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的語文課本裡就學到:杭州西湖,嵩山少林寺,西安兵馬俑,四川樂山大佛,貴州黃果樹瀑布等等。對于這些祖國名勝景點我們從小就是耳熟能詳,而嵩山少林寺也是逐漸成為了我們的基本常識。到後面我們慢慢長大,接觸了大量的童年武俠電視劇和小說,會發現了一個颠覆性知識:少林寺竟然是少室山上!我們從小的認知是嵩山=少林寺,怎麼又從哪裡冒出一個少室山呢[what]?
對于這個疑問,我相信很多沒去過河南嵩山的朋友童年肯定也會有,這個疑問的主要來源還是上篇文章提到的金庸先生。衆所周知少林派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第一大門派,而小說中提到過無數次的少林寺是在少室山上,其中最出名的章節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少室山下三兄弟大戰。
還有《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夜闖少室山,《笑傲江湖》中少林寺救任盈盈等等。這就導緻很多人童年有這麼一個疑問:少室山是哪來的?少林寺不是在嵩山上嗎?難道是金庸先生的筆誤?
金庸先生是著名的曆史大家,當然不可能把少林寺給虛構在一個地方上,也并非是金庸先生的筆誤,隻不過是金庸先生沒有去刻意解釋這麼清楚,以為大家都懂這個地理常識,而大部分的電視劇也省去了這個地方的解釋,所以導緻很多人童年就會有此疑問。
少林寺的确是在少室山上,當然也是在嵩山上,隻不過這兩座山的關系是嵩山>少室山,嵩山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這樣大家就明白了吧,少室山是由嵩山的一座峰,一座名山肯定如山脈一樣延綿不絕面積廣闊,必然會有很多小的山峰,而一般這種山峰會取名叫xx峰,xx嶺之類的,在衡山 華山 泰山非常常見,像嵩山這種峰也稱為山,這種山中山的名稱叫法是比較少見的,所以也導緻了一些誤會産生,讓大家以為這是兩座不同的山。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為 “嶽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部,西鄰古都洛陽,東臨古都鄭州,屬伏牛山系 。
主峰峻極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連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黃河、洛水,南臨颍水、箕山,東通鄭汴,西連十三朝古都洛陽,是古京師洛陽東方的重要屏障,素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是中國佛教禅宗的發源地和道教聖地,功夫之源。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詩經》有“嵩高惟嶽,峻極于天”的名句。
太室山,主峰峻極峰為嵩山之東峰,海拔1492米,主要建築為中嶽廟、嵩陽書院。據傳,禹王的第一個妻子塗山氏生啟于此,山下建有啟母廟,故稱之為“太室”(室:妻也。)。太室山共三十六峰,主峰“峻極峰”,則以《詩經·嵩高》“峻極于天”為名,後因清高宗乾隆遊嵩山時,曾在此賦詩立碑,所以又稱“禦碑峰”。
塗山氏
登上峻極峰遠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黃河如帶。
倚石俯瞰,腳下峰壑開綻,淩嶒參差,大有“一覽衆山小”之氣勢。山峰間雲岚瞬息萬變,美不勝收。
正如詩中所說:“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來往舒心顔。白雲蓬蓬忽然合,都在虛無缥缈間。”
太室山下的中嶽廟,始建于秦朝,是嵩山道家的象征。
太室山南麓的嵩陽書院,是嵩山儒家的象征,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少室山,有三十六峰,頗為壯觀。少室山山頂寬平如寨,分有上下兩層,有四天門之險。據《河南府志》載,金宣宗完顔列與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戰時,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頂屯兵,故稱“禦寨山”。
少室山距太室山約10千米,山上連天峰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築為少林寺。據說,禹王的第二個妻子,塗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謂“少室”。
少室山中以少林武術聞名于天下的少林寺,是嵩山釋家的象征。
關注@三毛帶你聽遊世界,聽景點背後故事、學習旅行文化知識,三毛遊a.p.p 6.0版本最近更新啦,解鎖更多好玩功能,去河南遊玩的朋友可不要忘記打卡中嶽嵩山哦,去時候帶上三毛遊~聽聽這座五嶽名山背後的曆史故事和特點,讓旅行不再是走馬觀花。有想要三毛介紹的景區,評論區留言,三毛下期詳細介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