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發現身邊有很多小孩都有或重或輕的說話問題,有些表現為口吃;有些則表現為吐字不清;有些甚至到了6、7歲都不開口說話。而反觀身邊的父母們,重視這個問題的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任由孩子"自然生長"。
說話晚的琪琪
岚欣就是這樣一位任由孩子"自然生長"的寶媽。
認識岚欣時,她的女兒琪琪兩歲多,不怎麼開口說話,大部分的表達都是用手勢或嗯啊來表示。但琪琪表現得很聰明,學騎車、溜冰什麼的比同齡人都快。所以岚欣沒有重視琪琪的說話問題,而她的家人也認為這是貴人語遲,不必在意。
前不久,我們幾個寶媽帶孩子一起聚會時,我特地觀察了琪琪。7歲的她已經上小學一年級了,其他孩子都在一起玩玩具,而她卻獨自一人在畫畫,畫完之後再示意媽媽去看她的成果。怎麼示意的呢,她直接拉了拉岚欣的衣襟,再用手指向畫闆,完全沒有語言表達。在那一兩個小時的相處中,我甚至沒有聽到她說過一句完整的話,要麼支吾一兩個字,要麼就用手勢表示,她媽媽都能心領神會。
幾年前我搬到了其它城市,所以不太了解她們的近況。出于不讓人難堪,我沒有直接問岚欣琪琪的說話問題,而是選擇在私下問平時和她要好的諾諾媽。諾諾媽告訴我,琪琪還是不怎麼說話表達,而且就算說也說不怎麼清楚,但是她的學習還不錯,平時寫作業什麼的都完成得很好。諾諾媽不知道作何評價,并且表示岚欣平時不怎麼喜歡聊她女兒的說話問題,所以大家也就慢慢習慣了不去觸及這個話題。
這完全是一種逃避行為!這孩子真是被親媽給耽誤得不輕呀。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是可以被幹預成功的,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在4-6歲,錯過這個階段,後期的治療難度會大很多。
吐字不清的Piver
為什麼我知道這些呢,因為我也算是一位“過來人”。
說來湊巧,兒子Piver比琪琪小一歲半,沒想到他跟琪琪一樣說話很晚。不同的是,Piver不說則不說,一說起來則完全是個話唠。印象中他快3歲時,話一下多了起來,但他的話有90%别人都聽不懂,而我也隻能根據語境猜中70-80%,比如他會把“狗狗”說成“鬥鬥”,“車車”說成“的的”,句子就更不用說了,完全是外星人的語言。當時跟岚欣和其他幾個寶媽常常在一起帶孩子玩,大家都覺得孩子說話晚或說不清不是什麼大事,不用管,長大了自然就好了,還一貫喜歡用“貴人語遲”來安慰我們。久而久之,我也就被免疫了,不再在意Piver的說話問題。
意識的轉變
要不是後來我們搬家,要不是遇到一位熱心的醫生,我想我會像岚欣一樣一直對孩子的說話問題放任不管。
Piver三歲九個月時因感冒去我們新家就近的醫院就診,遇到了一位熱心的兒科醫生。在就診時這位醫生與Piver互動,發現Piver說話非常不清晰,便問我們有沒有注意這個問題,是否有帶孩子去做言語康複訓練?
我的第一反應是懵的。醫生看我沒有重視這個問題,就耐心地給我解釋,說孩子有構音障礙,需要做言語康複訓練,問題不大,訓練幾個月就好了,不用太擔心。但家長要重視,畢竟說話問題關乎孩子的一生。
聽到"構音障礙"這個專業術語時,才意識到我對Piver的說話問題太過疏忽了,甚至有些擔心是不是已經錯過了最佳幹預時機。
知乎某言語治療師對構音障礙的定義
做語言功能評估
在兒科醫生的建議下,我們帶孩子去兒童醫院(市三甲醫院)做了語言功能測評,評估結果顯示,孩子構音器官出現問題(唇、舌、口肌等運動異常)導緻了吐字不清,需要做相應的言語康複訓練,方可恢複正常,跟那位兒科醫生說的如出一轍。
看完評估報告,再加上醫生的解說,我大緻明白了。同時我也慶幸,還好發現得不算晚。
事實上我誤打誤撞剛好找對了時機,這個年齡段做言語康複訓練效果是最好的,因為快4歲的Piver已能配合練習,并且這時期正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孩子會吸收得非常好。
Piver的語言功能測評報告單
接下來就是預約言語治療師進行幹預治療,然而醫生卻告知我們,醫院的治療師非常緊缺,可能會預約不上。
醫生建議:
1、 留下電話預約,不保證預約成功。這期間家長可以先自行給孩子做一些家庭訓練(後期如果預約成功,在康複的過程中,家長也是需要配合治療師做家庭訓練的),具體怎麼做,治療師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指導;
2、 外面也有很多私立的康複機構,效果也不錯,隻是收費有些貴。如果家長怕耽擱時間不願等,也可以去外面的機構做康複;
3、孩子的問題不是很嚴重,如果家長有時間也有耐心的話,可以在治療師指導後自己在家進行訓練。
決定自己給孩子做言語康複訓練
預約的不确定性讓我有些垂頭喪氣,既然已經知道了孩子的問題所在,就應該着手解決問題,馬上做康複訓練,不能再把時間浪費在等預約的結果上。
後面我們帶孩子又去了另外一家較遠的三甲醫院去預約治療師,當然又再做了一次語言評估測試,同樣的結果,預約情況也跟先前的那家醫院類似。
我又考慮了先前醫生的另外兩個建議。首先我在手機上查詢了一些知名的康複機構,結果那些機構不僅距離遠,而且收費還頗貴,我們家的經濟條件一般,這超出了我們的預算,所以這條排除了。那麼隻有自己嘗試給孩子做康複訓練了,當時的我是一名全職媽媽,時間相對寬裕,耐心也還行,而且醫生不也說孩子的情況不嚴重麼,我相信我可以勝任。
開始執行
根據治療師的指導我買了一些言語訓練方面的書籍,加上在網上查到的相關資料,再根據Piver的情況,我很快制定出一份言語康複訓練的方案,并開始執行。
康複訓練日記
萬事開頭難,真難,難到讓我差點放棄。還好不久後取得了一些進步,那些進步彙聚成小小的成就,支撐着我們繼續前行。以下是當時的記錄:
康複訓練日記
不斷更新、改進訓練方案,在學習中成長,
Piver最開始不是很配合,練習口舌操他覺得很累,往往十分鐘不到就打起了退堂鼓。練習發音矯正時更累,因為從說不清楚到找到發音方法再到N次練習,這個過程太長了,沒有成就感來支撐,對于小小的他來說非常難,所以我的及時鼓勵尤為重要。
我在耐心鼓勵的同時,又在網上多方搜尋,看看其他治療師是如何引導孩子的。通過查看網上的一些康複訓練視頻,我總結了一些小方法。
比如做口舌操時運用"少量多次"這個原則,也就是一個動作以5下或10下為一組,而不是以20下或50下為一組,做完一組休息一下,多重複幾次,就達到目标數量了。
再比如,訓練時不能隻有鼓勵,還要有實實在在的獎勵。有嚼勁的qq糖作為首選,既能鍛煉孩子的口肌咀嚼能力,又能激勵孩子繼續訓練,它唯一的缺點就是對孩子的健康不利。我動了動腦筋,用自制的紅薯幹代替,既健康又好吃,孩子很喜歡,後面一做就是一年多,直到上班了沒時間做才停止。
還比如,把訓練融入到小遊戲中,效果會意想不到的好。有一項呼吸訓練,我買來很多氣球和泡泡跟孩子一起玩。我們常常比賽誰的氣球吹得大、吹得多,誰的泡泡吹得大又遠。需要注意一點的是,每一個氣球都要洗幹淨再玩,吹泡泡時注意不要進入眼睛和嘴巴,一般有家長在身邊陪玩,這些情況發生的機率都很小。
還有很多小技巧,比如,讓Piver當老師來檢查我的發音對不對、吹紙屑小遊戲等等,隻要多動腦筋用心思考,辦法用都用不完,在這就不贅述了。
接近成功,喜不自勝
Piver當初測評時不會說的聲母有p、f、t、l、g、k、h、j、q、x、z、c、s、zh、ch、sh、r,堅持訓練3個月後,除了z、c、s、zh、ch、sh這幾個平、翹舌音,其它的全都能發清楚了,後續的訓練目标就是平翹舌音外加個别的韻母了。
在18年年初時我開始上班,于是放慢了訓練速度。掌握到一些發音技巧後,有好多聲母還沒有開始教和練,他都能自己說清楚了,我很欣慰。大概8個月後,Piver的吐字清晰度已提高很多,除了平舌和翹舌有時分不清外,其它的發音正确率已接近90%,說話也跟正常的孩子無異了。
查缺補漏,鞏固練習
雖然說話大部分已接近正常,但我并沒有因此停止練習,反而覺得應該趁Piver還不到6歲,抓住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持續練習。所以我會時不時地制定一些小練習計劃和他以遊戲的方式地進行練習,大概一周一次,樂此不疲。練習内容是一些他還發不清楚的字詞,比如"然"和"很"他已經能單獨發清了,但會把"然後"說成"yan後","很多"說成"he多"等,我平時聽到不正确的發音時會糾正一兩次,但不會過多提醒,因為害怕他有抵抗心理。所以我會用心地記在本子上,等到周末設計成小遊戲時再來統一練習。
整個過程的收獲
最明顯的收獲當然是Piver的吐字清晰能力了,從3歲9個月時的咿呀哇啦到5歲時的吐字清晰明了,他進步實在太多。還有一些無心插柳的效果,比如無意中學會了很多拼音,識字量也增加不少,通過組詞遊戲接觸了很多正反義詞、發揮了想象力,邏輯推理也得到了鍛煉……
對我和Piver來講,最重要的是收獲了良好的親子關系。要知道,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所有口舌操和發音練習都是我一個不落地領着他做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在後面的練習中,他不再喊累,因為他看到媽媽做的比他還多。每天有媽媽陪他一起練習,除了收獲進步,我想他還感受到了媽媽無私的愛。
于我而言,收獲更多。首先我更有耐心了,也學會了堅持,在遇到瓶頸時,還學會了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逃避或放棄(想逃避或放棄時就會想,這關乎孩子的一生,說什麼也得堅持,我無從選擇)。
然後就是,我的普通話更标準了。這也是無意中的收獲,雖然它對于目前的我來說,沒有多大的用,但長期在外地生活,一口标準的普通話還是會給自身帶來不少自信的。
給有類似情況的家長的四條建議
一、孩子超過三歲半還不開口說話或大部分發音不清晰時,應該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和評估,千萬不要有貴人語遲的想法。可能很多家長會擔心去醫院做了評估後,醫生不管孩子的情況嚴重與否都建議做康複訓練,這樣一來家長就無法鑒别孩子的真實情況了。如果去到的是正規的三甲醫院,我相信大部分醫生都不會這樣做。我當時去了兩家三甲醫院做測評,遇到的醫生都給了很中肯的建議。
二、注意家長的态度和周圍人的評論:孩子說話有異于常人,他自己是能感覺到的,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積極正向地鼓勵,如“隻要堅持練習,我們一定會說得越來越清楚的”,而不是嫌棄似的去糾正孩子的發音,如“這個字教了這麼多遍了怎麼還是說不清楚”。面對親戚朋友們的詢問和評論時,要盡量避開孩子,以免孩子給自己貼上負面标簽,不願積極應對。
三、生活中糾正孩子的發音字詞時,應盡量避免使用否定試語句,如“‘然後’這個詞你發錯了,不是這樣說的,要這樣說”,而應該多使用肯定式語句,如“‘然後’我們要這樣說”,家長再慢速重複一遍以作示範。或不多說,直接柔聲示範一遍即可。注意一點,孩子是不喜歡被過多糾正的,家長把握好度,不要讓孩子有抵觸情緒。
四、最好的康複方式是專業康複訓練和家庭訓練相結合。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在3歲半時也被診斷為語言發育遲緩,她選擇了去醫院康複進行幹預治療,雖然醫生建議讓她堅持做家庭訓練以加強康複的效果,但她精力不足又缺乏耐心,所以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醫院的康複訓練上,結果收效甚微。如果當初我們的條件充足,我也會選擇專業康複訓練和家庭訓練相結合的,這樣一來,時間會相對縮短,效果也會好很多。
最後的感悟
事關孩子無小事,既然生了他,就一定要負責到底。用心做一個好媽媽,是我将追求一生的執念。
我是希凝,90後職場媽媽,愛好閱讀、寫作。 緻力于探索育兒領域,希望通過文字分享帶娃趣事。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