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人世間》第39集中,周志剛突發急症昏迷,被送進了醫院。在醫院醒了以後,他要求回家,秉昆隻好滿足了父親的要求,他的内心還以為父親真的好轉了呢。
回到家,老大秉義和老二周蓉也都回到家陪伴父親。一家五口就像小時候那樣,睡在一張大炕上。秉義三兄妹與父親聊了半晚上知心話,第二天早晨發現,父親安靜地去了。
周父離世時,三個兒女和老伴都陪在身邊,算是沒留什麼大遺憾。
晚上,秉義、秉昆和周蓉正在給父親守靈,母親卻在鄭娟的陪伴下,從屋裡出來了。周母命令三個兒女都進屋去,一是你們的父親不迷信,不興守靈這一套,二是天太冷了,要是把你們都凍壞了,你們父親該埋怨我了。
此前,周母的腦子一直還有些糊糊塗塗的,但因為老伴去世的刺激,周母這時好像完全清醒了。
第二天清晨,秉義先醒來,發覺母親不見了,于是趕緊喊醒弟弟妹妹們一起找母親。結果發現了令他們崩潰傷心的一幕:母親坐在父親的靈前,緊緊握着父親的手,端正地坐着,已随他們父親一起去了!
看到這一段場景時,作為觀衆,我們的心不由自主也跟着秉昆他們一起震顫。再加上劇中緊接着響起的主題曲,伴随着略帶憂傷的音樂,秉昆他們仨從小到大與父母在一起的溫馨場面,一一在我們面前閃過,不由得我們不跟着秉昆周蓉他們一起落淚、感動、難過。
可是在感動落淚之餘,我内心卻有個疑問:周母到底是怎麼離世的呢?是因為坐在外面一晚上凍死的?還是因為太傷心難過,導緻某種疾病突發就一下子走了呢?
陸續看到網上也有些網友評論這一劇情,很多人也都像我一樣對周母突然離世有疑問。
有的網友說,周母是主動殉情,故意在外面凍着,要跟老伴一同離去;也有的說,周母是因為對大兒子秉義失望了,所以才選擇離開的。
因為周父離世後,劇中有個細節,周母問兒女們為什麼不進屋,秉義說我們在商量事情呢,周母當時狠狠地瞅了秉義一眼,那一眼,有網友認為是周母對大兒子不滿意的表現,因為周父離世,大兒媳冬梅居然還回去上班了,而且,一直沒有和親家見過面,也是周父的一大遺憾。
但我想,編劇和導演安排讓周母随周父一同離世,一定不是為了表現周母對大兒子的不滿,而是為了展現和贊美周母和周父的感情,表現“生同衾,死同穴”這種夫妻感情。
老兩口一起離世這個情節,在現實生活中還真有。
幾年前我看過報道,有一對農村的老夫妻,結婚後一直很恩愛,每天一塊下地幹活,一塊做飯聊天,攜手走過了七十多年的歲月,都四世同堂了還依舊和年輕時一樣要好。他們相約生死都要在一起。老爺爺95歲時去世了。第二天清晨,兒孫們敲門叫老奶奶起來吃飯,卻沒有任何動靜,打開門一看,93歲的老奶奶穿戴得整整齊齊,已經走了。
老奶奶和老爺爺相伴一生,真正做到了生死相依。
我想,編劇可能也看到過這一真實的故事,所以,就把這一感人的愛情故事,安到了《人世間》中周父和周母的身上。
為了仔細推敲這個細節,這兩天我又仔細看了第39集,然後又去重讀了小說中有關周父周母的描寫。
電視劇中沒有表明周父去世時的年齡,但原著小說中有寫,周父是77歲走的,在周父走後,周母又活了7年,是在秉昆坐牢期間去世的。
“秉昆,你父親如果活着,該有九十了吧?”
“我父親七十七歲走的,那是一九八七年,活到今年該九十四了。”
劇版中,周母伴随周父一起離世,雖然看起來很打動人心,但仔細推敲,卻覺得不符合現實和情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真實生活例子中的老爺爺和老奶奶,能一起離開人世,是基于他們年紀都很大了。
九十多歲的老人,各種器官都在走向衰老和虛弱,遇到特别悲痛的事情,隻要失去求生意志,或者說是一意求死,那可能真的會無痛苦靜悄悄離開的。
但劇中,周父是七十多歲離世,那周母年齡應該和他差不多。七十多歲,還遠不到器官衰老到脆弱的時候,周母雖然有些腦筋糊塗了,但身體卻一直很好,不可能想走就能走的。
若說是凍死的,但人在極度寒冷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蜷縮身體,不可能會一直端坐如鐘。
像國慶的父親去醫院鍋爐煤灰堆那裡取暖,夜裡被凍死,被發現時,就是緊緊蜷縮在煤灰堆裡的。
其二,周父周母雖然感情很好,但遠到不了“生死相随”的地步。
周父周母的生活模式,在那個年代裡很常見。丈夫在外邊上班,妻子在家裡照顧老人孩子,一年都見不上幾次面。
而劇中的周志剛,是在大三線工作的建築工人,通常三年才能回一次家。也就是說,在退休之前,他與妻子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其實并不多。
即便是退了休之後,周志剛也很少待在家裡,而是又去找了一份工作幹,過段時間才回家一趟。因為秉昆兌的房子被收走了,秉昆一家又搬回了光字片,所以周父在家,家裡也住不開。
這樣的夫妻生活模式,在那個年代很常見,兩口子通常都是先結婚後有了感情,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一種習慣和親情。
丈夫或妻子去世了,另一方肯定很悲痛,要難過很長一段時間,但要說是殉情,是不可能的。作為母親的責任心和對兒孫的親情和依戀,也不會讓她們這樣任性去做。
其實周母和小兒子秉昆一起生活的時間最長,最依賴的便是秉昆和鄭娟。更何況還有可愛的小孫子陪伴在身邊呢。
所以我覺得,在劇中所展現的情況下,周母是不可能會去殉情離世的。
通常女人有了孩子後,對兒女的感情和關注會遠遠超過對伴侶的,尤其是傳統的中國女人。
如果是那種“愛情大過天”的女人,沒了愛情便活不了的女子,她們選擇殉情還可以理解,周母這樣的居家型婦女,卻一定不會抛下兒女,隻管随丈夫離去,而把雙倍的痛苦留給兒女們的!
綜上所述,我覺得周母緊随周父離世這一情節,設置并不合理和現實。還是原著小說中寫得更為符合實際。
或許,導演和編劇在《人世間》中安排這一情節,是一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隻是為了表現父母那一輩生死相随的感情。是一種刻意地煽情。
但煽情也應該講究生活的邏輯。
周母離世的場景,我們看着感動,仔細想想卻很殘酷!對兒女的殘酷!秉昆他們要承受父母同時離世的雙倍痛苦和絕望!
因為沒有了父母,我們在這人世間就隻剩歸途!(文/第一滴露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