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現在的考試形式,要提高成績,還是離不開題海戰術。考試是最公平的選拔方式,試題意義不在于試題本身,在乎于鍛煉大腦調動信息和聯想能力。但是,有些試題純粹是為了給學生的思維設置障礙。
這是一道一年級七巧闆拼圖的試題。看到試題,學生猶豫不決:答案是填“台燈”,還是“小船”?是“風筝”,還是“太陽傘”?這道題明顯不是“發揮性題目”,那麼标準答案究竟是什麼?
老師的标準答案是“台燈”,理由是“台燈最普遍,不要把問題想得太抽象”。标準答案太出人意料,一位家長不同意老師的講解,堅持認為是“小船”,還用一句詩回複老師:“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考試是為了摸底和選拔。考試不設置障礙,怎麼知道哪些知識學懂學通?怎麼把學生成績拉開名次?
但是類似這樣的試題根本沒有任何現實意義,和生活情境不符,而且還會給學生的思維造成一些“錯亂”。
無獨有偶,教輔資料裡還有一道奇葩的試題。這道數學題是考查“比較大小”,看起來是最基礎的題型。但是,仔細看第二題和三題,最初的反映是“試題印刷錯誤”?
不是,第二題和第三題要聯合想來思考。第三題和第二題比較,少了三個梨子和四個櫻桃。假設第二題選20,那麼,20少于第三題三個選項的數字,顯然不可能。
比較兩道題,參考第三題的選項,答案隻能選40,又考慮到第三題比第二題少三個梨子和四個櫻桃,可以推導出第二題的答案為奇數,所以第二題選擇65。即便“連蒙帶猜”選出答案,這樣的試題有意義嗎?
出題一定要有區分度,試題不設置障礙和陷阱就拉不開考生差距。在選拔考試裡,給學生設置障礙的現實意義就是選拔,比如高考。
高考是智力體力心理素質的綜合比較,成績排名是一個極為陡峭的梯形結構,從清華北大,直到普通三本,站在塔尖上的考生是少數一部分。要把這些尖子學生挑選出來,試題沒有難度是不行的。
題型要求靈活,但不是“求難、求怪”。小孩子的興趣很多時候隻是興趣,一陣子的熱度,如果題目設置太偏、太怪,隻會讓他們産生厭煩的心理,影響學習。
現在試卷的題目難度超出課本太多,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就不得不買教輔資料、拼命刷題。在優秀的學生眼裡,題海沒那麼吓人,而且越做越有收獲,越做越有成就。但是,對普通學生來說,題海戰術就是“負擔”,最終忽視了課本的内容。
課本知識是從千百年來的規律、經驗、教訓中總結而來。沒有課本基礎,沒有理論支持,刷再多的題沒有多大效果。或許在短時間内可以提高分數,但是,長期來看,成績還是在“原地轉圈”,難以有所寸進。
作為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做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從書本知識裡舉一反三,用基礎題鞏固當天學到的知識點,用難度漸進的思考題幫助學生跳出書本固化的知識,而不是不加選擇的大量布置試題,也不是布置一些沒有意義的“燒腦題”。
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前提下,學生進行試題訓練是必要的,絕對不可少,但那些無腦式的“彎彎繞”試題并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反而帶給學生不必要的困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