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智行千裡知行合一

智行千裡知行合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5 21:06:52

智行千裡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積善成德)1

作者 | 英榮博 ,張其成國學基金國學傳承工程五班學員

中華上下五千年,無數至聖先賢留下的典籍浩如煙海,三墳五典,四書五經,都是中華文化的根,都是華夏文明的血脈所在,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寶庫,是民族生存發展的根基。

正如張其成教授所說"少年要讀《論語》,修身成人以立業;中年讀《道徳經》,放下虛妄以逍遙;老年讀巜六祖壇經》,明心見性以知往;至于巜易經》和《内經》,一則以知命,一則以養生,必須終其生而敬誦之。

曆時一年的研修,九次大課,五部經典,課上老師的開示,課下學修的交流,讓我學得,悟得,省得,行得——知行合一是心之高蹈、積善成德是人之至性。

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體味到的是一種甯靜與祥和。無論是遠大理想、淩雲壯志,還是閑情逸緻、養性修身,都可以從這些國學經典中得到啟迪。

古之聖賢留下的經典,猶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讓人感到生之希望;也像冰雪中的熱火,讓人感到嚴冬之溫暖;又似盛夏中的一捧清涼,沁人心脾。做人要守住内心的甯靜,做事要守住天下的清明。

保持内心世界的甯靜,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隻有一個内心甯靜的人,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

智行千裡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積善成德)2

國學是以人文道德為中心,是“立其大者”。“大”是國學的根本,要立住。這是中華民族區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氣質。中華民族的道德精神不是偏激的、遊蕩的,而是平和敦厚的,适切安和的。

《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開示我們行為以善為基礎,要達到最善良的地方,這才是人所追求的東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仁、義、禮、智、信是我們中國人應該遵循的做人的準則。荀子曰:“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周易》上說“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間最大的道德竟是生存、是生命。《莊子》中說:“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隻有生存,才算得上有德性,也隻有愛惜生命,才會愛身邊的事物。隻有有了生命,才懂得珍惜生命,才會懂得去愛惜别人的生命。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是辛棄疾呐喊的南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智行千裡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積善成德)3

人生是一場修行,心之所向,一葦以航。“香九嶺,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能者為師,虛心請教”,“山不厭高,水不厭深”,“見義不為,無勇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千百年來中國文化屹立于世界東方,曆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璀璨,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梁!

一年的研學轉眼過去,作為國學傳承工程首屆學員,有責任和義務薪火相傳。首先自身繼續研讀五部經典,其次将所學與教育工作相結合,引導學生讀經研學,第三,參與社區的公益活動,宣傳國學精神。

在孔孟老莊的智慧裡,在四書五經的字縫間,秉承知行合一的心念,堅守善德化民的行止,遊弋在中華文化的海洋裡,通向詩和遠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