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冬至吃什麼好 冬至可常用“補冬”藥膳方

冬至吃什麼好 冬至可常用“補冬”藥膳方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12 02:32:42

  一年一度的冬至節氣,也就是12月22日。這時候肯定會越來越冷了哦,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養生保健呢?冬至吃什麼好呢?冬至飲食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冬至可常用“補冬”藥膳處方

  今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這個節氣,這就意味着真正的進入到數幾天了,這時候迎來了最寒冷的天氣。《易經》中說“冬至陽生”。這個是因為節氣到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内陽氣蓬勃生發,最容易收到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因此,冬至前後是我們進補的最好時間。

  冬至遵循3個基本原則

  1、起居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注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複發。

  2、藥補

  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喜歡藥物的冬令進補。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潤補養藥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既能進補,又能治病。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冬季進補膏方在有些地方成為一種時尚。

  3、食補

  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如果你在冬至能夠選擇到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這肯定會讓大家接受。在最适合冬至進補的食物中,中醫又将它們分了幾大類。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每種食物的優缺點都有什麼吧。

  ①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鲫魚等,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②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③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常用“補冬”藥繕處方

  根據我們中國人的習慣,從立冬開始到冬至這前後都是對我們身體進行滋補的好時候,這就是人們說的“補冬”。正确的“補冬”,不僅能夠使得身體變得強壯又能夠保持窈窕身材哦。

  1、八珍:當歸、地黃、枸杞、芍藥、白術、茯苓、大棗、甘草。

  2、四神(又稱“四臣”):蓮子、芡實、、山藥、茯苓

  3、四物:當歸、川芎、芍藥、地黃。

  4、單方:人參、當歸、田七、杜仲等。 烹調方法:将準備好的漢藥,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壺内。接着準備家禽(雞、鴨)或野禽(雉雞、斑鸠等),還有豬腳(肘子)、豬肚、腰子、鳗魚、鼈等,經過處理後再放入大壺中,然後倒入水和酒,或僅使用酒來慢慢炖煮。

  煮好的補冬品,有效成分會滲出于湯中,肉裡的軟骨會松軟到入口即化,漢藥獨特的味道則會滿室生香。

  注意:“補冬”最好在身體狀況良好時進行,患有感冒而發燒或咳嗽時應避免。然而,“四神”的藥性特别溫和,而且富有滋養又能強化腸胃,因此即使處于感冒體力衰弱的情況下,隻要有些食欲,即應多加食用。

  冬至飲食應“三多三少”

  冬至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節氣,因為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過了冬至後,随着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時間漸漸長起來。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裴教授介紹,冬至也是人們養生的大好時機,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于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當選用高鈣食品。飲食宜清淡,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鹹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宜吃溫熱的食物以保護脾腎。吃飯宜少量多餐。應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多,糖類、脂肪、鹽少。

  冬至養生吃堅果

  冬至這天,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而南方的傳統習俗是煮食湯圓,還有人喜歡在這一天吃火鍋。除了這些常規飲食,此時要科學養生,調理得當,還可以多吃些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之類的堅果。中醫認為堅果性味偏溫熱,在其它季節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氣較冷,此時進補無異于“雪中送炭”。

  營養價值:核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脂肪中含亞油酸多,營養價值較高。此外,核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E,可防止細胞老化,有健腦、增強記憶力及延緩衰老的作用。核桃還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

  中醫觀點:核桃仁有補腎固精、潤肺止咳、化痰定喘、順氣補血等功能。對腎虛、尿頻、咳嗽等症有很好的療效。人疲勞時嚼些核桃仁,能緩解疲勞和壓力。但其含有較多脂肪,所以一次吃得太多,會影響消化。

  結語:看完本文你現在知道冬至該如何養生了嗎,知道冬至吃什麼好了嗎?冬至是進補的好時節,但是也要科學進補哦,千萬不要瞎補。科學進補才能夠是你健康,身體依舊那麼窈窕的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