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和寓意

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和寓意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17 23:08:04

#無條件寫作日線上命題寫作,第1名可獲得1萬元現金#

我們從孩童開始就知道,中秋節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吃月餅,這已經是所有人公認的中秋節習俗。但實際上很多人隻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卻不知道中秋吃月餅的由來是什麼?更不知道中秋吃月餅象征什麼寓意。現在我們就深入了解關于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及發展過程,讓你更了解中國的習俗文化。

一、中秋吃月餅的由來

相傳,中秋吃月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源自我們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種儀式,可以說是自然拜物的一種表現。“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骞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二、中秋吃月餅象征什麼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 “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迹。 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将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衆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着團圓。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阖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産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叙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清代,月餅的制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月餅到處皆有。

清代詩人袁景瀾有一首頗長的《詠月餅詩》,其中有“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迹。戚裡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等句,從月餅的制作、親友間互贈月餅到設家宴及賞月,叙述無遺。

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和寓意(中秋吃月餅的由來和寓意)1

三、中秋節如何賞月

月光皎潔,給人溫柔之感。因此賞月最好在較為安靜的場景,可以給人更多思考和啟迪。當然如果你喜歡熱鬧,和朋友家人其樂融融也是一種賞月的好方式。

如果想月亮看得更清晰,可以去鄉間或者山上。現在城裡的人們,很難見到好月亮了。他的唯一性和突出性,已經被萬家燈火、密集的車燈、成排成行的街燈、妖冶的酒樓彩燈奪走了。

當然,賞月最重要的是心境。如果你身在異鄉,思念家人,那未嘗不可在月下與家人通話感受天涯之下同一月亮帶給的溫情。如果你心中有許多美好的願望,也可以在月下做一番祈禱,靜靜思考願望的實現途徑。如果你心中有不可言狀的情懷,也可以拿出古人的各種詩集古書,從優美的詩句中品一品他人的情懷而抒發心中的抑郁。

無論如何賞月,各有其妙,各得其樂。賞月之時,不僅賞月,也關照身邊之人,留自身形象,讓人間充溢關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