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百川
司馬光,男,漢族,生于公元1019年11月17日,壽命68歲。屬相羊,星座天蠍座,山西夏縣人。司馬光從小聰明仁愛,考中進士當官後,才德出衆。編撰的《資治通鑒》,流芳百世。
《宋史·司馬光列傳》記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司馬光7歲的時候,就大義凜然像一位成年人。聽到有人講五經之一的《春秋》,非常喜歡。回家後給家人講,能說出其故事梗概。從那以後,手不釋卷,廢寝忘食地學習,無冬曆夏。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
一群兒童在庭院裡玩耍,其中一個孩子,登上了一口大缸,不小心失足,掉進了盛滿水的缸裡。衆兒童都吓跑了,隻有司馬光,撿起了一塊石頭把缸砸破,水全都流了出來,這個孩子得救了。
這件事在北宋時代,迅速傳播成了重大新聞。首都開封、繁都洛陽都有各式挂圖,圖文并茂,大肆宣傳,從此“司馬光砸缸”,天下皆知,流傳後世。
司馬光20歲時,就考中了進士。但是他性靜情逸,不喜歡講究奢華和官場侈靡。在慶祝進士登科的喜宴上,隻有他獨自一人,拒絕佩戴大紅花。同行人說:“這是皇命不可違。”他才勉強手拿一枝花。
司馬光在擔任北宋首都開封副市長的時候,越南國進貢,獻上一隻怪獸,名曰麒麟。司馬光說:“它的真僞還不知道呢,即使它是真的,如果它不是自願而來,哪能稱得上祥瑞呢?我們還是退回去吧。”
司馬光任教育部長的時候,各地發生了日食,唯獨隻有京城沒有。官員們一窩蜂地上表祝賀。司馬光說:“四方見,京師不見,這也許是君王被蒙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獨不知,這有什麼可賀的呢?”
“光于物澹然無所好,于學無所不通,惟不喜釋、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書,其誕吾不信也。”
司馬光淡泊名利,物欲無求,學問上無所不通。但是他卻不喜歡佛教和道教。他說:“釋道所講的微言大義,都沒有超出我所讀過的,儒教經典的範疇。而它們奉行的荒誕迷信,更是不能讓人相信的。”
“光孝友忠信,恭儉正直,居處有法,動作有禮。”司馬光對長輩仁孝,對朋友忠信,恭敬儉樸,為人正直,出入有法則,動作講禮貌。
他在洛陽當官時,每次前往夏縣掃墓,都要去探望他的哥哥司馬旦。司馬旦快80歲了,司馬光奉之如嚴父,護之如嬰兒。從小到大,司馬光從來沒有說過一句狂妄過格的話。
“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司馬光經常說:“我沒有過人之處,但平生所為,沒有一件事,不能對外說!”司馬光胸懷坦蕩,誠心自然,赢得了天下人的尊敬和信賴。
“陝、洛間皆化其德,有不善,曰,君實得無知之乎?”司馬光在陝西、河南做地方官,兩省百姓都感化他的才德。如果有人做了壞事,就會被人诘問:“君實知道這件事嗎?”君實,司馬光的字。
“光常患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鑒,遂為《通志》八卷以獻。”司馬光經常憂患曆代史書浩繁,皇帝不能全部通讀鑒賞。所以他撰寫了簡讀本的《通志》八卷以進獻。
宋英宗非常高興,命令在秘書局設置專門寫作班子,繼續這本史書的寫作。到了他的兒子宋神宗即位後,更加重視此書,親自命名其為《資治通鑒》,并為之作序,每天都要進讀。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294卷,300萬字。司馬光耗時19年。記載公元前403年西周威烈王,一直到公元959年五代的後周世宗,共計1362年的逐年記史。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男效才良”,直譯為男人效仿才德良。有關才與德,孰大孰小,孰輕孰重?在《資治通鑒·周紀一》中,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論述。
“臣光曰: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按照司馬光的觀點,世上的人,大緻可以分為四種:德才兼備的人是聖人,世間少有,可遇而不可求。才德全無的人,是庸人,平平淡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最讓人有全新認識的是:德行勝于才能,就是人人尊敬的君子。而才能勝于德行,竟然是禍害無窮的小人。細想也是啊!曆史上很多奸臣如趙高、秦桧,誰不是才高八鬥呢?又誰不是禍國殃民呢?
而隻有像司馬光,堪稱男效才良的模範。史書記載, “洛中有田三頃,喪妻,賣田以葬,惡衣菲食以終其身。”司馬光在洛陽有三頃田地,妻子死了,他竟然賣田安葬,他自己一生都是粗茶淡飯。
“司馬光砸缸”的優秀少年,後來的才德事迹,鮮為人知。正如南宋 楊萬裡《小池》詩曰:“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