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白露養生避秋燥早睡早起忌悲傷

白露養生避秋燥早睡早起忌悲傷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01:42:44

來源:鹹甯日報

白露養生避秋燥早睡早起忌悲傷(預防秋燥滋陰益氣)1

蔣敏

鹹甯麻塘中醫醫院 主治醫師

一、白露節氣的由來

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季的第三個節氣,于公曆9月7日—9日交節,太陽到達黃經165°。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诠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寒生露凝,“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節氣,是天氣轉涼的象征,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白露,“露”是由于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白露時節到,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稱之為“白露”。

二、白露節氣的氣候特點

我國古代将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意思是說,白露時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幹果糧食以備過冬。進入白露節氣後,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範圍的降溫,常常是白天的溫度仍達三十幾度,而夜晚時就下降到二十幾度,晝

夜溫差可達十多度。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明顯減少,秋高氣爽,比較幹燥。

三、白露節氣的民俗

收清露

我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饑。”“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百花上露,令人好顔色”。因此,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别的一種“儀式”。

2、祭禹王

禹王是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漁民稱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規模為最大,曆時一周。

3、吃龍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龍眼”的習俗。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等多種功效,而且白露時節的龍眼個大味甜口感好。

4、吃番薯

在文成,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和番薯絲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5、飲白露茶

白露前後采摘的茶叫白露茶,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幹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6、飲白露酒

資興興甯、三都、蓼江一帶曆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白露酒是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用以待客,又稱“白露米酒”。這種酒溫中含熱,有利于寒氣的散發。

四、白露節氣如何養生?

1.起居養生

俗話說:“白露身不露,着涼易瀉肚。”意思是到了白露節氣,就不能赤膊露體了,起居方面要注意避免受涼,換長袖類服裝,早晚适當添加衣被,睡卧不可貪涼,不要吹空調和風扇。否則受寒易引起腹瀉,特别是老人、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關節炎、慢性腎病患者,更要注意随着氣溫的變化加減衣物。

2.飲食養生

白露後,燥邪當令,人們容易出現口幹、咽幹、鼻幹、眼幹、皮膚幹、大便幹等症狀,此時我們應該及時注意調整飲食,防秋燥。平時應多喝水,可以選擇有養陰潤肺的食材,如百合、杏仁、燕麥、南瓜、川貝、山藥、銀耳、甘蔗、荸荠、白蘿蔔、雪梨、紅薯、大棗、菊花等,也可以選擇芝麻、蜂蜜、西紅柿、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以益胃、養肺、生津。忌食辛辣、油膩的食物。

3.運動養生

秋高氣爽,與悶熱的夏季相比更适合運動。此時可選擇慢跑、爬山、踢毽子、太極拳等方式進行運動。此時,人們趁着涼爽選擇秋遊也比較多,但有些人由于本身是過敏體質或吸入外界過敏原,容易出現過敏的現象。外出時應戴口罩、保持鼻腔清潔、防止過敏原通過呼吸道進入;調整飲食,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必要時需要到醫院開具抗過敏的藥物。

4、情志養生

秋令在五髒主肺,情志主悲。人們的情緒往往不太穩定,易于悲愁傷感。秋天精神調養的原則是神氣收斂,思維趨于平靜,培養健康的愛好,多到室外曬曬太陽,或參加娛樂活動,努力消除悲愁傷感等不良情緒,讓心情喜悅,達到養生的目的。

責編:丁婉瑩

本文來自【鹹甯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