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貝母和川貝母因品名相似,經常被人混淆,以為隻是産地不一樣,其實,《本草綱目》以前曆代本草,皆統稱貝母,确實沒有區分。
明《本草彙言》載貝母以“川者為妙”之說,清《軒岐救正論》才有了浙貝母之名。現在,浙貝母和川貝母已經完全區分開來了,下面就仔細介紹這兩種中藥在産地、來源及家族成員、鑒别特征、價格、用法用量、功效方面的區别。
第一,浙貝母和川貝母産地不一緻
浙貝母原産于浙江象山,現主産于浙江鄞縣,此外,江蘇、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産。
川貝母主産四川、雲南、甘肅等地。
第二,家族來源及采挖季節不同
浙貝母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幹燥鱗莖,初夏植株枯萎時采挖,洗淨。大小分開,大者除去芯芽 ,習稱“大貝”;小者不去芯芽,習稱“珠貝”。
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鍛過的貝殼粉,吸去擦出的漿汁,幹燥;或取鱗莖,大小分開,洗淨,除去芯芽,趁鮮切成厚片,洗淨,幹燥,習稱“浙貝片”。
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幹燥鱗莖。按性狀不同習稱“松貝”、“青貝”、“爐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後采挖,除去根須,粗皮及泥沙,曬幹或低溫幹燥。
第三,鑒别特征不一緻
浙貝母扁球狀,較大,頂端稍平,外層鱗葉2瓣,一大,一稍小,肥厚,鱗葉上緣較鈍。飲片分大貝、珠貝、浙貝片。
川貝母有“松貝”、“青貝”、“爐貝”和“栽培品”。
浙貝母每公斤約400元。
川貝母每公斤約5900元。
當然,因飲片等級、來源不同,價格也會有差異,且價格也随市場調節變動。
第五,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浙貝母用法為煎服,5〜10g。
川貝母可以煎服,3〜10g,也可以研末沖服,一次1〜2g。
浙貝母、川貝母均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脾胃虛寒及有濕痰者均不宜用。
第六,兩者功效有差别
浙貝母性苦,寒。歸肺、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解毒散結消癰的功效。用于風熱咳嗽,痰火咳嗽,肺癰,乳癰,瘰疬,瘡毒。
川貝母性苦,甘,微寒。歸肺、心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的功效。用于肺熱燥咳,幹咳少痰,陰虛勞咳,痰中帶血,瘰疬,乳癰,肺癰。
川、浙二貝之功基本相同,但川貝母以甘味為主,性偏于潤,肺熱燥咳,虛勞咳嗽用之為宜;浙貝母以苦味為主,性偏于洩,風熱犯肺或痰熱郁肺之咳嗽用之為宜。至于清熱散結之功,為川貝母、浙貝母共有,但以浙貝母為勝。
總的來說,浙貝母和川貝母是不同的兩種中藥,既不能想着川貝母貴些就好些,也不能為了節約經費就選浙貝母,我們要根據病情辨别使用!
青葉資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藥劑科 陳玲珑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删
關注@青葉資訊,聽醫學專業人士為科普發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