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全國人大表示:雙減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11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發布《關于做好校外培訓廣告管控的通知》。同年同月杜絕地鐵、公交站台等所屬廣告牌、廣告位刊發校外培訓廣告。
同年,10月份國家頒布《家庭教育促進法》,到11月份教育部提出将抑郁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内容……
我的感觸就是: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做的也還有很多,下一代人的培養和教育離不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基于這樣的背景和社會需求,我們于11月15日開始為期一個月的《韋志中親子教育公益班》的學習之旅,第一門課程就是《向〈西遊記〉取育兒經》!
我出生于一個農村家庭,父母也十分重視我的成長教育,含辛茹苦的供我完成學業。
現在我也已經成家立業,膝下也有一個快兩歲的女兒,對孩子的教育自然也成了我和家庭的一份責任。
怎樣培養和教育孩子?
我的理念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做一個終身學習的父母!
現在用心學習一個月,也許就是贈予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份最好的禮物!
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講過“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這其實也是衆多父母育兒觀念的現狀。
孩子是父母的複制品,有很多特質都是遺傳于父母,效仿于父母,但是孩子也有其獨特的一面,也有其創新的一面;兩代人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每個人的體驗感受也不同,行為決策自然也不同!
我們幾乎都是沒有經過系統培訓或學習就成為了父母!
愛人和我雖然也都有學習心理學,但是迎接小生命到來的時候,也需要一個适應的過程,需要調整新的生活節奏和心理節奏!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左右是小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時期,也是第一個逆反期的開始,與其說是逆反期,倒不如說也是機遇期。因為這些特殊視頻,引導的好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引導的不好,可能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小豆子現在1周9個月了,她已經漸漸會表現出來一些自我意識的行為了,“我”這個概念也慢慢在她的小腦袋裡日趨形成。我們需要引導孩子的是“我很重要,别人也很重要”!
六七歲的時候,小孩子就要上小學了,也會和越來越多的同齡小朋友交往了,形成屬于她的社會關系。學會和同齡孩子交朋友,便是父母需要引導和重視的一個方面。
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所“學校”,父母也是孩子接觸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家庭教育更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畢竟,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文化熏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