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高估、誇大自我判斷
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強加于人
有時好心也是一種傷害
心理學原理——
虛假同感偏差,又叫虛假一緻性偏差,指的是人們常常高估或誇大自己的信念、判斷及行為的普遍性,它是人們堅信自己信念、判斷正确性的一種方式。當遇到與此相沖突的信息時,這種偏差使人堅持自己的社會知覺。也就是人們在認知他人時,總好把自己的特性賦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與他人是相同的,例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認為他人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際,也認為别人好交際。
東子解析——
虛假同感偏差既可以使你通過堅信自己的判斷,獲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時也會給你帶來決策上的失誤。因為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高估或誇大自己的判斷。而這些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所在,甚至沉浸在沾沾自喜的自鳴得意中。
包括東子在内的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遭遇。
當你到别人家做客或參加活動,在用餐時,主人常常會把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往客人的盤碗裡夾,一邊夾還一邊熱情地說:“這個好吃,這個好吃……”而對于這個“好吃”的食物,客人卻并不感興趣,這樣就出現了尴尬的局面:不吃,對不住主人的一片心意;可要吃,又難以下咽……
還有,比如主人喜歡京劇,有外地客人來訪,主人為了盡地主之誼,便很有儀式感地帶領客人去看戲。而客人對京劇實在是提不起精神,聽着“咿咿呀呀”聲強撐了半天後,便睡意朦胧。演出結束後,主人還會表功似的問客人:“哎,怎麼樣?不愧是國粹吧?”尴尬難言的客人,也隻好“嗯”“啊”地應着。
再比如一個愛玩遊戲的人找他人玩遊戲,因對方不愛玩遊戲不想參與。這時,愛玩遊戲的人就會不解地問:“怎麼會有不愛玩遊戲的人啊?”
以上幾人的共同之處就是誇大了自我判斷,高估自己的認知水平,認為自己喜歡的别人也一定喜歡。他們抱着“自己認同的就是正确的”想法,想當然的認為别人也會和自己一樣。因為誤入虛假同感偏差,結果事與願違,甚至鬧個費力不讨好。
所以,為人做事不要盲目自信,更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強加于人,因為有時好心也是一種傷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