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蒙古族有什麼特色和習俗

蒙古族有什麼特色和習俗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2 16:45:47

待客:熱情好客,待人誠懇,是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美德。一見客人面邊握手、邊問好;“塔、賽白奴!”(您好),客人進入蒙古包後,家庭主婦便向客人雙手敬獻噴香的奶茶。同時擺上黃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炒米等食品,供客人食用。客人要住宿,晚飯就是手把肉加面條,絕沒有要飯費的習慣。客人告别時,全家走出蒙古包歡送,祝客人一路平安,再次光臨。

獻哈達:蒙古族人民的一種傳統禮節,哈達是一種禮儀用品,拜佛、祭祀、婚喪、拜年以及對長輩和貴賓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達。哈達以絲綢為料,一般為白色、淺藍色和黃色。長度通常為5尺左右,寬度不等,繡有“雲林”、“八寶”等民間花紋圖案。獻哈達有一定的禮儀。對長輩,獻者略彎腰向前傾,雙手捧過頭,哈達對折起來,折縫向着長者。否則,為失禮,對平輩,雙手平舉遞給對方。對小輩,一般将哈達搭在脖子上。

敬鼻煙壺:蒙古族牧民的一種日常見面禮,牧民的傳統習俗。鼻煙壺用玉石、象牙、水晶、瑪瑙、翡翠、琥珀和陶瓷等料制成。其樣式有佛手形、梨形、茄形、桃形和柿子形。小巧玲珑,華麗多彩、古雅美觀。晚輩同長輩相見時,晚輩要曲身鞠躬,雙手捧着鼻煙壺,敬獻給長輩,長輩用左手接受,聞後歸還。同輩相見時,隻用右手互相交換鼻煙壺,并從壺中倒在手心裡一點鼻煙,用手指蘸一下,抹在各自的鼻孔上聞一聞,然後相互歸還。當路遇行人或到牧民家作客時,行人或主人也往往掏出鼻煙壺敬遞給對方聞一聞,或者互相交換鼻煙壺,表示互相尊重,以禮相待。

敬酒禮儀:敬酒者身着蒙族服裝(頭飾、蒙古袍、腰帶、馬靴),站到主人和主賓的對面,雙手捧起哈達,左手端起斟滿酒的銀碗:獻歌;歌聲将結束時,走近主賓,低頭、彎腰、雙手舉過頭頂,示意敬酒。主賓接過銀碗,退回原位;主賓不能飲酒的,要再唱勸酒歌或微笑表示謝意,以右手無名指沾酒,敬天(朝天)敬地(朝地)敬祖宗(沾一下自己的前額),施禮示敬或稍飲一點兒;主賓飲酒畢,敬酒者用敬酒時的動作接過銀碗,表示謝意;向主賓敬酒完畢,按順時針方向為下一位客人敬酒或按主人示意進行。

“德吉拉”禮節:對尊貴的客人用“德吉拉”禮節,主人手持一瓶酒,酒瓶上糊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抹在自己額頭,客人再依次抹完;然後主人斟酒敬客。客人要一邊飲酒,一邊說吉祥話,或唱酒歌。待客時主人經常要唱祝酒歌祝酒,一支歌客人要喝一杯酒,使之不能拒絕。蒙族認為讓客人酒喝得足足的,才覺得自己心意盡到了,所以主人家從老到少輪流向客人敬酒,客人不喝下去,主人就要一直唱下去,直到客人喝下為止。

不同地域蒙古族敬酒的差異:地域不同蒙古族敬酒的方式不同,有些地區的蒙古族人,是先敬酒,待您喝完之後,主人伴以勸酒歌再來敬您,而有些地區的蒙古人則是先唱民歌後敬酒,然後是邊唱邊敬。僅敬酒儀式就各具特色,一般而言西蒙古的敬酒都是三杯。第一杯、第二杯抿一下就可以了,第三杯才是要喝的。

  新疆地區的蒙古族:在敬酒前,自己要喝一口。據說這個儀式源自成吉思汗,因為成吉思汗的父親是被仇人用酒毒死的。所以為了表示主人的真誠,要先自己喝一點。

  青海的蒙古族:在敬酒之前,往往要在酒瓶口上放一塊酥油,讓每個客人沾一點,這是為了表示對客人的熱烈歡迎。因為在蒙古族的日常生活中,奶制品是最為珍貴的食物,也是為了表現主人的誠意。

  内蒙古阿拉善巴音浩特蒙古族:在那裡敬酒卻是兩杯。阿拉善蒙古族是和碩特部固始汗弟弟的一個兒子的後裔,這些蒙古族同清朝皇室的關系非常密切,整個清代阿拉善的十位王爺都同清皇室聯姻,他們這種習慣是滿族的習俗。因為滿族認為雙數非常吉祥。

蒙古族有什麼特色和習俗(蒙古族習俗四)1

蒙古族有什麼特色和習俗(蒙古族習俗四)2

蒙古族有什麼特色和習俗(蒙古族習俗四)3

蒙古族有什麼特色和習俗(蒙古族習俗四)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