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閑話家常話大全

閑話家常話大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18:50:26

春節前同團志願者邀我參加了以“嗲文化”命名的公益活動。行前查閱了“嗲”字的解釋,活動中領略了主持人、嘉賓、表演者的風采,發現搜索網站也好、權威詞典也好,其對“嗲”字的注解,顯然沒有公益活動中“嗲”所展現的豐富,與“嗲”文化基地創始人交流,也還是感覺“嗲文化”所揭示的内涵或者所涉外延似乎還應拓展。

閑話家常話大全(邊看邊聊閑話嗲)1

在詞典中,嗲是方言,被認定為一種撒嬌的言語與姿态。同樣也有人以為,嗲是女性的專利,甚至搬出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後,上海一些白領或部分藍領女性明眸皓齒、燙發旗袍、晶亮胸針之形象來論證,似乎不僅要面容姣好、身材窈窕,還要搔首弄姿、招蜂引蝶,才能算嗲。這種對“嗲”的狹義化并禁锢在一個并不正向全面的層次上,顯然有失公道。

語境的不同、意境的不同,包括場景的不同,上海人對“嗲”字的注釋其實很豐富。

地道的老上海對“嗲”字一往情深,往往拿一聲“嗲”,表示衣着光鮮,或意味舉止端莊,或贊賞品相漂亮,或感歎吃場靈光,就是文字潇灑、文章入理也會用“嗲”來肯定。比如,某人得到了一筆意料之外的獎金,心裡必定樂滋滋,“今朝不要太嗲噢”;又比如,來到節日的外灘,燈光秀中大家會不約而同地贊歎“實在是忒嗲了”;再比如,幾個人輪流台上演講或者表演,有出色的,更有出彩的,台下會議論,這個人嗲!這個人也嗲!這個人更嗲!

在上海,甚至蘇浙長三角一帶,“嗲”之含義有着深厚的地緣基礎,也有廣泛的應用功能,當然“嗲”要被更多人從内心認同,内化為一種文化,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那天,公益活動表演環節中,一位女生的芭蕾獨舞引得台下陣陣“嗲”的喝彩聲;而另外一襲白衣小夥的《春江花月夜》,舞姿像韻律,體姿如遊龍,時而委婉時而蕩漾,以“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來贊美也不為過。觀衆是最識貨的,台下和着節律的“嗲!嗲!嗲!”的尖叫聲,沒有停息過;盲人葫蘆絲樂隊的表演,盡管年齡不等、身份不一、性别不同,但殘疾人那樂聲那旋律、表演欲、獲得感與幸福感的實質,正是體驗“嗲”、提升“嗲”并演繹成文化的魅力所在。

追求“嗲”的生活狀态、生活取向、生活方式,創導、引導、傳導“嗲文化”,在現今人們對美好生活願望企求與經濟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矛盾搏擊中有着積極意義。

上海是文化大碼頭,有江南文化沐浴、紅色文化熏陶、海派文化影響,“嗲文化”可以大有作為。與“嗲文化”公益基地創始人朱教授随後的交談中,我們對此的企盼和認知加深了:放眼上海建設國際卓越大城市的站位,緊貼現代科技與生活水平提高的對位,倡導共赢共享生活方式功能的定位,讓“嗲”與“嗲文化”走上與新時代同行之途,融入大衆生活的情懷,成為上海走向更優秀、更優美、更優化國際大城市的另一種能量。

新時代的“嗲文化”應有新的定義、新的概念、新的使命、新的能級,因此,筆者試圖用兩句“打油詩”概括“嗲文化”之特征:人有三寶精氣神,嗲富數珍秀麗美。

秀,秀真賦能;麗,麗質天成;美,美妙超衆。如果你我共同關注“嗲”與“嗲文化”,那麼“嗲文化”可能就“嗲”起來了!(陳甬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