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青海國家草原公園試點

青海國家草原公園試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2 21:15:55

青海日報融媒體記者 宋明慧

曆史演進,總會在關鍵時刻為發展留下耐人尋味的篇章。一直以來,青海兒女把三江源保護作為青海生态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态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繼續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态。

青海國家草原公園試點(偉大變革國家公園)1

三江源國家公園内風光旖旎。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決扛起生态保護重大政治責任,可可西裡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體制試點任務全面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正式創建,生态文明高地建設高開高走,今天的青海,努力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上走在前頭。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坐擁國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祁連山,中國最大的内陸鹹水湖青海湖,而且這裡還是普氏原羚、藏羚羊、雪豹等高原特有珍稀野生動物栖息的樂園,其在全國乃至全球生态安全中十分重要。

俯瞰青海大地,這裡是亞洲孕育大江大河最多、最集中的地區,長江、黃河、瀾滄江及我國第二大内陸河黑河均發源于此。當一滴滴冰川融水彙聚成河自大地奔湧而出,當全省年均出境水量從過去的600多億立方米增加到900多億立方米,承載着堅定不移做好“中華水塔”守護人的擔當和使命,青海兒女向全國乃至世界人民踐行了确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承諾。

近年來,我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中華水塔”和地球第三極保護行動,全面加強生态資源保護和培育,通過實施三江源生态保護和建設、祁連山生态環境保護綜合治理、青海湖流域生态環境綜合治理、大規模國土綠化、防沙治沙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保護和修複工程,全省河流國考斷面優良水質比例均在全國領先,區域生态功能不斷優化,水源涵養地作用更加凸顯,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持續提升,生态環境持續改善,三江源區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祁連山地區河流年徑流量增加27.5%。

青海國家草原公園試點(偉大變革國家公園)2

俯瞰瀾滄江源頭。代純 攝

在廣袤的青海大地上,獨特的生态環境造就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面積生态系統,目前全省有5000多個湖泊,4200多條河流,濕地面積510萬公頃,濕地面積在全國居于前位,濕地資源占全國總量的22%,“地球之腎”正持續向好。

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強濕地保護修複,在全國最早實施濕地管護員制度、落實濕地生态補償機制,實施青海湖濕地保護與修複、濕地公園建設等工程,全省濕地保護率達到64.32%,高于全國平均12%。目前,建立了青海湖鳥島、紮陵湖、鄂陵湖3處國際重要濕地,8處濕地型自然保護區,19處國家濕地公園,32處省級重要濕地。在地處三江源腹地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這裡曾經因草原上大大小小的湖泊随處可見享有“千湖之縣”之美譽,而這些湖泊也在後來因生态環境持續惡化而消失,如今随着生态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瑪多草原上又再現“千湖美景”,有當地人說現在湖泊數量甚至比原來縣志記載的還要多。

國家公園占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的77%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我國生态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創新,是親自部署推動的重大改革。省委省政府把國家公園建設作為貫徹落實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實踐,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全面推進,為全國生态文明建設提供“青海方案”,貢獻“青海智慧”,青海建設國家公園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9年6月,省部共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在青海啟動,全國第一,青海又承擔起立示範、樹标杆的任務;2020年,國家公園示範省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在“三步走”戰略中,國家公園從藍圖願景逐漸變成現實,青海也正憑國家公園之名走向世界,成為大美青海的亮麗名片。

站在重要的時空節點再去回望,一直以來青海突出國家公園建設,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份,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成功舉辦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再到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體制試點任務全面完成,且目前,國家批準創建青海湖國家公園、昆侖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前期工作啟動,青海因生态而興,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已初具規模。

不僅如此,我省還在全國率先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将8類109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為79處,涵蓋三江源區、青海湖流域、祁連山地區、柴達木盆地、湟水流域五大生态闆塊,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新體系。目前,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各類自然保護地達到26.77萬平方公裡,新增3.41萬平方公裡,全省64%的濕地、30.7%的森林、85%的野生動物栖息地納入自然保護地管理,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加,祁連山國家公園内的雪豹達到100多隻,藏羚羊從不足3萬隻增加到7萬多隻,普氏原羚從300多隻增加到2800多隻,青海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在青海

當今日青海憑國家公園之名聚焦世界目光,當源源不斷的清潔水源從江源大地奔湧而出,青海已然成為國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

回顧一路曆程,2015年以來,我省全力推進全國第一個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于當時青海而言,國家公園不僅是一次生态文明領域的體制改革,也将是一次賦能全局發展的重大機遇。盡管是全新的探索,但必須要為全國建設國家公園探索路徑,創造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敢為人先、大膽創新,在摸着石頭過河的探索中,三江源經曆了一次從無到有、有中創優的生态“蝶變”,理順管理體制,創新管理機制,打破“九龍治水”和執法監管“碎片化”藩籬,理順人與自然辯證統一關系,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以最嚴格的制度保護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三江源頭完整的生态系統也将得到整體保護、系統修複、綜合治理。

立足江源、符合省情、面向全國,青海全力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終于探索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彰顯三江源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創新之路,形成了“一面旗幟引領、一個部門管理、一種類型整合、一套制度治理、一戶一崗管護、一體系統監測、一支隊伍執法、一衆力量推動、一種精神支撐”“九個一”的三江源模式。2021年10月,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總面積達19.07萬平方公裡,成為全國首批、排在首位的國家公園,也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随着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極地江源也将迎來國家公園建設的關鍵期,相信這裡必将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

盡管三江源海拔高、氣候條件惡劣、生态環境脆弱而不可複制,但随着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實施和國家公園設立,實行最嚴格的生态保護制度,這裡珍貴的自然資源、完整的生态系統被更好保護,生物多樣性也持續保有,堅定不移做好“中華水塔”守護人青海實至名歸。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态,最大的責任在生态,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态。因生态而美借生态而興,青海正在堅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上走在前列,一個更加昂揚奮進的現代化新青海正款款而來!

稿件來源:青海觀察客戶端 聲明:以上内容版權為《青海日報》所屬媒體平台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