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就是王守仁,明朝新科進士,弘治十二年間來到浚縣。他在大伾山賦詩講學,留下許多故事。
他初到浚縣時,還是個窮書生,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足之地,就在縣城東門裡路北一戶人家借住。
這一天,有個叫張籮的生意人走街串巷,來到王陽明住的東門裡,打響“呼啦闆”招攬生意。
王陽明出來對張籮的說:“我張副籮行不行?”
張籮的一看王陽明書生打扮,說:“行”。
王陽明又說:“我沒錢,行不行?”
“沒錢不行。”
“我給你寫個字,保你比張籮發财。”
張籮的一聽,窮書生沒有錢,就算賒給他個吧,就答應了。
籮張好了,王陽明就給他寫了個“赢”字,用高粱杆夾住,插到張籮的挑子上。
張籮的擔子挑走了,又來到西關紙坊街,停下來攬活。
不一會,來了一個人,說是要張籮,看見挑子上的字,就問:“這個字賣不賣?”
張籮的答:“賣”。
問:“得多少錢?”
答:“一個籮錢。”
“一個籮錢是多少?”
張籮的一看,還真是個買家,就伸出三個手指頭,心想一個籮十文錢,要他三十文。多說幾個吧,反正他是要字不要籮。
誰知那人一看,出手就給了他三百錢把字買走,把張蘿的高興壞了。
第二天,張籮的又來到東門裡叫賣,王陽明聽到聲音出來一看,字沒了,剛要開口,張籮的便滿臉堆笑地問他:“還張籮不張啦?”
王陽明反問張籮的:“上回寫的那字是不是賣了?賣了多少錢?”
張籮的答:“是賣了,人家給了三百錢。”
王陽明一聽說:“你發不了财,恁便宜就賣了。算了算了,不讓你張籮了。”
張籮的一聽急了,纏住王陽明,說啥也得再寫個字,說:“這回你叫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
王陽明就又給他寫了個“輸”字,并囑咐他幾句。
張籮的高高興興地走了。第二天,他照直就到了西關紙坊街,也沒心思張籮了,專門等上回買字的那位。
王陽明種植的柏樹形狀如手指
一會兒,那個人來了,看到挑子上又有一個字,還要買。張籮低聲說:“上次你給的價太低。這回這個價不好說了,我得找寫字的商量商量。”
買字的人說:“中,你得把這個字先留下。”張籮的留下字就去找王陽明。
原來,買字的是紙坊街有名的富戶,姓盧,人稱盧大戶。盧大戶讓人暗中跟着張籮的,到了東門裡王陽明的住處,趕快回來說給了盧大戶。
盧大戶忙坐轎趕到王陽明住的地方,見張籮的還在,正給一位書生模樣的人說話,他猜想肯定就是寫字的人。就給了張籮的二十兩銀子(相當于現在的16000元人民币),說:“沒你的事了。”
盧大戶與王陽明一見如故,談話非常投機,盧大戶這才知道王陽明原來是江南人,很有文化,就将他接到家中,從此開始謀劃在大伾山建書院,讓王陽明課衆講學。
陽明書院最早是在浚縣大伾山山頂上,禹王廟作為講學場所,兩側有王陽明的碑文,後來陽明書院又落地霞隐山莊内。
想了解王陽明先生的足迹事迹,不妨來浚縣大伾山看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