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講的方子不複雜,共5味藥材。
對常見的肩頸疼痛,腰腿疼痛(尤其腰腿麻木),風濕類風濕等疾病有頗佳療效。
其大名曰【黃芪桂枝五物湯】,主行補氣、活血、溫通之用,常用于久病有瘀、氣虛無力或體内有寒(凝)的患者當中。
關注我的朋友可能聽過我之前的講課,風濕為什麼疼、痛、腫脹?腰為什麼疼痛?下肢為什麼經常麻木、無力?這都是【痹】症作祟。
臨床常見的類風濕多為風、寒、濕三邪合而為【痹】;腰痛多為氣血瘀滞、【痹】阻不通;下肢麻木更是久病、拖延治療或錯誤治療誘發的另一種【痹】阻不通。
當然上面講的都是我臨床常見的,具體患者的病情、病症,應嚴格遵守【辨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的原則。
話說回來,上面說到的肩痛、腿痛、腰痛、四肢麻木等症,此方可一并收之。
中醫方劑的命名還是和療效一樣,簡單直接:黃芪桂枝五物湯,單名字就包括了2味藥材,整個藥方分别為:
黃芪 桂枝 芍藥 生姜 大棗
就這麼五味藥材,其中桂枝、芍藥我可是都分别講過的,若有忘記的可以從下面的鍊接複習。
太低調的中藥材!不争不搶卻能補能收,能緩能柔,止痛養血等作用
可能有患者會問:這藥方這麼小,效用能治上面說到的那麼多症狀?
可以,四個字概括——藥簡方精!經過具體辨證還常有“意外收獲”,這個咱們最後說,先看這五味是怎麼“行使神通”的:
【黃芪】做君,其性微溫,味甘,歸脾、肺二經,有升陽舉陷、益氣固表之用;在此借其甘溫,行益氣補氣之用。
【桂枝】之用我專門做視頻,寫文章都說過,在此用它來散風寒,溫經絡,通痹阻;與黃芪配伍,效用再升級為益氣溫陽,和血通經之用,對那些怕冷、愛出汗、手腳麻木的患者很是友好。
【芍藥】被稱為最低調的中藥,營血養血是一,在此與桂枝合用,共同作臣:調營衛且和表裡。幫忙打通痹阻的同時,還做最佳的“後勤供給”。
【生姜】也是我方劑裡的常用藥,因其辛溫,有助于疏散風邪,對怕寒畏冷的人群十分友好, 在本方中也可助桂枝再加藥力。
【大棗】收尾,本身就作為養生佳品被我們熟知,在此與生姜搭檔,一和營衛,二幫黃芪、芍藥補血益氣,三用本身養血益氣,最後調和諸藥,功不可沒也。
上面五味合用,形成【黃芪桂枝五物湯】,對常見的頸椎病啊、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或脫出甚至變形性關節炎都有諸多益處。
舉個門診上的例子,也把“意外收獲”告訴大家:年前有位女患者,當時可能40歲左右,具體我記不太清楚,因類風濕找到我就醫,其症狀是
雙手指關節腫痛,有晨僵,雙膝關節痛有4年,當時一星期内加重,不可觸地,下行,痛不能忍而就醫。我看診時記得清楚,人很消瘦,但膝關節異常腫大,與整個人顯得不協調,再具體辨證。
刻下:關節腫痛、屈伸不利,偶有麻木,自汗,看舌質見舌淡紅苔薄白膩,脈象沉細。
當時就想到了用【黃芪桂枝五物湯】來加減,其症屬于典型的【風寒濕症】,治當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經具體辨證後以本方為基礎,加減懷牛膝、威靈仙、秦艽、穿山龍與全當歸。用藥一段時間後,疼痛逐步消失,可正常下地走路。
她原本還有高血壓,說原來總覺得頭暈、手麻,用後也覺得有改善——這就是我說的意外收獲!
中醫調治本就是治人,調治病症肯定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來調治的都是整體,是人本身,所以希望更多人能夠走近中醫,了解中醫,從中受益。
我是中醫王振亮,從事中醫臨川,教學近四十年,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到您。
祝君健康!,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