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清明假期适合吃什麼

清明假期适合吃什麼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8 21:00:02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進入公曆四月,春日的明媚陽光變得多了起來。倘若不趁着春光正好,外出賞花遊玩,恐怕就要錯過這暮春的時日了。正因如此,在公曆四月的衆多傳統節日中,踏青遊春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動。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在宋代詩人吳惟信的一首《蘇堤清明即事》裡,就能夠看到在盎然的春意中,遊人們出城踏青,笙歌鼎沸的熱鬧景象。而在四月,可以外出賞春的節日絕不僅止于清明節。現在,封面新聞奉上這一份四月的“民俗月曆”,快來于春光中,感受傳統節日的民俗魅力吧。

“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

4月3日 寒食節(農曆二月二十二)

寒食節,在中華大地上了延綿了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更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但在當下,知曉寒食節的人并不多,隻因伴随着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

清明假期适合吃什麼(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1

蘇轼所著《寒食帖》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清明節前一或二日,傳說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設立。“據史記記載,寒食節跟春秋時期的晉文公有關。晉文公名為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在晉國的王位争奪中,晉文公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但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随左右,甚至‘割股啖君’,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給晉文公吃。後來,重耳勵精圖治,終成一代名君‘晉文公’。”四川省傳統文化促進會漢服專委會會員周昕說到。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誇功争寵,與母親歸隐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下令放火燒山,但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

清明假期适合吃什麼(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2

晉文公雕像

介子推身亡後,晉文公非常傷心更深感愧疚,于改綿山為介山,并立廟祭祀,由此産生了“寒食節”。“同時,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全國不準有煙火,隻能吃冷的食物。這個節為什麼叫‘寒食’?就是因為在當天民間不能吃熱的食物,隻能吃冷的食物。”慢慢演變到民間,也成為了民間的掃墓祭祖的習俗的由來。

清明假期适合吃什麼(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3

晉文公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

周昕表示,随着歲月的流轉,到了隋唐年間,寒食節和清明節就慢慢融合進了一個節日。“曆史上,寒食節和清明節本就是不同的兩個節日。但到後來,寒食節的掃墓等功能,被融入了清明節。所以,現在大家隻知清明節,寒食節基本上沒有人提了。”

雖在當下,寒食節鮮有人知。但人們約定俗稱不當在清明節當日祭祖,而選在在其前一日掃墓,也正因為寒食節的緣故。“為什麼選擇在清明的前一天祭祖,其實很多人是不知道緣故的。但這也是寒食節習俗,很好地保留下來的證明。”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4月4日 清明節(農曆二月二十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提起清明節,這首杜牧的《清明》自然是傳誦千年的不朽名篇。句中,行人神情凄迷,煩悶不樂的神态,融入了清明凄迷的細雨中。的确,清明時節掃墓祭祖,緬懷先人,是個充斥着哀傷的節日。但也是在這一天,古時的人們踏青、植樹、放風筝、蕩秋千、蹴鞠,在春光正好中攜一家老小出遊,也是個歡樂明媚的節日。

“從24節氣來說,清明前後的陽光非常的好,然後又有雨水,空氣也清新。所以,古時清明節,就有很多的戶外活動。”周昕特别講到“插柳”,這是清明節比較重要的民俗活動。而關于“插柳”習俗的緣來,也存在着不同的說法。

“民間有句俗話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而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農事祖師神農氏的。還有一種說法,是‘驅鬼辟邪’。清明節本有着掃墓的功能,它其實也是跟農曆七月半類似的‘鬼節’,然後民間相信柳樹的樹枝可以僻邪驅鬼。”

此外,也有說法表示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相傳,在介子推焚身于大柳樹下後,第二年晉文公來祭拜時,發現被燒毀的柳樹死而複生,晉文公當場折下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征。

“但在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号’。而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隻剩下了插柳的習俗盛行不衰。”周昕補充道。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4月14日 上巳節(農曆三月三)

“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軒轅生。”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上巳節則是紀念黃帝的節日。

而說起上巳節的習俗,不少人肯定會想起王羲之的一篇《蘭亭集序》,其所寫下的“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正記載了上巳節之時,王羲之與友人舉行風雅集會的場面。而文中的“禊事”,也是上巳節重要的習俗——祓禊。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古時,古人們在上巳節,于江河之濱嬉戲沐浴,認為這樣可以祓除不祥。

除去祓禊,上巳還有不少風雅的習俗,如“曲水流觞”,其要求衆人坐于環曲的水邊,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順流漂下,停在誰面前,誰就要将杯中酒一飲而下,并賦詩一首,否則罰酒三杯。

清明假期适合吃什麼(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4

清俞齡曲水流觞圖軸

而鮮為人知的是,上巳節也是最古老、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在這一天,古時的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河邊潑水相戲,結伴遊樂。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擇偶,并以芍藥定情。

《詩經·鄭風·溱洧》 中記載:“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于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谑,贈之以勺藥。”寫的正是鄭國三月上巳節,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邊遊春的場面。詩人杜甫也寫下過:“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風情搖曳場景。

“像花朝節、上巳節,都是年輕男女出遊的節日。” 漢服愛好者王瑞祺介紹。

“谷雨如絲複似塵,煮瓶浮蠟正嘗新。”

4月20日 谷雨(農曆三月初九)

谷雨,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群芳譜》記載:“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後,天氣較暖,降雨量增加。而谷雨,則是“雨生百谷”的意思,這是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都說“春雨貴如油”,而谷雨的習俗,自然也與農事活動脫不了幹系。谷雨以後氣溫升高,毒蟲害蟲自然也日漸蘇醒。蟲害,是無論對莊稼還是莊稼人,都是盡力想要躲避的。于是,農家會在此時張貼谷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谷雨貼上面通常刻繪神雞捉蠍、天師除五毒等形象或道教神符,反映了農戶們驅除害蟲及渴望豐收的心情。

清明假期适合吃什麼(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5

谷雨禁五毒

清明假期适合吃什麼(我們的節日口述民俗)6

谷雨貼

此外,谷雨也有“禁蠍”的習俗。據清光緒七年《增修登州府志》,在今山東蓬萊一帶,谷雨這天便要“士民用朱砂書符咒,禁蛇蠍”。此外,在古時中國沿海地區,還有于谷雨時節祭海祈福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而在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中,自然也要抓住春天的尾巴,外出踏春賞花。谷雨前後也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清代顧祿的《清嘉錄》有載:“牡丹花,俗呼谷雨花,以其在谷雨節開也。諺雲:‘谷雨三朝看牡丹。’”意為谷雨後三天看盛開的牡丹正當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