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利用内因和外因談談人生

利用内因和外因談談人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1 12:58:04

利用内因和外因談談人生?唯物辯證法把運動看作事物自身的運動,認為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主要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同時也受到外部矛盾的影響即,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在事物的發展中,内因和外因同時存在,缺一不可,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利用内因和外因談談人生?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利用内因和外因談談人生(何為内外之間你究竟在哪裡)1

利用内因和外因談談人生

唯物辯證法把運動看作事物自身的運動,認為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主要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同時也受到外部矛盾的影響。即,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在事物的發展中,内因和外因同時存在,缺一不可。

内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内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外因要通過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由可能變為現實又離不開外因這個條件。

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觀察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堅持内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對内因,要給以充分重視。對外因,要作“一分為二”的分析。割裂内外因辯證關系是錯誤的:一是忽視内因的決定作用,二是忽視外因的作用。

當我們掌握了這些理論,是不是變得很明白、很智慧了呢?當然,對于一件事的成敗、一個人的得失的研判,固然可以用内外因的辯證關系進行理論說明,而且頭頭是道,具有無可辯駁的雄辯力量。

案例一:比如,同一個地區,甲地經濟發展強,乙地經濟發展弱,我們會說,兩地外部條件基本相同,之所以發展質量有差異,是因為兩地的内因不同,例如各自的發展策略、工作方法、創業作風不同,才導緻了彼此的差異。

案例二:比如,同一單位,甲同志工作能力強,乙同志工作能力弱,或者某同志的單位沒變,但工作能力實現了由弱變強,我們會說,他們的外部條件基本相同,之所以工作能力有大小或變化,是因為他們的内因不同,例如甲同志比乙同志工作積極性高,責任感強,或者某同志逐步認識到了工作能力的重要性,不斷努力成長,于是,他們才形成了工作能力上的差異或提高。

以上這些分析,應該都是非常合理而正确無誤的,符合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

一個嚴重的問題來了:請問,内因外因之間究竟有沒有明确的界限?究竟能否準确地定義何為内因、何為外因?

這時,你是否會發現,上文案例一、案例二中,所有關于内因外因問題的分析,都是在已确定内因、外因這對概念的前提下、基礎上進行的。當我們展開推理的時候,什麼是外因,什麼是内因,已經不再是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隻不過是搬來内因外因的辯證法來套用一番罷了。

進一步說,我們隻負責了對内因外因辯證關系的分析,卻不再糾結關于内因、外因的定義是否準确、是否正确的問題。這裡恰恰需要說明的是,對内因、外因這對概念的确定,幾乎是一個天大的難題!而且它被我們忽視了!

繼續回到那個嚴重的問題,内因外因之間有明确的界限嗎?何為内因、何為外因能夠準确地定義嗎?

當然,你會說,内因與外因本來就是相對的!不錯,正是這個貌似不起眼的相對性,足以導緻我們在實踐中犯下絕對的錯誤。

不知想過沒有,既然内外是相對的,那麼,相對的内外之間究竟在哪裡?你能找到這個内外之間嗎?你找到的那個内外之間是事物的本來面貌嗎?符合事物發展的實際情形嗎?很可能你一定會說:“這簡單、沒問題。”但我告訴你:“不簡單、有問題。”

内因外因及其辯證關系,固然可以講,固然可以聽。但是,具體做起來一定要謹慎,否則有忽悠和被忽悠的危險。

筆者認為,内因與外因确實是相對的,而且這種相對是遊離不定的。内中有内,外中有外,就像兩個鏡子相對互照,裡面各有無數個鏡子,無數個對方,根本無法分清哪個是最内,哪個是最外。由此可以說,内因與外因根本沒有固定界限,根本沒有現實存在。所謂的内因和外因,都是人們為了表達的方便,臨時地且強制地賦予它這樣一個定義罷了。

那麼這種臨時地、強制地賦予其定義,有沒有實際意義呢?有,讓我們對事物的分析、規律的探索、問題的研究,更加清晰了,讓我們有了理性的自豪。但是,千萬别當真,千萬不要認死理,認死理就死定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内因與外因,在事物發展的具體實際中并不存在,在人們的具體實踐活動中并不存在。所謂的存在,都是研究者、理論家、實踐方,為了研究的需要、理論的需要、實踐的需要,而制作的一個标簽,一個稱謂,一個名詞,一個主觀作為。總之,就是不存在。

例如,有很多成功人士出書記錄他的奮鬥史,其中會有關于他當初如何堅持内外因相結合的原理,而采取了哪些行動,進而取得怎樣成功的描述及案例。如果你确信無疑,請你找到那位成功人士,結為朋友,讓他掏心窩子講講當初奮鬥史究竟是怎麼回事,你會得到迥然不同的另外答案。

因為,若要把一段奮鬥故事寫成書,就要對本來的現實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依然是在拿唯物辯證法的原理進行套用,推論出一個奮鬥奇迹,樹立起一個人物形象。在這當中,相關的内因與外因,都是作者賦予的臨時定義。該内因與外因指代的内容,在作者賦予臨時定義之前,該定義并不存在。對于那個主人公的具體活動來說,該定義更是不存在的。

你可能會說,内因與外因是相對存在的,我們總該承認吧。那麼,請允許我先說一下這個相對性的問題。一般地說,世界上沒有絕對,隻有相對。可是,當我們形成相對性的認識習慣的時候,就無法采取絕對性的思想行動。而,每一個被采取的實際行動背後,都必須有一個絕對性的思想認識來支撐。沒有一個人做了一件事,是在相對性的思想認識中進行的。如果一個人總是相對性地想這想那、思前想後、顧左顧右,那麼他的行動唯有保持在靜止狀态,就像被一把“不許動”的槍口頂在了腰間。隻要他行動上邁出一步,思想認識上就不再是相對的二,而已是絕對的一。

所以,我們也不要用所謂的相對性,來遮掩對内因和外因的定義所帶來的問題。何為内外之間呢?現在的你,究竟在哪裡?是在内還是在外,還是在内外之間?隻要你有了任何一個确定的回答,就是錯誤的,開口即錯,動念即乖。其實,可取的答案為“都不是,亦都是”。

那麼,更嚴重的問題又來了:我們被搞得糊裡糊塗的,這不是那不是,究竟怎麼是好?其實,答案也很簡單:難得糊塗,難得為難。此時,大智若愚的境界已經悄然展開!——對,就是這樣!我們面對許多的相對性,要糊塗一些;我們面對内因外因的确定性,要糊塗一些。在思想上,不要糾結吃飯哪是内因、哪是外因,張口吃到肚子裡,就完了,就成功了!管那麼多幹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無為無不為。

歸根結底,内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可以講理,可以說理,可以總結過去,可以指導未來。唯有這個實實在在的當下,内因外因是一不是二,是混沌虛無的狀态,而我們所有關于内因與外因的記憶、判斷和推理,都是思維的桎梏。

如果你打破内因外因的思維桎梏,你就不會發生偏見,因為偏見與對内因外因的定義同時産生。比如,一件事成功了或者失敗了,你可能認為是内因問題,實際上外因也在影響;你可能認為是外因問題,實際上内因也在左右;你可能認為是内因和外因的綜合問題,實際上你恐怕根本沒有認識清楚究竟是什麼問題。這其實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偏見!

怎麼辦?勝不驕,敗不餒;不要傲慢,不要沮喪;不要自大,不要自小。特别是面對失敗不要抱怨,不要指責,不要悔恨,不要懊惱,就保持一顆平常心!平常心裡出智慧!

假如你成功傲慢了,實際上是看錯了成功的原因。假如你失敗沮喪了,實際上是錯怪了失敗的理由。更不要說面對失敗時,所産生的一切抱怨、指責、悔恨、懊惱,都是你自己臨時地且強制地定義了某個内因或外因罷了。比如,你借某人東西不借給你,你就全部歸罪于這個人,開始抱怨、指責這個人不好,甚至悔恨以前對他的好,乃至産生懊惱情緒。實際上,這個人不借給你東西,不一定同樣的東西不借給别人;他今天不借給你,不等于明天不借給你。細說起來,這裡面的種種因素太多太多了。實際上你不是冤枉了别人,就是虧待了自己。對此,就保持一顆平常心,最好!

總而言之,學習和運用唯物辯證法,都需要一個良好的心态。這個心态就是積極、樂觀、向上、陽光。假如心态不正,就會發生用唯物辯證法忽悠人或被辯證法所忽悠的問題。

——打破内因外因的思維桎梏!讓我們樹立良好心态,培養智慧思維,善待世界,善待曆史,善待一切,學哲學用哲學,精内因通外因,創造美好明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