我的小寫字母malei92126,再說一遍啊,您記清楚,小寫字母malei92126。您有什麼想了解的考古問題,可以私信我。行了,這好事兒說完了,咱們接着來聊千字文吧。

為什麼永無止境的學習,沒單純的“學優則仕”更貼合人們的心意呢?其實周興嗣的“攝職從政”,告訴了我們答案。

其實“攝職從政”表面含義隻是當官,管理事務。但是在這裡有了一個引申的意義,那就是“攝政”,就是指能代替君主處理國政。能夠有朝一日成為攝政者,這是所有文人心中的憧憬。

随着秦漢一統,中國的隐士文化開始消落。像是“竹林七賢”、陶淵明之類的人,逐漸成為異類。更多的讀書人,更希望能當官從政,改變社會。國家也重視選拔人才,從察舉制到科舉制,都是國家選拔人才的制度。不過天下讀書之人千千萬,競争也很激烈。所以優秀的人,當官的幾率,自然更大。

當然,自秦漢之後,中國大地也經曆過混亂時期,尤其是周興嗣所處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的政局十分混亂,臣子與君上的關系,也十分微妙。君臣互相殘害的事情屢見不鮮,一些成年的攝政大臣,甚至會殺掉年幼的君主自立為王。這種攝政,是文人心目中追求的嗎?或者咱們直接點問,文人,是不是憋着 改朝換代的心?

其實啊,還真不是,而且,正好相反。

文人心中憧憬的,是成為攝政之後,忠心耿耿輔佐年幼君主,傳為千古佳話的那種場景,他們的心中,還是想成為一個忠臣。

因為這種人,代表了道德與能力的極度完美的制高點。這種人的能力毋庸置疑,所以他能夠做到攝政的位子;同時,這種人道德讀高尚,不會超越自己的臣子界限。

在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官方文獻,大家都特别推崇一個著名的曆史人物,他就是所有士子心中的典型。這個人離着當時那個時代也不遠,他就是被後人尊稱為“武侯”的諸葛亮。

諸葛亮了解司馬懿性格的故事(千字文044隻是一句話)3

諸葛亮

夷陵之戰,蜀國大敗。蜀國昭烈皇帝劉備病重,在彌留之際,托孤給諸葛亮。諸葛亮也确實實踐着他在《出師表》中所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北伐中原的時候,老對手司馬懿曾探問諸葛亮的生活狀況,使者回複:“諸葛公夙興夜,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至九升。”司馬懿聽完,長歎一聲:“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老對手都發此感歎,諸葛亮自己能不知道嗎?諸葛亮如此操勞,隻為對得起劉備的托孤重任,隻為忠于自己的職守。

諸葛亮的形象,被後人不斷塑造完善,逐漸變得光輝,高大,甚至更像個神。所以魯迅評價《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就是“狀諸葛多智而近妖”。這其實,就是人們對于諸葛亮能力和道德的肯定,也是人們心中完人形象的集中體現。

其實讀書學習,就是一場交易,一場用現在的時間和精力為成本,去換取未來前程的交易。這是一場長期的交易,在進行這個交易的同時,也在推動另一件事情的發展,就是國家的建設。在現代社會,學優不論從事什麼,其實都在完成相同的使命,就是為萬世開太平。

好,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歡迎您的收聽,我們下期再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