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法治建設學習體會?他20歲開始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和人民調解工作,小到一棵樹、幾百塊錢,大到人身傷亡糾紛案件,隻要群衆找上門,他總是盡心盡力調解;他是一名義務普法員,利用周末和農閑時間,用喜聞樂見的方式為人民群衆定制特色普法“大餐”;他善于總結,15年基層調解生涯中,先後探索出“678”普法調解服務模式、“信訪辦化解 王其欣調解”聯手聯動處理信訪案件模式、村級經濟活動事前防範監管機制等……,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基層法治建設學習體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他20歲開始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和人民調解工作,小到一棵樹、幾百塊錢,大到人身傷亡糾紛案件,隻要群衆找上門,他總是盡心盡力調解;他是一名義務普法員,利用周末和農閑時間,用喜聞樂見的方式為人民群衆定制特色普法“大餐”;他善于總結,15年基層調解生涯中,先後探索出“678”普法調解服務模式、“信訪辦化解 王其欣調解”聯手聯動處理信訪案件模式、村級經濟活動事前防範監管機制等……
他就是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高莊法律服務所黨支部書記、主任王其欣,也是一名人民調解員。雖是“85後”,王其欣已紮根基層15年,累計調解糾紛3800餘件,義務普法宣講800餘場,将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有力維護着社會和諧的第一道防線。
因工作表現突出,王其欣先後被授予“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個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等多個榮譽稱号。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他榮獲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腳沾泥土紮根基層
2018年年底,高莊街道某村民高某因工傷事故去世。剛開始,村裡找到威望較高的人與企業協商賠償問題,但前後跑了20多趟,始終談不妥。後來,村裡找到王其欣。
了解案情後,王其欣首先穩住死者家屬的情緒,在取得家屬的信任後,向家屬講解相關法律規定,又翻出類似的工傷死亡案例作參照。曆時一個多月,經過十幾次溝通調解,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問題得以圓滿解決。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王其欣對農村群衆的法律需求感同身受。
剛做調解工作時,王其欣并不被村民認可。“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這麼年輕,能給我們調解矛盾?”面對質疑,王其欣不氣餒,“隻有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幫群衆處理好一件件小事、難事、複雜事,才能赢得群衆的信任和支持”。
就這樣,15年來,他腳沾泥土,紮根人民,用公心、真心、誠心和耐心,在法、理、情的交融中探尋公平正義之路,成長為熟練運用法律知識、心懷對群衆深厚情感開展調解工作的行家裡手,被群衆親切地稱為“調解專家”。
如今,“有糾紛,找其欣”已成為當地村民的共識。
勇挑重擔幹事扛事
王其欣辦公室的櫥櫃裡有9本工作日記,每天接待了哪些群衆、解決了哪些問題,王其欣都一一記錄在冊。
一起關于拖欠土地流轉費的調解案,讓王其欣一直挂念在心。“五一”前夕,王其欣趕往高莊街道大北冶村,回訪流轉費落實情況。得知村民的承包費都發放到手中後,他懸着的心終于放下。
2021年10月底,高莊街道大北冶村、小北冶村等3個村的黨支部書記一起找到王其欣,請求其幫忙調解一起涉及300多名村民的土地流轉費糾紛。3個村的200多畝土地通過辦事處流轉給承包方,但由于效益不好,50餘萬元的土地流轉費一拖再拖,村黨支部書記催了10多次也未能解決。
王其欣當即接下這個調解工作,隔三岔五就去找工廠老闆談心講理,算違約後果,算社會效益,他算出的一筆筆法律賬、經濟賬,徹底結束了這場拉鋸戰。一周後,55.8萬元的承包費終于要了回來。3個村的村民代表特意制作了3面錦旗,表達村裡人對王其欣的謝意。
敢扛事,能幹事,不怕事,别人“躲着走”的事,王其欣總是勇挑重擔。
作為市黨代表、區政協委員,王其欣充分發揮熟悉民情、知悉法律的優勢,積極向相關部門建言獻策,在群衆和政府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他與萊蕪區信訪辦建立“信訪辦化解 王其欣調解”聯手聯動處理信訪案件模式,累計調處重大信訪案件31件。為規範“三資”清理、村級合同,他探索建立事前防範監管機制,幫助起草、審查、備案合同,實現村級項目依法、陽光運作,有效降低了法律風險。
目前,轄區内的經濟合同和項目競标全部納入法治軌道,高莊街道成為全區首個開展村級合同規範化管理的街鎮。
田間地頭義務普法
15年的調解經曆讓王其欣深刻地認識到,許多矛盾糾紛的發生大多源于村民不懂法,引導村民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的良策。
王其欣深知,要調動群衆學法積極性,不但時間、場合要“接地氣”,内容和形式更要“量身定制”。于是,他大膽創新,用群衆愛聽、愛看、愛參與、易接受的形式,有針對性地為當地老百姓定制特色普法“大餐”。
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王其欣不辭辛勞,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經常将普法課安排在陰雨天、周末和農閑時間,結合村民普遍關注的土地流轉、民間借貸等案例以案釋法,采用普法小夜校、法律趕大集、田間地頭來說法的形式普法,深受村民歡迎。他聯合莊戶劇團編排“法治小戲”,将贍養、婚姻家庭等身邊案例融入其中,寓教于樂。同時,開通微信公衆号,定期發布典型案例,随時線上解答群衆咨詢。
走萬裡路,進千家門,解百家難,王其欣用實際行動在服務鄉村振興、基層法治建設中擦亮青春底色。“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我還要帶動身邊的青年同事,為基層群衆排憂解難。”王其欣說。(記者 姜東良 梁平妮 通訊員 郝俊平)
來源: 法治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