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膝法的技術應用
接上期:泰拳:攻防兩用的“上膝”技術及其運用
直跳膝
直跳膝與上膝動作相似,隻是直跳膝要跳起來打,隻打一次,不能左右開弓。直跳膝的攻擊目标,一般為胸部和下颌(圖50)。
對付直跳膝,一般采取的防守動作是,先閃身躲開,同時用直拳打擊對手的下颌或腹部(圖51)。
擺膝
擺膝在對手身體失控向前滑來時使用。當引誘對手打出拳法後,将來拳推向身側,同時用擺膝打擊對手肋部(圖52)。
在對手向前滑來時,是用擺膝打擊的好機會。
跳膝
在使用跳膝時,應先佯裝擡膝跳起,使對手防範,當對手向一邊側身躲閃或用手推擋膝部時,另一邊會出現空當,自己即可騰空擊出跳膝,打擊對手空當。
跳膝可用在對手被騙上前使用膝法,自己側身閃開,并縱身跳起,打出跳膝(圖53)。
濫用跳膝往往失誤。乙方想以跳膝打擊甲方胸部,甲方卻側身躲開,乙方因撲空會向前滑行,造成甲方反擊的機會(圖54)。
防範跳膝的方法有:
1.蹬腿。在對手打出第一跳膝後和第二跳膝前,搶先用腳蹬向對手第一跳膝,使其摔倒,然後用直跳膝打擊對方。成功與否,在于自己的判斷力正确與否。
2.躲閃。在沒有來得及使用其它招式時,拳手可依靠眼力和判斷力,将上身避開對手跳膝的攻擊半徑。
3.佯裝栽倒。收起,以保護胸、腹等要害部位。膝肘彎屈還可以在必要時蹬踢反擊。
下膝
下膝是跳膝的補充。在跳膝失誤後,馬上可改為下膝打擊對手腹部(圖55)。
攔膝
攔膝在泰拳中已入“另冊”。攔膝一般在對手上前抱脖頸,腿部靠得較近時使用。對手如被攔膝擊中,并收回前腿,就給自己提供了打出上膝的機會(圖56)。
短膝
當對手緊緊抱住自己脖頸時,為了防止對手打出上膝,可用膝部左右旁擊對方膝部,使對手腳後跟不能擡離地面。當對手注意力轉移到下部時,可用剁肘打擊對手上身(圖57)。
另外,對付對手抱住脖頸的解法,有以下幾法:
1.伸出雙手頂住對手腹部,使對手不能打出膝法。但必須防止對手改用肘法攻擊(圖58)。
2.當對手打出上膝時,要側身躲開對方膝部,并以重擊拳打擊對方胸部或腹部(圖59)。
3.當對手打出上膝時,用一隻手伸進對方腘窩,另一手頂住其下颌,用力把對方摔倒(圖60)。
4.當對手想伸手抱住自己脖頸打出上膝時,自己可掌握好距離,以腳尖蹬、刺對方大腿或裆部。
5.如果對手抱住自己脖頸并左右搖擺,自己可順勢擺動,設法使對手失去平衡後打出勾拳。還可以向對手小腿上打出下膝。
6.當對手拉住自己脖子,并想向自己的頸部打出重擊拳時,自己可将身體下蹲,并用勾拳打擊對手腹部,然後迅速打出直跳膝。
7.防範對手拉脖頸的方法為,頸部用力收縮,使下颌緊貼胸部。
膝法附則
1.可用自己的膝部擋住對手的膝法(圖61)。
2.使用膝法太草率,也不易奏效(圖62)。
3.抱住對手脖子使用上膝失效,将受到對手還擊(圖63)。
4.如果動作準确,高部位的直跳膝就會奏效(圖64)。
5.在對手膝法打到目标前,可以搶先以膝法還擊(圖65)。
6.抱住對手脖頸并能把它拉到跟前,使用上膝往往成功(圖66)。
7.使用膝法要警惕,否則會被對手用拳法擊中(圖67)。
8.跳起來打擺膝時,必須看準時機和目标(圖68)。
9.使用直跳膝和跳膝,必須有明确的目标,否則自己要吃虧(圖69)。
10.這種跳膝使用不當,必須重新選擇時機和目标(圖70)。
1,泰拳實戰技法——上膝技術
2,曾經幾乎消失的泰拳肘法:側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