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想表達的意思是要把事情做到極緻,做人則要收斂。道理似乎沒錯,但這是“水漲船高”的事,把工作做到極緻,自然能引起别人的關注。
就像有人開玩笑說:“我想低調,但是實力不允許啊。”
不難發現一些人在沒有獲得認可之前,寂寂無聞,可一旦引起了關注,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就像有些公共人物,因為言行不當,讓自己陷入無盡的麻煩之中。同樣,身在職場,如果不足夠強大的時候,就盡量别把自己暴露在“聚光燈下”,給自己留一些餘地、退路。
職場上,都希望能夠得到領導的關注,同事的認可,尤其是能力強,做出成績的人,必然會引起更多的關注,但這往往也是潛在危機的開始。
競争是職場永恒的話題,在有限的資源配置中,你多别人就少,你有可能别人就會失去,比如,職位就那麼多,你獲得了就意味着别人要失去,在這種此消彼長的情境下,過早的暴露自己,或許不是好事。
當然将自己暴露“在聚光燈下”,優點也會被放大,比如,領導面前的紅人,部門中的業務骨幹……類似這樣的人經常有,雖然不少事情做起來更順暢,可這些往往在晉升路上,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
這也是總有人問“為什麼能力強的人,總是得不到重用?”其實原因就在于,“聚光燈下”優點會被放大的同時,缺點自然也會被放大,如果沒有良好的自身修養,一旦出現過失,就為别人找到了攻擊的點,正所謂“德不配位”。
這時肯定會有人說:“勇者無懼,前怕狼後怕虎,難成大器。”話雖如此,但真實的情況是,“猥瑣發育,别浪!”才真正途。
職場上要明白一個道理“功沒過存”,有了功勞都覺得自己起到的作用比較大,出現了問題,都覺得自己的責任小。
懂得分錢是老闆的事,懂得分功是每個人要做的事,因為“人捧人高,人踩人扁”。看那些電視上的獲獎感言,上來先感謝一通,甚至連不相關都要感謝到。
功勞是誰的就是誰的,大家心知肚明,隻是被人這麼一說,心裡自然十分舒服,本着謙虛一下的态度,“交互原則”也會相互讓一下,這樣擡高别人的同時,自己也被擡高了,這樣大家都高興。
誰見過,當别人客氣一下說:“功勞其實不是我一個人的,還有某人。”這位某人會回答:“嗯,他說得對,功勞就是我的。”如果有這樣的回答,被旁觀者聽到,一定會認為這個人“腦子進水”,哪怕有功勞也會大打折扣。
所以,功勞是大家,更是集體的,自己不過是沾光而已,這樣大家都面子,還有誰會故意拆自己的台呢?
無形中保住了自己的功勞,也突出了别人,同時也展現出自己的謙虛、感恩的一面,再次遇到合作時,自然能得到更多的助力。
作為旁觀者“貪功避過”都是職場人不恥的行為,但輪到自己身上,就會變成另一個樣子,“功勞”本應該是自己的,如果好壞不分,那誰還願意努力;“責任”本來不該是自己的,因為我是完全按照流程去做。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貪功”是本性,如果連貪功都不屑了,那麼工作還有什麼積極性呢?“避過”同樣也是本性,連過錯都覺得無所謂了,工作如何能認真完成呢?
“雙标”更符合人性,發生在自己身上一個判斷标準,發生在别人身上又是一個判斷标準。
所謂的修身養性,事實上,“修身”、“養性”是兩種行為方式,修身是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養性是保持情緒的穩定。
遇到功勞時,自己是否還能夠做得更好,但要“以讓代争”;遇到過錯時,不要急于推卸責任,而是考慮如何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修身提高技能,養性保持情緒的穩定,當這些做到時,會發現自身的成長是可見的。
或許“貪功避過”得到了好處,那不過是當下的獲得,而如果能夠在技能上提升,保持情緒的穩定對待問題,那麼收獲是未來的。
這與“讓自己值錢比賺當下的錢更加重要”的是一個道理。因為,現在所在的職場,或許隻是發展路上的駐足點,何必争了眼前,丢了未來呢?
身邊經常能聽到類似的話,如果一個人成功了,他曾經小時候的調皮搗蛋,就會成為聰明的孩子小時候都調皮,如果失敗者面對同樣的情形就變成了反面教材,“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就知道搗亂,現在後悔了吧。”
你看,同樣是調皮搗蛋,面對不同人時,态度截然不同。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偶然是機遇,必然是努力,如果再加上一個條件的話,那自然是不要過早地被扼殺在搖籃中。
就像每個領導的風格不同,有些天生匪氣,張口就罵人,甚至在生氣,還會踢下屬兩腳,也有一些領導溫文爾雅,好像從來不會生氣一樣,但他們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團隊,也都能做出不俗的業績。
當自身足夠強大的時候,當被榮譽的光環籠罩的時候,或許那些缺點也就會成為了背景,更襯托出不凡。
行走職場,不要過早地把自己暴露在“聚光燈下”,要明白這是一把雙刃劍,可以所向披靡,也能傷到自己。在實力不足夠強大,沒有自保能力之前,一定要懂得分功,将局面打開,把根基紮牢,這樣才有助于更好的進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