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财富流通受阻,導緻破産等連鎖反應,解決起來簡單又困難》中,我們講到了當社會需要流通财富增加而貨币量跟不上的時候,可能會造成企業倒閉、産品堆積等一系列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很簡單也很困難。
簡單是因為我們找到了的根本解決方法:多發行貨币;困難是因為沒人能提前算出該多發行多少貨币。今天,咱們試着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解決這一問題。
“事後算賬”也能解決問題
上一次我們說了,世界上有那麼多經濟方面的專家學者,但是沒有誰能夠提前算出社會上會産生多少需流通财富,也就無法提前算出需要多發行多少貨币。
既然不能提前預知,那我們換個思路,“事後算賬”也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就好比誰也不知道去年豬肉價格會大漲,市場一如既往按部就班;突然豬肉價格飛升打破了市場平衡,國家的解決之法,便是多投放一萬噸豬肉進入市場來維持平衡。
這種事後解決問題的方式,在推導貨币發行量上,也是行得通的。
以“價值規律”為突破口
現在知道了大概的方向,具體怎麼實施呢?首先咱們來說一個很重要的經濟學原理。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産和商品交換的基本經濟規律。即商品的價值量取決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按照價值相等的原則互相交換。
價格圍繞價值和供求關系上下波動。
比如說本地白菜的供應量很大,其價值就不會太高,價格也就便宜;進口牛肉的供應量很小,其價值也會很高,價格也就不菲。
市場有2000斤白菜需要流通,當人們的需求量高于2000斤,白菜的價格就會上漲;當人們的需求低于2000斤,白菜的價格就會下跌。其中人們的需求量,和人們能夠拿出來購買白菜的貨币量是對應的,需求量高,人們花在白菜上的貨币量就大,否則相反。
從價值規律中,咱們找到了解決貨币發行量問題的突破口。
以“物價水平”為指标
通過價值規律我們可以知道,當貨币量多于需流通财富時,物價會上漲;當貨币量少于需流通财富時,物價會下跌。
假設,現在市場上有2000萬個雞蛋需要流通,其總價值為2000萬;當市場上有1000萬元貨币時,雞蛋的單價為0.5元;當市場上有4000萬元貨币時,雞蛋的單價為2元。
這隻是一個假設,是想讓大家直觀的了解,當需要交換的财富多而貨币量少的時候,價格會下降;當需要交換的财富少而貨币量多的時候,價格會上升。
物價水平,是反映貨币發行量和需流通财富匹配度的指标。
最後我們回到“發行多少貨币”的問題上,雖然不能提前計算需要多少貨币,但是我們可以事後觀察物價水平,從而調整貨币發行量。某段時間内物價上漲,說明發行的貨币量比需要量多了,國家便可減少貨币發行。
但在曆史長河中,人們總結下來的經驗是,稍稍多發貨币比少發貨币更為保險,物價微微上漲也是正常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咱們下期再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